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如何解世界之戰亂? (十)
最近的伊斯蘭事件及戰亂實例探討
*2024年4月: 伊朗、以色列衝突,史上首次,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
*2023年3月的新聞事件: 2 名穆斯林在英國被縱火焚燒/伊朗提出強烈譴責
*2023年1月的新聞事件: 瑞典右翼政黨燒可蘭經/ 全球穆斯林激憤示威
*聖城耶路撒冷的爭奪也不亞於民主共產之爭, 這是猶太教, 伊斯蘭教, 基督教的聖地。
宗教問題就是用宗教的經典來看, 猶太教的主要經典是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又稱舊約聖經 ,伊斯蘭教是古蘭經及其他經典 , 基督教是新約聖經 ; 所以我拿舊約聖經, 新約聖經 及古蘭經來說, 因為最主要的經典就是這幾本,我先做一個比較廣的歸類, 在濃縮於中庸之中,
*與"義 "相關 -- 舊約聖經, 古蘭經, 儒家孟子{孟約取義}; 佛家的業之論
*與"德"相關-- 新約聖經, 佛教經典(以慈養德), 儒家孔子。
*舊約聖經及古蘭經這幾部講的都是繞著"罪"與"義" 在教導他們的教徒, 義之首為勇, 在戒律上, 在行義上都可看見勇氣, 義有正確的認知, 正直的心思, 言行都儘量符合正直, 能明辨是非善惡 , 並做出相對應的言語及行動, 說義言、 發義語, 行義事之類的意思, 義也有償還之意, 從這些經典上都沒有表現出過度的意思, 譬如,古蘭經曾說,如果有人砍了你一隻手臂, 你可以跟他拿回來一隻手臂, 但僅限一隻手, 如果你多要他一條腿, 你就要還他一條腿, 古蘭經同時也說, 如果你可以原諒他, 真主會給你額外的報酬, 或也可以抵償另一項罪行, 這邊講的是善業;對舊約、古蘭經而言,是因"言行"稱義的, 所以極端教徒的恐怖攻擊嘴裡喊的是真主, 把行為認為是"義事", 因為上帝/真主 喜悅義人, 認為義人及良善者得以進天堂,尤以義人爲喜悅。
但是,這裡忽略了一點是:義之首爲勇,且以「智勇」爲義,「愚勇」不爲義。我提到的就是加入重要的中道觀念。而民主呢,就只是選擇要不要提供彈藥而已。在智性上,就是賢人說的倒數的政體。
所以很顯然的是極端教徒或國家把"義"做過度, 過度行義會帶來業報, 因為把別人一起拖下水, 而且也是同時脫離中道, 因此此種義行就不為"義" , 也就是對義的過度解讀. 而教徒們應該要擔心的應該就是他們的行為不落在義人之列, 被真主退貨。
舊約聖經裡,耶和華被眾人稱爲戰神,因爲祂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每戰必勝。但是祂也提及了,申命記9之5「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裡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這很明顯指的是祂不喜悅戰爭,所以不可以因為義之名而征戰, 之所以在祂帶領下會成功是因為他們行了祂眼中為惡的事, 所以才會勝利. 所以請不要搞錯了"行義"的意思. 這也是爲什麼說國家領導人要有德的觀念。免得皆入了共業。義與業緊密相連,義的教導裡有勇氣、有正直、有誠實,有償還的概念,他會有「義」是因為你入了「業」。誰能夠保證在payback 的同時 不入「業」嗎?你能保證守的住「義」嗎?以色列的應許之地隨義而來!義也含了扶助及惡惡好善之意 。但戰爭扶助了誰呢?
第二,「義」的教導往前走是「德」,往後走是「業」
因為祂代表了德,所以國家領導人應以「德」自居,用義與德來治理國家才對。德的教導在老子道德經 在新約、在佛書、在儒家思想裡,它閳述了最高領導者該有的德行,德不是退縮,因為它站在義之上,所以沒有退縮,而是前進,德之首為孝,敬天 孝父母,敬重創造者,在所有的土地上還有眾多居住者,領導者的智慧從德裡顯現出來。
義行過頭會再次入業,中道的力量是讓義行往回靠中,行在義中,但確能止業。祂眼中的王者不只要知義行義,還要能入德,足已引領人民入大同,至少也是治世。每國也有各自共有的業力,如此一來 才能超越業力法則,才能止難造福。
根據上述的新聞事件, 英國對伊斯蘭教會有恐懼, 因為他們拿的那本書叫做新約, 耶穌在德行方面講得比較多, 比如寬恕與包容, 新約其實是在舊約的基礎上講的, 因為耶穌曾於馬太福音書裡 5:17 說過[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舊約)和先知, 我來不是要廢掉, 乃是要成全] , 成全在此指的就是成全舊約. 而舊約的核心就是"義".舊約列示了多樣惡行, 並明示了所行的惡會被他所厭惡及剷除,對不善行為的詳細列示主要是要避免無知世人的再次犯罪 , 因此能明辨善惡也就是惡惡好善的稱為義 . 這是義的其中之一的教導."新約-馬太福音-"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 所以惡意評斷個人, 以惡口對人, 都是舊約所禁止的 ,正確認知並實踐者, 就是"義".
基督教因為比較重視新約, 對"義"的瞭解不若孟子, 而猶太教 、伊斯蘭教對"德"的了解又不足, 而且彼此在對義及德的行為上都過度了 , 也就是又過了中道. 中庸在此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智慧與力量。而民主呢?民主已經行了祂眼中爲惡的事,又不時高抬民主的驕傲,看看道德經怎麼講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它說太驕傲的會去了了。
中道與民主,誰要選民主? 民主止不住戰,還會添柴火。中道ㄧ下子就滅火了🧯。爲什麼人民該支持中道,這就是為什麼。因為它就是盛世學。
還有如果國家領導人失德,那也是民主政治選出來的,這只是間接證明民主政治選不出合德的領導人。因為民主用人唯才,而不是「用人唯賢」。民主沒有賢者的觀念,因為世界民主認爲眾人都有滿滿的智慧。自視甚高,廉恥都可以捨棄,亢龍定有悔。
Reference:老子的道德經是所有經典裡最接近天"德"的 , 戰爭之禍如下:
*戰爭之禍
道德經第三十章 起兵的後果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ㄦ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釋義】:用道來行使主權的人,不靠武力而稱強天下。用武力總是有報應的。軍隊進駐之地,荊棘便長出來;每逢大戰之後,凶年接著來到。良善自會結果,無須強奪硬取。成了而不矜持,成了而不炫耀,成了而不驕傲,成了像是不得已,成了而不逞強。任何事物一逞強示壯就會老朽,這不是出於道。不是出於道的,是早已註定要死亡了。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 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釋義:兵是不吉利的東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萬不得已而用之,也是以恬淡之心,適可而止,打勝了也不當成美事。以打勝仗為美事的人,就是以殺人為樂。以殺人為樂的人,是絕不可能得志於天下的。所謂兵,是不吉利的東西,萬物都厭惡,得道的人不用它。君子平時以左方為貴,戰時以右方為貴,因為左方表示吉祥,右方代表凶喪。偏將軍在左邊,上將軍在右邊,就是以凶喪來看待戰事。殺人多了,就揮淚哀悼;打了勝仗,也像辦喪事一樣。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