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是種超能力》:內向者也能發光發熱(上)
文|檫木
我是一位內向者,在MBTI的16型人格中測出了哲學家(Mediator)的性格型態。而其中在外向性(Extroverted)和內向性(Introverted)的類別中,內向性毫無疑問地在100分中佔了90分。
如果你跟我一樣──在陌生環境總是想找個角落待著期待沒有人可以發現、精疲力竭後只想趕快回家好好放鬆休息、盡可能地拒絕一切會遇到生面孔的活動,那麼恭喜,你大概和我一樣也是內向者的一員。
一直以來都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還是不夠努力,為什麼別人總是可以初次見面就彼此聊得像認識很久的朋友一般?為什麼他們可以豪不費力的展現自己,但我就算我演練了上萬遍還是沒辦法踏出那一步?相信身為內向者的你一定也跟我一樣遇過一樣的事情,內心也翻騰過無數次。
直到在書店不經意的看到這本書,但細讀時卻句句打中我,才有了「接受自己」的釋懷。原來不是我不如別人,而是我本來就不是這樣的人。
本書作者張瀞仁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內向者,甚至在內向性這類別中更是得到幾乎滿分的98分。但很難想像這麼內向的他卻曾經在行銷部實習──最需要不同的人接觸與談判的部門──甚至主持過上百場的演講。如果你也好奇這是怎麼一回事,那就一起看下去吧。
內向者|職場
內向者不是沒有能力,我們只是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潛能發揮出來
我曾經在一家外商公司上班,公司文化是出了名的強調積極、主動、探索、好奇心......等,一切外向者可以大展長才的環境。當時主管E跟我說過一句話讓我到現在還是印象深刻,他說:「檫木,公司不需要這麼內向的人。」相信我,他不是第一個這麼跟我說的人。
但難道內向者在這樣的公司文化下就一無是處了嗎?答案當然是「不」。
內向者的優點:耐性、持之以恆、確認好的目標就會達到
主管E同樣跟我說過:「你知道你的優點是什麼嗎?你很有耐心」的確,對於一個確認好的目標,我可以用好長一段時間鑽研、實行、最後獲得。而這個強項所反映的,就是沒有我想得而得不到的成果。
在這個強調快速和充滿變化的世界潮流下,越是能靜下心來、沉住氣、好好思考並執行的人才不會被淘汰。斜槓世代的來臨,意味著多重身分的轉換。外向者容易發覺不同新奇的事物,在不同身分間切換自如。但內向者呢?天性就不善與人交際的我們是否意味著必須面對被淘汰的桎梏?書中提到一句話鏗鏘有力:反手拍不行,就把正手拍和速度練到無人能敵。專精一個領域並且成為關鍵性的存在,誰說涓流無法穿石?
獨立蠻幹不是王道,分工合作才是正解
一定有不少內向者和我一樣,總是希望可以自己一個人將所有事情一手包辦,這樣才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見面、盡可能的不要浪費任何寶貴的時間。不過,這套方法或許在小事上看得出成果,大事可未必。
作者在書中提到:獨立作業所需的溝通並不會較少。當要一攬全局的時候,所有溝通核心都必須透過關鍵人,看到矛盾了對嗎?想盡辦法避免與太多人接觸的代價,卻是要和更多人接觸。切記,內向者的優勢在於冷靜、判斷、思考。說實話,我們必須感謝和外向者一起合作。天知道要我們想出一個有創意的新方案要花多久時間,但外向者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丟出一堆新奇有趣的想法,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判斷這些想法哪些可行?怎麼可行?不可行該怎麼調整?
創造自己「零的領域」
內、外向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獲得能量的方式」。外向者藉由「與人接觸」來獲得能量;而內向者則通常藉由「獨處」來恢復能量。最明顯的例子絕對是Friday Night了。越接近周五下班時間,大家總是七嘴八舌討論待會要去哪裡小酌一杯、要去哪裡嗨整晚。但對我而言,最好的放鬆方式就是回家洗澡躺在沙發上(笑)。工作領域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尤其當內向者沒辦法藉由和其他人一起互動獲取能量時,如何在工作時間「減少能量消耗」更為重要。
作者在書中提到幾個方式:
1. 特定時間才接收訊息:規劃時間表,避免不必要的打擾
2. 早起(或晚睡):在一天開始前/結束空出時間和自己對話,尋找內在平衡
3. 創造個人空間:如果需要專注不被打擾的話,適時的讓自己不被找到才能提升效率
4. 獨處:中午午休自己一個人好好吃飯吧,我懂的
5. 轉換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吧,戴上耳機聽首搖滾歌或許會是個好選擇
[結語]
本篇主要和大家分享內向者在職場上該怎麼保存自己的能量,以及怎麼跟外向者互動。當然,不論是在職場或是其他場合也都試用。
下篇將會分享內向者該怎麼和自己對話?是否內向者就沒辦法勝任好的帶領人,或是成為一位好主管?而我們該怎麼準備才能看起來從容自得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