從身心安康的觀點看待個案與諮商
我一直滿想推這種觀點:個案、諮商、諮詢、按摩,或各式各樣的洽談,只要這個方式對自己有支持,並且能協助自己持續良善或整合,就試試看與這名與人工作者定期、定頻接受個案一段時間。這往往也能夠支持一個人穩定和內化從個案中獲得的資源。除此之外,這種固定頻率的接受,也比較能夠發揮個案的long-term effect。
界線與中立的應用
界線通常是我們那僵硬的自我防衛外界的方式。當一個人帶著臨在的品質開始與自己接觸時,我們生命中長期的防衛會軟化下來,那些生命的傷也有機會得以消融。中立,是我們得以回到臨在的一種基本品質。這篇便是試著描寫這種中立的品質。
在內臟上工作可能鬆開內部長存的緊張與情緒
內臟-特別是腹腔的內臟-可能常是我們疏於照顧,或者過度照顧的地方。我們最常在內臟上感覺到的,通常是緊張感或焦急感。然而,內臟其實有很細緻的品質。
中線與整體式轉換
中線是每一個系統的中心準則,也是所有生命賴以依歸的中心感。這種中心感永遠不會消失,只是可能因為種種日常生活的經驗,或者過去事件的持續影響,使得這種核心的穩定感變得模糊。這篇便是試著在描寫BCST中一個重要的面向:使這種核心的穩定感重新浮上檯面。
惰性inertia
在 BCST 的取向中,協助系統消融惰性(inertia)對系統的影響,是 BCST 的一個主要目標。我想透過這篇更多描述這個過程,以及一名 BCST 的執行師,在個案中的定位是什麼。讓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看起,這個故事是BCST執行師法蘭克林‧席爾斯(Franklyn Sills)的真實經驗。
什麼是生命動能取向頭薦骨 BCST?
這篇是我給個案將近四年後,逐漸經驗到這個取向的奧妙所在。然則,有太多經驗難以言說,只能意會。BCST 中那種深邃而恆在的神秘只有透過經驗,才可能理解。然而,由於「頭薦骨」三個字是比較難直接從名稱看出是什麼的個案。有鑑於此,我依據自身的經驗寫了一篇介紹文,希望能更釐清頭薦骨個案是什麼。
重新建立碰觸
另一項在 BCST 的領域裡佔有核心地位的要素,是溫尼考特(Winnicott)所謂的涵容環境(holding environment)。在客體關係理論裡,涵容環境是指主要照顧者能提供並維持一個得以使孩子得到足夠安慰、回應與安全感的環境,並協助孩子將這種安全感內化到自我感中;這個...
生物動能取向頭薦骨的緣起
一切或許要從史提爾(A. T. Still)與他的整骨學院(the university of osteopathy)開始說起。A. T. Still史提爾是外科界的奇才,或許可以說,如果沒有史提爾,就沒有今天的整骨學,以及後續相關的種種工作,如拮抗鬆動術(strain-coun...
頭後側痛與眼睛張力高時的一種做法
枕下肌群(suboccipital muscles)是指連結枕骨、寰椎與樞椎的四組肌肉,它們負責頭部的精準控制(使頭能保持對正前方的直視),因而也協調了眼睛和脊椎。這組肌肉群包含:頭前斜肌 Obliquus capitis posterior頭後斜肌 Obliquus capit...
體現 embodiment 的一些雜記
我們在上或實際操練 BMC[1] 的時候,常常會用到 embodiment 這個字,而且這個字有它確實且特定的意涵在裡面,所以我想分享一下這個字在BMC當中的意涵,也會提到一點在生物動能取向的頭薦骨中,這個字的特定用法。Embodiment,在國內多翻譯作體現或者具身,不管是哪個翻譯,基本上都會連結到身體或相關意象上。
迷走神經的種種影響
迷走神經(vagal nerve)起源於腦幹,是全身中最長的一條腦神經(CN X),有一大部分在腦外面。迷走(vagal)這個字也反映迷走神經的這種特性,在拉丁文中,vagal的意思是徘迴(wandering),這也反映迷走神經的生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