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Chen
Jan 19

這是方格子對平台不當使用的處理原則及作者如何提升平台能見度的建議,

這是作為一個商業平台應有的努力及作為,提供給各位市友及 @Matty 參考。

vocus.cc/article/678...

Comment 54
PikachuEXE
Jan 19

Spam真的太多啦~

特洛伊
Jan 19

哈哈,天使姐,津輕海峽君在當年的豆瓣市那可也是每天都被平台管理當局判定不當使用平台的,三天禁言,如有三次違犯,禁閉,三個月不得發言,再有違犯,直接封鎖封號,強制註銷帳號

小鹿斑比
Jan 19

來去看看

津轻海峡
Jan 19

方格子我也登记,有了一个账号,但一直没用,因为觉得它的页面让我头晕,不知从哪里入门;另外看到它分的条目那么细,也担心它会不会是一种蜂巢结构,好文章难以流通。但有一点可以一目了然,这就是,方格子的经营者是认真负责的,不像马特市放任垃圾泛滥,大致相当于开餐馆的对有人持续往自家的餐桌上投掷垃圾乃至粪便不管不问。在这种情况下,餐馆居然一直没倒闭也是奇迹。但门可罗雀也是题中之义。莫非门可罗雀、行将就木却迟迟不死就是一种光荣的勋章,一种时尚的追求?我凌乱了(凌乱,中国网民用语,困惑之意。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PikachuEXE 的確,有時想在"最新"看看有沒有新作者新文章,但大多是垃圾。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特洛伊 方格子是個言論自由的平台,管理機制也公開透明,豆瓣我從沒看過用過,就不清楚了。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小鹿斑比 好多熟人,包括Red、蔚藍及貓也都在那裏。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津轻海峡 方格子是商業創作平台,五光十色,百花齊放,有廣告,也常辦活動刺激寫作及閱讀,並非純寫作平台。

它的介面較複雜(因應圖文創作及銷售數位作品的需求),新手得花些時間才能上手。如你所說,它的文章分類及讀者頗雜,文章要被看到有一定難度。得用心經營一段時間,且維持互動,才有較穩定的讀者群。

我在方格子時間較長,但在Matters文章較多(參加社區活動),文章大多兩邊放,以檢驗兩個平台的效能,在方格子的流量及完讀率一直穩定成長,但Matters相反。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對啦!我絕無要大家轉去方格子之意,只是將該平台的治理原則及對讀者的建議提供給Matters參考。

小鹿斑比
Jan 20

@Angela Chen 有,偶爾會看到熟人0.0

小鹿斑比
Jan 20

@Angela Chen 好意見的確值得參考呀

Matty
Jan 20

謝謝天使姐,Matty 有看到~

特洛伊
Jan 20

@Angela Chen 哈哈,曾經滄海難爲水,津輕海峽習慣了多年前在豆瓣的玩法,馬特市雖說不禁言,但是要聽眾無聽眾,要友軍無友軍,要敵軍無敵軍,整個一個三無人員,海峽君骨子裡抱怨的並是甚麼馬特市生活垃圾成災沒人管的問題@映昕,而是辛辛苦苦炮製一篇萬字文學評論長文,回應者門可羅雀,甚至雀都羅不到,反觀豆瓣時期的海峽,每日裡打打殺殺的都是一些翻譯家出書作者,有朋友,有敵人,有惺惺相惜的文字對手,有隔岸觀火,有高崗遠處隨時馳援,有吃瓜群眾,海峽需要的,現今的馬特市沒有:)

特洛伊
Jan 20

@津轻海峡 哈哈,海峽君,馬特市最近是越來越不好玩也不好用啦,在安吉拉的回復下面留言,使用@根本就無法@到海峽,@Matty 妳們馬特市真的是活得不耐煩開始阻隔交通開始限流了嗎,妳們馬特市後台的軟體工程師都是五毛錢一公斤從海鮮菜市場請來的嗎:)

PikachuEXE
Jan 20

@Angela Chen 

我是用下面先頂著用= =

在Matters最新文章頁面以關鍵詞隱藏... 

津轻海峡
Jan 20

@Angela Chen 我做了尝试,在方格子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把在马特市发表的最新的文章帖过去)。现在跟您分享我的初步看法,请批评:

方格子虽然没有明显的垃圾帖,但或许在某些方面还比不上有大量垃圾的马特市;马特市还有一个“最新”栏目,里面尽管垃圾很多,但还让读者可以在最新发表的文章的垃圾堆中发现有趣的(不垃圾的)标题,有趣的人,然而,方格子没有这样的集市,只有方格子,我发表的文章只是在我的方格子里,谁也看不见。我认为这是一种超愚蠢的设计。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津轻海峡 它的介面太複雜,初次使用者的確不容易找文章看文章,這點Matters簡單易懂,大大勝出。

因想看新進文章,手機版要從首頁logo處的「探索」項下的「最新內容」去查看。最新內容會列表新進作者及新進文章。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0

@Angela Chen 第二段首字「因」想誤植,為「如」才對。

津轻海峡
Jan 20

@Angela Chen 谢谢回复。我试图查找(在最新内容下)我新发表的文,但死活也找不到。最妙的是,我给一个网友留言评论,那位网友给我回应,我却死活也找不到回应他的门径,甚至连先前看到的回应也看不到了。怎么会把一个网站弄得这么复杂,这也是技术了。而且,技术水准很高,一般用户难以跨进门槛。莫非是特意为之?

津轻海峡
Jan 20

@Angela Chen花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调遣极大的耐心试图在方格子【最新内容】下找1月20日发表的拙作《罗马的回忆》。找了好几遍,找到了19日,仍是没找到。鉴于深知自己是不可救药的马大哈,常常东西摆在眼前看不见,于是就动用方格子的搜索功能,以“羅馬的回憶”为关键词搜索。搜索结果来得很快:0。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方格子的隐藏功能强大,新写手发表了什么只有他在自己的网页上才能找到。不明白很花哨的方格子做出来的东西如此会笨拙,如此令人丧气。

津轻海峡
Jan 20

@津轻海峡 很好奇他们做什么产品是否征求过用户意见。否则怎么中国的或美国的社交媒体网站稀松平常有如通衢的常用features到了这里就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堑了呢?好奇怪,好奇怪。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津轻海峡 方格子的介面及功能複雜,趨於商業化及流行化,是我越來越不喜歡它的原因,不過,我有固定追蹤的作者,也有一群死忠的讀者,它的運作及回應頗有效率,也持續成長,是我繼續留在平台的原因。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津轻海峡 來到新的平台,任何人都是馬大哈,想當年我在"痞客邦"及"Udn部落格"也有很大的進入門檻,更多人因為幾個部落格平台虧本垮台,才會搬到方格子。這也是方格子戒慎恐懼,努力開發財源的原因。

方格子的介面或功能修改有它自己的一套想法,有時也會參考使用者的意見,大型更新會先告知且有轉換期,小維修則定期宣布。在我看來,它的不像中美那幾個大型社媒,反倒像小型新聞網媒,可能這與它創立初期的原型及目的有關。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特洛伊 我同意即便砍掉那些AI機器人或spam也無法增加Matters的人氣,就連舉辦七日書也幫助有限。大多數七日書的新人只是寫,寫完走人,幾乎不會閱讀其他作者的文。

Matters不是豆瓣,與其懷念,不如往前走,與其責怪Matters不力,不如幫忙想想法子,提供具體的建議。畢竟主事者與圍觀者的觀點或目的並不同,他們只有少少幾人,也一定力有未逮。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PikachuEXE 謝謝!我已經拜讀,也研究了一下。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津轻海峡 你那篇文章還在嗎!?我也沒搜尋到,真怪!這是基本功能,如果連這也做不到,實在太遜了!

如有疑問,也可寫信給客服。

津轻海峡
Jan 21

@Angela Chen 开发财源很重要,很必要,人不能靠喝西北风生活,这没有问题。但它给新人这个下马威也太厉害,一进门就给它打趴下了。

我在别的网站还真没遇到过这样的怪事,在自己选的网站发表的东西在该网站上搜索不到,只有作者在自己网页上才能看到。这社交媒体的设计太厉害了,符合标准的自闭症症状。

津轻海峡
Jan 21

@Angela Chen 拙作还在,但只有我自己才能看到。我自己搜索不到,您当然也休想搜索到。保密性很强呢。要是台湾政府的保密机构雇佣他们就好了,一定会为台湾的安全做出大贡献。

PikachuEXE
Jan 21

我也懶得去方格子重貼了(本來就沒興趣)

這邊至少還能自行隱藏垃圾文但有東西看w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津轻海峡 我有看到其他用簡中發表的文章(或標題),偏激的文章也處處可見,但文章找不到真是匪夷所思。

是否可回到你的大作,看看標題下的更新日期旁是否有"草稿尚未發布"的註記,或是重新編輯,看看最後是否有選擇"公開發布"(發布的方式有好幾種,預設是"草稿"),如果仍處於"草稿"階段,那麼就只有你一人可看得見。

特洛伊
Jan 21

@Angela Chen 哈哈,天使姐,一個具體的例子啊,馬特市要@一個人或者多個人太麻煩了,需要輸入一個人的註冊ID才可以@;

在豆瓣,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關注和被關注列表,寫字途中,隨時在字間加入就好,直接誇誇誇點擊名字頭像👮👮👮就好了,連陌生人都可以邀點進來見解分享或者一言不合引軍開戰,單挑也可,群毆也可,評論留言分分鐘就是十幾頁開外,這就是特洛伊和海峽一直在馬特市建言鼓吹的屢番:馬特市缺少一個最簡單的「轉發」功能;

特洛伊
Jan 21

@特洛伊 @津轻海峡 ,比如津輕海峽是特洛伊的友鄰,海峽每出一篇文學評論新文,特洛伊如果覺得有意思,隨手就是一個轉發,可以帶評論,可以不帶評論,那麼海峽這篇文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特洛伊友鄰的時間線,這些友鄰裡,有些是海峽的朋友,有些是海峽的敵人,有些是海峽不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裡,有一個人只有三個粉絲,這三個粉絲裡,其中一個,碰巧是粉絲量四萬級的意見領袖,掃一眼海峽的長文,覺得有點意思,只掃了三秒,順手一個轉發,這時,海峽的文學評論長文就瞬間獲得至少四萬加的曝光;

特洛伊
Jan 21

@特洛伊 @ntondofred @Red @由米娜 @Sogni@映昕 ,那么这时,这四萬加的人裡一定有很多人支持原帖海峽,有人反對海峽,有人有限支持,有人有限反對,各有個的讀書閱歷立場觀點以及各自認定的事實,facts,於是一場文字戰爭就此開始;

津輕海峽作為原帖主,出現過逐一回復應答各種留言流言,兩派意見,十三派意見,各抒己見,好不兵荒馬亂,善天使惡天使紛至下凡;

另有更加有趣的一種,原帖貼主發一篇帖,見到引起混戰,飄然而去,於己無關,不發一言:)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特洛伊 平台創建時的結構或目的會影響其後的發展,要重建並非易事,除技術,也涉及資源及時間。

我沒用過豆瓣,不知道它可以如此神奇地衝流量。豆瓣看來有廣闊的讀者基礎,因此文章容易不斷地轉發。文章被轉發看似流量高,但不見得會被閱讀,衝高流量只是窮開心罷了!

Matters 畢竟是小眾市場,沒誘因就沒作者,沒作者就沒文章,沒文章就沒讀者。這也是Matters 生出七日書的原因。

任何平台都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作者才會到處走跳。若問我如何提升Matters 的人氣,我一時也沒有答案。

特洛伊
Jan 21

@Angela Chen 哈哈,天使姐,關於「但不見得會被閱讀」,等海峽君上來的時候,可以邀請海峽君本人作答,但是特洛伊有在當時的現場:)

據特洛伊所知,芝加哥大學東亞文學研究所有人在讀;

日本東京大學西文研究所有人在讀;

英國倫敦城市學院有人在讀,蘇格蘭中古文學喬叟生活簡史方向;

義大利米蘭學院有人在讀,是一個勤工儉學女生,詩歌系,輔修法文(哈哈,@Sogni 大女主,絕無影射的哦:))

雲南山區的一個大山裡有農民子弟在讀,一字不落地讀,去南方車衣廠電子廠打工;

特洛伊
Jan 21

關於「平台創建時的結構或目的會影響其後的發展,要重建並非易事,除技術,也涉及資源及時間」之替馬特市說話語:

既然已經或者可能已經影響其後的發展,因何不順勢求變,團隊小眾規模是藉口嗎,有斟酌採納認真用戶看似無理取鬧的嘲諷建言嗎,有嗎:)

有:)

特洛伊嘲諷笑罵那特市的技術支持團隊,甚至不惜殃及馬特市辛苦做事的門面當家花旦日央日斤@映昕 ,有諸,不好意思的哈:)

映昕
Jan 21

哈哈,本來覺得少講話多做事,但這串很熱鬧,那我也多說兩句。不能用 Matty 帳號,用我自己帳號好了。其實很巧,正好就從今天開始,歡迎大家多逛逛最新文章列表,會發現某些惱人的問題大幅改善喔:)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1

@映昕 剛去看了一下,讚呦!

津轻海峡
Jan 21

@Angela Chen  【我有看到其他用簡中發表的文章(或標題),偏激的文章也處處可見,但文章找不到真是匪夷所思。】我在方格子那里试验了重新编辑,确认是我的文是公开发表,也查看了更新信息,没有【草稿状态】的字样。显然,是方格子的bug。感谢Angela的耐心解释,让我学到很多

津轻海峡
Jan 21

先前反复痛批马特市懒惰不肯清理垃圾。这两天进行认真调研,发现自己先前说话太绝对,声言马特市每天几分钟就可以把垃圾清扫完毕云云是不了解情况,是说错了。实际情况是,垃圾贴不断出现,持续出现,马特市不可能一整天都有人值班看守,于是就出现垃圾堆积的情况。我说它懒惰无能是说错了,应当道歉。与此同时也要说,显然马特市应对明显垃圾贴的技术力量不足,人力也不足。

一隻會彈琴的貓
Jan 22

@Angela Chen 從冬眠中爬起來看看大家~

一隻會彈琴的貓
Jan 22

@Angela Chen 方格子變成沙龍後,我都覺得複雜超多的,他東西太多,對我這種不能一心二用的人來說很難經營的很好,所以我只好專心寫文,不太主動在方格子上找文章看,漸漸就變得像樹洞,一個人自言自語的🤣🤣🤣

Angela Chen
Author
Jan 22

@一隻會彈琴的貓 方格子主頁「精選」下所推薦的作者或文章有些還不錯。我會掃描一下作者的幾篇文章,決定要不要追蹤。方格子得花時間去蕪存菁,但可補足我閱讀Matters不足的需求。

映昕
Feb 19

我們對最新文章列表施展魔法(/清/理/垃/圾/文/章/)已經一個月了,想問問 @Angela Chen @PikachuEXE @特洛伊 @小鹿斑比 @津轻海峡 @一隻會彈琴的貓 覺得效果如何呢~~

Angela Chen
Author
Feb 19

@映昕 的確有顯著的改善,讚!

津轻海峡
Feb 19

@映昕 效果很显著。于是热门栏的问题凸显出来。旧文以及烂文在那里长时间陈列,好文难见踪影。好似马特市就是个破烂市。

特洛伊
Feb 19

哈哈,日央日斤姐,我是覺得垃圾文章還好啦,比如特洛伊就在整天寫一些淫穢不堪低級趣味的垃圾文章,然後特洛伊的垃圾文很快又被印度招嫖廣告文歐易XOKK交易文淹沒覆蓋,大家都是垃圾,只不過有些是有機垃圾,有些是無機垃圾:)

特洛伊比較好奇馬特市的運營資金從哪裡來,金主想要把馬特市打造成甚麼樣子,特洛伊可以告訴日央日斤靚女姐達成理想的路徑秘訣:)

頁面觀感上講,熱門/精華 這種分類明顯是文章驅動型,問題在於,誰的熱門,誰的精華,像特洛伊津輕海峽這些鳥人來馬特市玩,並不是來看精華熱門的

特洛伊
Feb 19

與其使用熱門/精華/最新這種標籤🏷️,倒不如改版升級成戀愛指南區/求醫問藥區/家政服務區/媽祖菩薩禱告區/神棍巫婆惡漢胡言亂語瘋人院區/文學評論人士打架鬥毆區/約砲發生一夜情聊騷區/玩轉手機科技數碼產品區/老年人組團南極郵輪觀賞非洲企鵝區/

特洛伊
Feb 19

@津轻海峡 哈哈,海峽君好建議,不才建議把海峽君的優質文學評論文,選十篇出來,同時置頂在熱門區和精華區,置頂一年,這樣總可以了吧,供廣大市民群眾瞻仰,好文啊好文,奇文啊奇文,三月不知臘肉味道文😉

特洛伊
Feb 19

@津轻海峡 哈哈,海峽君,咋啦,思念特洛伊啦,話北您知啊,特洛伊要是惡搞起豬頭和毛臘肉,辣是廢成精廢仙仙欲死廢出人命的,懶得搞就是了,給海峽君讓道,海峽君先上先搞,海峽君參悟不出特洛伊的卑鄙狡猾意思嗎,都一起玩這多年了,詩歌李@Sogni 出AI海報,您的紅顏知己情人@C.Planitia 出手繪漫畫,可見特洛伊的確垃圾😉

PikachuEXE
Feb 19

@映昕 終於不用看到超多垃圾文,讚~

熱門排名是一直都怪怪的…(舊文多,是怎樣選的~)

Angela Chen
Author
Feb 20

@映昕 有關熱門及精華,看得出來Matters 想引導議題,服膺當時設立的目標。但這削弱新作者加入,舊作者繼續發文的動機(尤其虛擬獎勵不再看好),缺乏多樣化的好文選擇,更減少讀者的閱讀動機。

此外,建立可在精華之前加設公告頁籤,非只是banner ,可讓作者讀者知道從過去到未來,Matters 有什麼作為或活動。

一隻會彈琴的貓
Feb 20

@映昕 耶,沒有奇怪的垃圾文和機器人了~辛苦你們了🙏🙏

小鹿斑比
Feb 20

@映昕 .....我都直接進個人主頁...所以...

但感覺上比較清爽0.0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