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
5 篇文章
大家備份

馮玉蓮:《走向九七:政壇精英訪談錄》自序

19900501*「六.四」事件無疑是對香港一個很大的震盪,香港人面對如何自處的問題。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紛亂的大時代,在逐漸臨近九七之際,將香港社會的變化,政壇的眾生相記錄下來,又何嘗不是歷史的見證呢?這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因此我便開始找一些政治人物做專訪。

标签活跃作者
  • 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黑日文舍
    黑日文舍

    Bibliotheca Obscura。 木頭上的節孔。 重光無期,暗夜綿綿。無力挽回過去,也無力前行。 那就先借助書中的光明,讀攝影、讀建築、讀藝術。 然後再面向現世的黑暗,寫攝影、寫建築、寫藝術。 希望能依稀在暗箱中投映出一點光,即使那是個倒轉的虛像。 讓我們都成為木箱上的節孔。

李怡

失敗者回憶錄169:愛國民主派的錯念

就如同胡耀邦,在文革後掌權儘管顯得比較開放,但在1985年接受陸鏗訪問時說,中國的經濟強大了,國防力量強了,台灣若還不願意統一,「那就要帶點強制性了」。

李怡

失敗者回憶錄155:九七初期的觀察與思考

有親中共背景的香港《經濟日報》在7月18日以「李怡不走了!」為大標題,刊登了對我的全版訪問,以我作為標準,顯示香港人對主權轉移後的信心。

DuncanLau

人移心不移(談移民系列之一)

多倫多唐人街香港是借來的時間和地方,揾夠就走的心態從來都有,一有甚麼風吹草動,大家都會積極考慮。以前移民的定義是遠走他鄉,差不多不會再回流,即使回來探親,也不會太經常,的確有點生離死別的感覺。我在八零年代初出國留學,雖然預期畢業後會回來,甚至在暑假期間也有可能回港小住幾個月,但岀...

黑日文舍

黑色城市主義與香港紀實攝影 - 讀余偉建《HKG -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大年初一不用拜年賦閒在家,終於有機會靜心看看家中的攝影書。翻開去年推出的《HKG -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才忽然記起三年前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初版的感動。二十年後此書再版,余偉建所拍回歸前的香港照片警世意味卻是更濃,仍然是香港紀實攝影的楷模。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