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側記】吳晟 X 張潔平:向世界去,回鄉土來:以文學耕種年輕的台灣
「一定要說台灣啊,因為你真的不認識台灣,而且你認識的還是錯誤的台灣,所以還是要『曰台灣』的。」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319cdfae-e86a-4cfb-aa3f-8dc78faea22f.jpeg/public)
對談》馬尼尼為的台北與貓:坦白的異鄉人feat.飛地書店店主張潔平
來自馬來西亞的作家、詩人、畫家馬尼尼今年10月出版新書《多年後我憶起台北》。她居住台北廿多年,早已超過在故鄉的時間。過去她用詩、畫來傳達身處異鄉的心情,這次她用40篇散文寫台北與最愛的貓。在馬尼尼為創作的10周年,飛地nowhere店主張潔平與馬尼對談暢聊,這一路的創作與自己的改變,寫作是什麼?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f8895390-792f-4ba6-a8b8-028f7053274b.jpeg/public)
China is a culture that pretends to be a nation.
中國是最近一百多年來才有的概念。之前不都叫做“天下”嗎?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很顯然,「華人」這個概念是為了「中國」的存在而構建出來的。而怎樣又才算得上是nation 呢?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4c38692d-b695-4319-a2ec-b7b11c2d1cc1.jpeg/public)
馬特市朋友們,可以推薦寫作提案的出版地方嗎?
作為一個算是很新的寫手,最近想寫一系列深度報導的文章,在某個出版地方發表,但不知要去哪裡投稿 或是提案?大家可以推薦嗎?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cover/71909617-8eef-464d-a7d3-9e3977c5b37b.jpeg/public)
艾未未的作品 - An archive
這兩個禮拜,先是在podcast 上認識張潔平,對她的真誠和誠實,還有爽朗的聲音很喜歡,間接認識了matters 、web 3 、端,對於已經近中年的老媽子,有點難理解 這些最新科技的概念是什麼。但當潔平講到寫的東西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儲存,不會怕被刪掉,讓我想起來多年前在古根漢美術...
非虛構寫作背後的生態條件 | 李雪莉&莊瑞琳&甯卉&張潔平:時間裡的同行者
很多時候一個故事的力量是超過講述故事的人本身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要把自己的傷口提煉出來給別人看,因為我們相信這件事情對社會有一個更恆久的、超越我們個人的價值。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4096fc56-fc42-4451-95d6-543693b4b14f.png/public)
青平台【閱讀●下一步】首場實體活動開放報名!
黃哲斌、張潔平、洪貞玲,以知識做連結,共讀《數位時代的人權思辨》、《晨讀十分鐘:未來媒體我看見》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cover/3111e1b9-9e3b-47a0-90ce-fdc6d3509455.jpeg/public)
生活隨筆|沒想到在Matters可以每月有100美元收入
寫作致富在過去是白日夢。自從Matters出現後,寫作致富已不再是夢了。我這樣都可以每月有100美元收入,相信你更加可以。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3a37d823-2367-491b-80c0-0b1e080a8b23.png/public)
#漣漪圈2張潔平---站在漩渦裡/一個媒體人見證的中港台15年
#漣漪圈2張潔平---站在漩渦裡/一個媒體人見證的中港台15年 (漣漪圈辦的第二場活動,邀請到matters創辦人張潔平跟我們分享她一路走來的歷程。) ''人生不是計畫出來的,總是總結出來的。'' 今天的聚會,發現大家都很迷惘,潔平説她好像一直都沒有迷惘的狀態, 一路上很多時刻都...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cover/e3533be3-3543-47a0-a51f-c90268db45f6.jpeg/public)
【zoom講座訊】《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人們不是因為有希望而行動,而是在用行動創造希望
獨居在武漢的女性權益社工郭晶,在封城開始之後,經歷了疫情圍城,死亡陰影、物資搶購、決定寫日記,給停頓下來的時間和空間一個自己的秩序。她幾乎每天都寫,她說身在其中,「沒法用一種統一的心情來寫日記。世界如此荒誕,我只能一一記錄下這些荒誕。」她說,「封鎖讓人們的生活進入原子化的狀態,失去和他人的聯繫。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e6ae2c43-5460-42f2-be59-861f904d395a.jpeg/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