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返华记:中文补习班,三里屯职场体验,拜佛求对象
1998年排华结束后,印尼华人的生存情况稳定一些了,有了安全感。外公决定把“Liem”(“林”的拼音)加回到自己的名字里。2000年1月17日,格斯·杜尔——一个有华人、阿拉伯和印尼爪哇岛血统的总统——终于允许华人公开庆祝传统节日,包括农历新年。他因此成为印尼华人最仰望的总统。如今,看到开开心心地走进冯嘉誉家的老小时,我实在没想到过,看似如此平凡的一大家一起过年的自由来得有多不容易。
小时候在家,每次冯嘉誉大哭大闹,妈妈会给他放中国女高音的歌,他听了就会冷静下来。外婆外公也会天天唱中文歌,还带他去「歌咏组」,和其他小孩一起唱中文歌,跳中国舞。这段上小学前的经历仍然是他一段幸福的记忆。“练好了歌,上台唱,下台吃饭,有演出也会拿到红包。”冯嘉誉这样形容在歌咏组的日常。
之后,冯嘉誉进入了比较官方的中文补习班,叫「中中华语补习学校」,每周去两次,每次两小时。他在这个学校学了很久,从小学到高中,直到他在学校是年纪最大的,直到同龄朋友都退出了的时候。平时他会看中国电视,像唱歌或舞蹈片段;印尼的电视还会播放《还珠格格》和《白蛇传》这样的电视剧。泗水当地华人社团和公会很多。冯嘉誉会随着家人参加福清公会、安溪公会的活动。外婆外公还在林氏宗亲会成立了文艺部。冯嘉誉妈妈不会中文,爸爸会一点闽南语,但是没有特别地努力把这个语言传到下一代身上,平时他们之间说印尼语。“在家里讲中文会感觉很奇怪。”冯嘉誉说。泗水华人也不怎么讲中文,让外婆外公的贡献以及冯嘉誉对中文的热情显得更加宝贵。
坐在门厅等配眼镜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墙上挂着家里人获得的各种学术成就和毕业证书。他们家很看重上大学这件事。不过,和现代中国不同,他们比起留学中介更倾向于依靠寺庙为子女的努力求回报,为此频繁来往泰国拜佛。效果不算差。恋恋就读于泗水大学的法学系,计划毕业后到亲戚的律所上班。她对未来表现得比较乐观、安心。冯嘉誉本科在印尼读了建筑,而毕业后申请了清华建筑学院的研究生,2019年秋被录取,前往了北京。
以上为试读片段。阅读全文,欢迎订阅我的个人专栏。
🔗 专栏链接
小报童(88元/3个月,246元/年)
Patreon(3欧-3.5刀/月,不取消即自动续订)
订阅专栏包括每月一次的写作咨询福利 ✍️(详细了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