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emic
疫情下港深通關的零碎片段
準備 好久沒有離開香港了,也就是說,好久沒有收拾過行李了。本著“一身輕”的生活原則(當然,得有這個底氣),加上未知通關會是如何一個漫長的經歷,所以由始至終,我只想帶最少的東西、背最輕的背囊、穿最舒適的衣著,保留最多的體力和承受最少的心理負擔。
這惘惘的威脅:讀Andrew Lakoff《未有預備》
狹義的時事單元,廣義的致敬系列。Andrew Lakoff是Paul Rabinow的學生,同樣深受傅柯觀點的啟發。他認為,國家面對傳染病的方式在冷戰期間有了巨大的變化,從「預防」轉向了「預備」。然而,預備是唯一的解答嗎?2017年出版的Unprepared梳理了「超前部署」的前世與今生、可能與不可能。
「Pandemic」這個字
如同過去曾經廣泛流行、甚至曾經是「絕症」的許多傳染病,COVID-19或許有一天會滅絕,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生;在那之前,我們不得不學會如何與它共存。
【疫情專刊】回歸更純粹的思考,新冠帶來的環境影響
從2020年開始,整個世界像是停擺了一樣。跨國的旅行不再、自在的面對面交談都顯得困難,那些我們過去認為地稀鬆平常,都變得彌足珍貴。整個世界的停止,啟發更深度的思考,當思考回歸純粹,身為人活在世界上,有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去重視的?
The emptiness for a missed goodby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has driven us to a suffering situation due to the fear of being infected but especially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consequ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