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

子非魚
·
·
IPFS
·
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閱讀書名

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文獻筆記

第1章 給不知自己想做什麼而煩惱不已的你

■ 為什麼會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呢?

問題的根本不在外部,而是在你的內部。之所以找不到想做的事,是因為自己的內在缺乏「軸心」。

若自己的內在沒有做為基準的「軸心」存在,你想做的事就不可能出現,也無從選擇。

實際上,一個人重視的軸心不會只有一個,多半都有好幾個,於是組合起來又變得更多樣。

終究,只能由你本人盡全力以自己現在的價值觀來決定「軸心」。

如果真的沒有軸心,所有選擇都會是正確答案,所以完全不必煩惱。

基本上,你該煩惱的不是具體的公司、企業;你最該優先煩惱的,而且要專心、徹底地想清楚的,是在職涯上自己所應重視的「軸心」。


第2章 學校不教的這世界的秘密

所謂學校教育這種東西,是汲取並斟酌了社會系統的各種意圖而成,是盡可能將重點放在對當時的「體制」而言,方便有利之處,然後對純潔如白紙般的孩子們,進行洗腦的一種結構。

■ 資本主義的本質為何?

資本主義以人類的「慾望」為能源,具有讓人們競爭以促進社會發展的機制。挾持慾望來使人們相互競爭,藉此避免人們怠惰、停滯,形成一種為了生存而必須不斷進步、努力的結構。亦即以「慾望」爲能源,造就了滿足更多「慾望」的迴圈結構。我覺得這結構非常棒。缺陷、問題當然還是有,遠非完美,但比起其他許多已失敗的社會結構,這相對更容易滿足人類的本質。我想這很可能就是資本主義最終最爲發達的原因。

資本主義以「慾望」為本質,而「競爭」為其主要機制。一旦將前述「人生而不平等」的事實疊合於其上,你就能更清楚理解自己所在的這個社會。

我們必須理解所謂的資本主義,就如其字面意義,是爲了後者資本家而制定規則的社會。簡單地說,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種使上班族工作,讓資本家賺錢的結構。

你最好記住,所謂資本主義,就是一種會對無知和愚蠢科處罰金的社會。

■ 決定了你年收入的法則

決定年收入的三大因素:

  1. 第一個因素,是人的「職能價值」。

  2. 第二個因素,是所屬業界的「產業結構」。

  3. 第三個因素,是「成功程度造成的差異」。

說得更淺白些,當你選擇要以哪種職能、在哪個業界的哪家公司任職時,你未來的年收入幾乎就差不多自動確定了。當然,你的成功程度會造成差異,但即使有差異,由於成功時的上限和失敗時的下限都已固定,只要認真仔細地分析,就算是學生也不難預測其高低範圍。

在接受了這些世界的運作規則後,我想給你兩個建議:

  • 首先,知道了預期年收入的高低範圍後,你還是該選擇對自己來說,有熱情、會喜歡的工作。

  • 其次,不管是哪個行業,只要達到一定程度的專業,就能以至今為止培養的技能與成就為基礎來達成「職能的升級」。


第3章 怎樣才能瞭解自己的優勢?

■ 首先要確立「目的」

  • 能讓你看清目的的發想法

我的建議是,不要從具體的「事」開始發想,而是要從「怎樣的狀態」會議自己開心的未來理想「狀態」開始發想。

■ 該如何找出你的優勢?

  • 「優勢」必定存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中

所謂的「優勢」,必須在自己的「『特質』與能發揮該特質之『情境』組合起來時」才能夠產生效果。

如果很難立刻掌握自己的「特質」,那麼從更容易想像的「情境」來瞭解,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從情境出發,便能輕鬆找出特質。換言之,找出「優勢」的最快捷徑,就是盡可能列出許多令你感覺愉快的社會相關情境(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情境)。


第5章 讓我們來談談那些艱苦的時刻

■ 當自己無法相信卻要讓別人相信時

我拼命地想,然而,想出來的答案卻是,「只要是無力的上班族都無法避免『開倒車的工作』」這個悲哀的結論。

實際上,很多上班族都是帶著無奈的眼神,將人生最精華的時期,花費在這些「開倒車的工作」上。他們以為為了生活他們別無選擇,就只能乖乖執行組織指派的工作。而在這樣長達數年的工作過程中,很多人甚至會開始懷疑起工作的意義及自己的存在價值。我才經歷一年就快要瘋掉,所以很能理解那種感覺,如果是持續好幾年或幾十年的話,要避免發瘋,想必只能放棄並變得無感。我才不要變成那樣的人,該怎麼辦好?那就只好想辦法脫離無力的上班族人生。

有力的上班族是怎樣的呢?就是被組織認知為一旦辭職就真的會造成困擾的「人財」;而不是對公司來說,如消耗品般為數眾多的「人材」。


📝閱讀心得

這本是商務人士的父親寫給女兒的家書,集結身為人父的經驗與結論。

第一章提到「軸心」偏向《發現你的天職》一書中的「找到重視的事(價值觀)=為了什麼而生的人生目的」,「軸心」是多重的、會隨時間改變的。不過現實面是,往往決定一門科系或一種職業,似乎很難再跳離。

例如軸心是助人為樂,可以進醫學系或社工系,但讀完七年醫學系想當社工,或社工做了數年想考醫學系,又或者博士想去賣雞排,累績的「技能」與「軸心」衝突時,「軸心」似乎很難占上風,畢竟工作還是以「技能」導向。

書中也提到「如果真的沒有軸心,所有選擇都會是正確答案,所以完全不必煩惱。」這點也與《轉職思考法》中的「著重於being(狀態)的人」相同,確實許多人並不喜歡當勇者要一路打倒大魔王,更喜歡休閒類的農夫遊戲,不過重複性的安穩遊戲,也容易被自動化取代,這體制似乎是要求所有農夫都要當勇者,但奮鬥的勇者是這體制的得利者嗎?

第二章寫到了資本主義:

我們必須理解所謂的資本主義,就如其字面意義,是爲了後者資本家而制定規則的社會。簡單地說,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種使上班族工作,讓資本家賺錢的結構。

這是我認為此書最精采的部分,並非一般反資本主義的書籍,而是站在資本家的角度,向女兒講解資本社會血淋淋的遊戲規則,「你最好記住,所謂資本主義,就是一種會對無知和愚蠢科處罰金的社會。」換言之,奮鬥的勇者也只不過是替資本家賣命。

介紹完資本家後,則回到上班族受薪階級,講解決定年收入的三要素:

  1. 人的「職能價值」

  2. 所屬業界的「產業結構」

  3. 「成功程度造成的差異」

這與《轉職思考法》中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的三要素:

  1. 技術資產

  2. 人際關係資產

  3. 業界的生產性

二者可互相參考,二書的共同結論是,如果無法追求《深度職場力》提到的自主性,那至少不要選擇不符合自己軸心、價值觀的工作,並想辦法提高工作技能:

在接受了這些世界的運作規則後,我想給你兩個建議:

  • 首先,知道了預期年收入的高低範圍後,你還是該選擇對自己來說,有熱情、會喜歡的工作。

  • 其次,不管是哪個行業,只要達到一定程度的專業,就能以至今為止培養的技能與成就為基礎來達成「職能的升級」。—《來談談那些痛苦的事吧!》

being型的人想對工作感到樂在其中,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 提高自身的市場價值。

  • 盡量避免為了工作而自欺欺人。如果沒辦法喜歡自己,就算市場價值再高、能力再強,也無法喜歡這個「遊戲」。—《轉職思考法》

而書的後段則是寫到作者自己光鮮的職稱下所經歷的過程,包含血尿、身心症、改變溫和的性格等等,說實在要成為資本家所經歷的明爭暗鬥,我還是敬謝不敏,而且如果「剝削」與自己的軸心、價值觀相違,那麼想成為資本家似乎很難。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