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47《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29:公族真的無力回天?!

鱷魚把拔
·
·
IPFS
·
公族真的無力回天?!
──────────原文──────────

頃公六年,周景王崩,王子爭立。晉六卿平王室亂,立敬王。

九年,魯季氏逐其君昭公,昭公居乾侯。十一年,衞、宋使使請晉納魯君。季平子私賂范獻子,獻子受之,乃謂晉君曰:「季氏無罪。」不果入魯君。

十二年,晉之宗家祁傒孫,叔向子,相惡於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盡滅其族。而分其邑爲十縣,各令其子爲大夫。晉益弱,六卿皆大。

十四年,頃公卒,子定公午立。定公十一年,魯陽虎奔晉,趙鞅簡子捨之。十二年,孔子相魯。

十五年,趙鞅使邯鄲大夫午,不信,欲殺午,午與中行寅、范吉射親攻趙鞅,鞅走保晉陽。定公圍晉陽。荀櫟、韓不信、魏侈與范、中行爲仇,乃移兵伐范、中行。范、中行反,晉君撃之,敗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韓、魏爲趙鞅謝晉君,乃赦趙鞅,復位。二十二年,晉敗范、中行氏,二子奔齊。

三十年,定公與呉王夫差會黃池,爭長,趙鞅時從,卒長呉。

三十一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而立簡公弟驁爲平公。三十三年,孔子卒。

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鑿立。

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韓、魏共分范、中行地以爲邑。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爲晉君,是爲哀公。

──────────翻譯──────────

晉頃公在位第六年,「周景王」駕崩,諸位王子爭奪王位。晉國的六卿幫忙平息了周王室的動亂,擁立「周敬王」即位。

晉頃公在位第九年,魯國的「季氏」驅逐了他們的國君「魯昭公」,魯昭公住到了「乾侯(地名)」那裡。

晉頃公在位第十一年,衛國、宋國派使者請求晉國送魯國國君回國。魯國的「季平子」私下賄賂「范獻子」,范獻子接受賄賂後,就對晉國國君說:「魯國的季氏沒有罪。」結果晉國沒有幫忙送魯君回國。

晉頃公在位第十二年,晉國公族「祁傒」的孫子與「叔向」的兒子,在晉君面前互相詆毀。六卿原本就想削弱公族的力量,便依照刑法全部滅掉他們的宗族,並把他們的封邑分為十個「縣」,各個卿讓自己的兒子去做該縣的大夫。晉國國君的力量更加,六卿都強大起來。

晉頃公在位第十四年逝世,兒子「晉定公」「午」即位。

晉定公在位第十一年,魯國的「陽虎」逃到晉國,「趙鞅」也就是「趙簡子」留下了他。

晉定公在位第十二年,「孔子」做了魯國的國相。

晉定公在位第十五年,趙鞅差遣邯鄲大夫「午」去辦事,「午」沒有辦成,趙鞅認為「午」不守信,想殺死「午」,「午」便和「中行寅」、「范吉射」一起親自攻打趙鞅,趙鞅逃跑並據守「晉陽城」。晉定公也派兵包圍「晉陽城」。「荀櫟」、「韓不信」、「魏侈」與「范吉射」和「中行寅」有仇,就調軍隊攻打范吉射與中行寅。范吉射、中行寅反叛,晉國國君攻打他們,打敗了范吉射與中行寅。范吉射與中行寅便逃到「朝歌城」,據城堅守。韓不信、魏侈替趙鞅向晉國國君謝罪說情,於是晉君赦免了趙鞅,恢復了他原有的爵位。

晉定公在位第二十二年,晉國軍隊打敗了范吉射與中行寅,這兩個人逃奔到齊國。

晉定公在位第三十年,晉定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爭當盟主,「趙鞅」當時隨從,終於還是讓「吳王」做了首領。

晉定公在位第三十一年,齊國「田常」殺死了他們的國君「齊簡公」,立齊簡公的弟弟「驁」為「齊平公」。

晉定公在位第三十三年,「孔子」去世。

晉定公在位第三十七年逝世,兒子「晉出公」「鑿」即位。

晉出公在位第十七年,「知伯」與「趙鞅」、「韓不信」、「魏侈」共同瓜分了「范氏」與「中行氏」的封地作為他們自己的封邑。晉出公發怒,通告齊國、魯國,想藉機討伐這四卿,四卿恐懼,就決定反叛攻打晉出公。晉出公逃奔到齊國,半路上死去。所以「知伯」就擁立「晉昭公」的曾孫「驕」做了晉國國君,這就是「晉哀公」。

─────────解說與心得─────────

根據前幾篇的內容來看,晉國內部的最大問題就代表國君的「公族」與代表大夫的「卿族」的持續抗衡。依據我們的歷史知識來看,晉國最終走向「三家分晉」的窘境,就是因為遏止不了卿族的持續壯大,最終公族才會被取代的。

以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國家」組成要素,也就是「土地、人民、主權、政府」來看,晉國底下的這些卿族各有自己的封地、人民,並在封地內可以自行管理與收稅,實力上甚至可以與晉國抗衡,那麼卿族該如何取代公族呢?又或者說,公族之所以是公族,還有什麼優勢呢?

關鍵其實就是「名分」,也就是「周天子」給予的身分。

也因此,當周王室發生動亂時,晉國的六卿會非常熱衷於幫忙平定,甚至立下擁立之功,主要應該就是為了獲得周天子的認同,最終被拔升為跟晉國一樣的諸侯身分。

不過,晉國公族真的就無力回天嗎?那個大環境下,各國都發生了類似的狀況,像是魯國的三桓甚至直接把國君趕走。如果這種以下犯上的風氣盛行的話,各國公族將岌岌可危。就像當年法國大革命竟然處死了法王路易十六一樣,歐洲各國組成了反法聯盟,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遏止這種風氣一樣。當時的衛國與宋國也希望晉國能出兵送魯國國君回國,好讓各國氣焰高漲的卿族能克制一下。

然而,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的晉頃公,在范氏大夫的說明下,認定魯國大夫並沒有錯,所以打消了幫忙魯國國君的念頭。其實這也算是斷送了晉國公族未來的重要一步。如果當下晉國國君願意出兵幫助魯國國君,應該還有機會遏止卿族的壯大趨勢。不過,話雖如此,如果晉頃公真想出兵,底下的六卿應該也不會答應,所以晉頃公此時也算是無力回天了吧!?

然而,就在這公族與卿族的天平漸漸倒向卿族之際,公族內部卻出現了爭執,讓大夫們有機會「依法辦事」,這些公族的領地被分為十個「縣」,交由卿族管理。關於「縣」,也就是取「懸」的意思。懸掛在國君權力之下,不再由貴族世襲的地區。但是,晉國此時的「縣」,則是不再由公族世代擁有,交給卿族管理。如此一來,公族與卿族的天平更是往卿族那邊傾斜了。

依據諡法來看,「敏以敬順曰頃。祗勤追懼曰頃。慈仁和民曰頃」,簡單來說,就是謹慎小心的意思。看來,後世子孫之所以用「頃」當作諡號,應該是取晉頃公至少沒有跟六卿衝突,仍謹慎小心地相處著。

接著來到了晉定公的時代,根據諡法來看,「大慮靜民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純行不爽曰定」,那麼晉定公做了什麼「法古」的事,但卻讓自己「不爽」呢?根據司馬遷的紀錄來看,六卿並非團結一致的。由於趙氏與「范氏」、「中行氏」的衝突,讓范氏與中行氏決定聯手出兵攻打趙氏。此時,晉定公竟然也決定一起出手攻打趙氏,如果真能成功,不僅可以消滅趙氏一族,也可以藉此削弱卿族的勢力。然而,六卿中的范氏與中行氏聯手攻打趙氏之際,其餘三家並沒有支持,反而是聯手攻打范氏與中行氏。面對同是卿族的反叛,范氏與中行氏才知道自己犯了蠢行,也就是竟然聯合公族對抗自己的卿族,所以也打算反過來對抗晉國國君。由於晉國國君仍有一定的實力下,打敗了范氏與中行氏,貌似重振了公族的聲望。然而,當初晉國國君是與范氏跟中行氏聯手對抗趙氏,此時在大家的求情下,晉國國君原諒了趙氏,卻也終於發現自己做了場白工。

原來,范氏與中行氏被滅後,晉國國君並沒有拿到任何好處,這些地盤都被其他四卿所瓜分。換言之,晉國國君在這場征討卿族的行動裡,只是讓不團結的六卿變成團結的四卿而已。

讀到這兒,讓我更覺得用「定」當作這位國君的諡號,還真是滿貼切的。他果真做了一件重振秩序的事,但結果還真的很不開心呢!

最終,新上任的晉出公打算對抗四卿,引起了四卿的反攻下,只好「出」逃到齊國,並死於途中。看來諡號為「出」是取自「出逃」的意思吧!?至於晉國接下來還會有什麼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滿滿收穫。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