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DaysOfArt〕✿ Day28.29 一些藝術家

露子
·
·
IPFS
·
① 李禹煥

• 日本極簡主義美學 #物派

• 呈現木材、石頭、紙、金屬等素材的原本狀態,與空間的關係(而非將材料改造成另一物品)

• #單色畫:點、線、風


② 森萬里子

• 90年代以外星、機械、賽博龐克揉合的Cosplay影像試圖顛覆日本女性形象(普普未來主義風格),也反映物質、商業化的社會

• 後藉由佛學概念,討論人與時空、萬物、科技交匯的各種可能性(如《pure land》),並以雕塑探究生命與死亡等議題。

• 許多文章以「藝術偶像」提及森萬里子,甚至有文章標題稱他為「操控科技與精神性的巫女」


③ 趙趙

• 將成長於新疆養成的獨特敏感放入作品,刺繡與玉石等長時間、溫柔的元素,與藝術家探究的暴力、當代社會的隱喻產生對比

• 藝術家討論公共議題的策略:先以展覽帶出抽象隱喻,再透過在外地出版書籍、畫冊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以躲開審查,同時避免視覺藝術的呈現流於表面


④ 黃嘉寧 #如實知見—黃嘉寧的寫實繪畫

• 李玉玲:黃嘉寧筆下寫實藝術並非著重在技術層面上,而是著眼於日常事物如何在本質上被看到、被知見


⑤ 長井朋子(小山登美夫畫廊)

‧ 動物、童話般的角色與田園風格場景;拼貼、多媒材的手法(如私密日記一般)


⑥ Roby Dwi Antono

‧  畫面經常以單獨的大眼睛孩童角色敘事,作品中呈現超現實的童年記憶與夢境


⑦ 侯俊明(亞紀畫廊)

‧ 創作可分為:反叛者、療癒者、分享者和傾聽者四個階段

‧ 2022台北當代展出花布作品、早期油畫,作品大膽地描繪性器、探究情慾(如作品《禁山》)


⑧ Alex Face

• 以女兒名字命名的「三眼兔」角色,悲傷困惑的神情象徵藝術家對環境的思考與擔憂

• 圖像符號具普遍性,亦有亞洲城市藝術特色(如源自東南亞傳統信仰的第三隻眼、角色膚色與形體)

• 街頭塗鴉除了作為創作者的「領域標記」,跳脫於畫布(如在工廠、邊境牆上)的作品,更展現對童工、邊境等 #社會議題的關注 與 #藝術介入社會的政治性。


⑨ 菅木志雄(小山登美夫藝廊)

• 與上一篇提過的 #李禹煥 同為 #物派 大師,源自1960年代後期,藝術家對工業化、經濟快速成長、全球化與物質社會的不安與反思

• 『從無數的石頭中選出了這一塊,「選擇」本身就是一種製作,也就是作品。』

• 『物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定狀態下的產物。而這種狀態的周圍就存在著很豐富的關係。』

• 延伸讀到了亞紀畫廊2021年曾舉辦《物換:由物派到模擬主義》展,新聞稿開頭引用了中平卓馬〈個人的解體·個性的超越〉中的一段文字:「我們真正的課題,是放棄自己的相對化、放棄自我本質的思想,展開與世界的對話。和世界的對話,要有將自己投向世界、委身世界、抱持讓世界凌辱自己的勇氣,以及超越世界,以確立新的自己的覺悟。」


⑩ 杉戸洋

• 作品以單純的物件、幾何圖形,配上柔和、纖細且充滿節奏感的色彩,描繪童年記憶般的夢幻場景

• 向奈良美智學畫,曾合作展覽《Over the Rainbow》共同創作油畫,同屬東京普普藝術(羅芙奧是這麼說的啦但其實我不太懂什麼是東京普普…)

• 關於藝術家的中文介紹不多,於是盡可能找了各種圖來看,過程中又發現一名(應該是木版畫)藝術家片平菜摘子


⑪ 理查德·塔特爾

• 2005年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策劃《理查德.塔特爾的藝術世界》展

• 其一特色為遊走於繪畫和雕塑之間,作品常有平面又立體的浮雕感

• 挑戰「畫框」的概念,或打破作品與現實的邊界,或刻意凸顯畫框的存在

• 受極簡主義影響,然色彩運用與彎曲的素材裁切又不受限於極簡主義(被評為後極簡主義)


⑫ Luc Tuyman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他始終致力於使用獨特的、非敘事性的方式來創作具象繪畫。他廣泛地涉獵各種歷史及當代的素材——包括檔案和新聞照片、智能手機拍攝的快照、電影、YouTube等——以此探索圖像在保留和傳達信息方面的力量。這些作品色調肅穆,始終意涵隱晦深邃。」—擷取自卓納畫廊藝術家介紹

• 早期接觸葛雷柯、凡‧艾克等藝術家

• 以二戰後的歐陸集體記憶為主題,回應戰後「藝術不再可能」等問題

• 汲取學習、投入電影製作的經驗,在繪畫中運用遠景、定格、特寫鏡頭等電影構圖

• 由陳晞撰寫的藝評文末提到「許多畫家都在思考著繪畫如何面對影像與圖像、媒介和語境的問題」似乎可以呼應今天當代電影理論課提到的電影的八次死亡。它們或許都不會真的死去,然而也在不斷轉化與翻新中被思考可以走向何處。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露子給人話不多的印象,實際上一不注意就話癆。 〔100DaysOfArt〕文章計畫告終,但對藝術的學習仍在繼續。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100DaysOfArt〕✿ Day27 台北當代:報導趨勢歸納

〔100DaysOfArt〕✿ Day24 關於展覽的閱讀筆記

〔100DaysOfArt〕✿ Day16 一些我錯過了的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