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45《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27:默默無聞的低調霸主!?

鱷魚把拔
·
·
IPFS
·
默默無聞的低調霸主!?

──────────原文──────────

悼公元年正月庚申,欒書、中行偃弒厲公,葬之以一乘車。厲公囚六日死,死十日庚午,智罃迎公子周來,至絳,刑鷄與大夫盟而立之,是爲悼公。辛巳,朝武宮。二月乙酉,卽位。

悼公周者,其大父捷,晉襄公少子也,不得立,號爲桓叔,桓叔最愛。桓叔生惠伯談,談生悼公周。周之立,年十四矣。悼公曰:「大父、父皆不得立而辟難於周,客死焉。寡人自以疎遠,毋幾爲君。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後,賴宗廟大夫之靈,得奉晉祀,豈敢不戰戰乎?大夫其亦佐寡人!」於是逐不臣者七人,修舊功,施德惠,收文公入時功臣後。秋,伐鄭。鄭師敗,遂至陳。

三年,晉會諸侯。悼公問群臣可用者,祁傒舉解狐。解狐,傒之仇。復問,舉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謂不黨矣!外舉不隱仇,内舉不隱子。」方會諸侯,悼公弟楊干亂行,魏絳戮其仆。悼公怒,或諫公,公卒賢絳,任之政,使和戎,戎大親附。十一年,悼公曰:「自吾用魏絳,九合諸侯,和戎、翟,魏子之力也。」賜之樂,三讓乃受之。冬,秦取我櫟。

十四年,晉使六卿率諸侯伐秦,度涇,大敗秦軍,至棫林而去。

十五年,悼公問治國於師曠。師曠曰:「惟仁義爲本。」冬,悼公卒,子平公彪立。

──────────翻譯──────────

晉悼公在位第一年,正月庚申日這天,「欒書」、「中行偃」殺死了「晉厲公」,只用一輛車拉著埋葬了他。晉厲公是在被囚禁六天後死去的,死去十天後,是庚午日,「智罃」迎接公子「周」回來,抵達「絳邑」,殺雞和大夫們訂立盟約,然後擁立他為國君,這就是「晉悼公」。辛巳日這天,到「武宮」朝拜。二月乙酉日這天,晉悼公正式即位。

晉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晉襄公」的兒子,沒能即位,號稱「桓叔」,桓叔最受寵愛。桓叔生下「惠伯」「談」,「談」生下悼公「周」。「周」即位時已十四歲。

晉悼公說:「祖父、父親都未能即位而到『周王室』避難,最終客死在那裡。我自認與公室關係疏遠,從沒希望當上國君。如今,大夫們不忘『文公』、『襄公』的意願而施惠,擁立『桓叔』的後代為國君,全仰仗宗廟與大夫們的威靈,得以侍奉晉國的祭祀,哪裡敢不小心謹慎地治理國家呢?請諸位大夫也好好輔佐我!」

於是驅逐了不是忠臣的七個人,修明過去的功業,布施恩惠給人民,撫恤當年「晉文公」回國時的功臣後代。這年秋天,出兵討伐鄭國。鄭國軍隊被打敗,於是軍隊抵達陳國。

晉悼公在位第三年,晉國會見諸侯。晉悼公向大臣們詢問可以選用的人才,「祁傒」推薦「解狐」。但其實「解狐」是「祁傒」的仇人。晉悼公又問還有哪些人才,「祁傒」又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

君子說:「祁傒可以稱得上不偏私啊!外舉沒有埋沒仇人,內薦不迴避兒子。」

正在會見諸侯時,晉悼公的弟弟「楊干」擾亂了軍隊的陣列,「魏絳」殺死了楊干的駕車人。晉悼公聽說後發怒,有人勸諫晉悼公,晉悼公終於認識到「魏絳」的賢德,委任他主持政務,派他與「戎族」講和,戎族都來親附晉國。

晉悼公在位第十一年,悼公說:

「從我任用魏絳以來,九次會合諸侯,與戎族、翟國和好,這是『魏子』的力量。」

晉悼公賜給他樂隊,魏絳再三辭讓才接受下來。這年冬天,秦國攻取了晉國的「櫟邑」。

晉悼公在位第十四年,晉國派六卿率領諸侯們去討伐秦國,渡過「涇水」,大敗秦軍,抵達「棫林」才離去。

晉悼公在位第十五年,晉悼公向「師曠」詢問治國的道理。師曠說:「只有仁義是根本。」

這年冬天,悼公逝世,兒子「晉平公」「彪」即位。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的內容裡,剛打贏「鄢陵之戰」再次重返霸業的晉國,卻因為大夫「欒書」的忌妒,竟然把戰爭功臣「郤至」定調為意圖謀反的叛徒,甚至那場「鄢陵之戰」也被認定其實是想藉此迎回其他公子的叛逆行為。這讓今日的我們看來頗為傻眼。

其實,在讀前幾段史料時,心中有個小小的疑惑:為何重返霸業的這位晉國國君會被稱為晉「厲」公呢!?「厲」這個字看起來不像是個用來褒獎的用詞啊!?讀完晉厲公時代的內容後,我才會知道為何這位讓晉國重返霸業的國君會被稱為「厲」公。根據「諡法」來看:「暴虐無親曰『厲』」,這位晉厲公因為聽信謠言而殺害功臣,被稱為「厲」還算是滿貼切的。

不過,諷刺的是,晉厲公底下的人打算殺更多卿族的大夫時,他竟然心軟了。最終,在卿族的反撲下,晉厲公遭到囚禁,甚至在囚禁後的第六天就死去,看來卿族大夫們應該很害怕遭到公族的殺害,所以只好先下手為強了。

那麼,該選誰為下一任的晉國國君呢?晉國內部代表國君的「公族」,與大夫代表的「卿族」間的衝突越演越烈的情況下,暫時獲勝的「卿族」勢必要找一個跟原本公族的關係較弱的人來擔任比較合適。因此,他們找到了目前生活在周王室的公子「周」,這個曾祖父是「晉襄公」、曾曾祖父是「晉文公」的人,由於他的祖父與父親因為都沒有機會登基,所以逃到周王室避難,也意外成為這場公族與卿族鬥爭下的獲利者。

這個諡號是「悼」的「晉悼公」,讓我一度以為晉國的霸業將走向中衰。但看完了這幾段史料後卻發現,這位晉悼公其實把晉國的霸業再次推向了更高峰!?他不僅小心翼翼地治理國家,把幾個不適任的大臣驅逐之外,還好好地對待當年曾幫助晉文公的那群大夫的後代。換言之,先前晉國內部的公族與卿族的衝突,在他謹慎地處理下取得了平衡。

在用人部分,更有那位「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祁傒」,以及讓他能夠九次與各國諸侯會盟的「魏絳」。即使這位「魏絳」一度冒犯了他,讓晉悼公火冒三丈,但他也能聽從旁人的勸諫,繼續任用「魏絳」。

最終,甚至還能派六卿率領諸侯聯軍討伐秦國,將晉國霸業推向高峰呢!

但是,為什麼這位在位十五年,讓晉國霸業更上一層樓的國君,諡號是「悼」呢?查了查諡法後發現:「中身早折曰『悼』」,換句話說,晉悼公屬於英年早逝,所以才會被稱為悼公。然而,在位十五年,比起當年的霸主晉文公還長,為何晉悼公被視為「中身早折」呢?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晉悼公當上國君時才十四歲,在位十五年去世,也就是還沒三十歲就往生,確實滿年輕的。可見,他被諡為「悼」確實滿合理的。

為何晉悼公會正值年輕時就去世呢?史書中沒有任何紀錄,我們也無法知道原因。但這位與各國諸侯會盟次數比晉文公多次的霸主,如果不是細細品讀《史記》,根本不會知道有這號人物。如此低調的霸主竟然在二十九歲時去世,那麼下一任國君的年齡應該也才十多歲而已。晉國的霸業是否會因此出現危機?!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