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409《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03:不接受?照順序也要傳給你!

鱷魚把拔
·
·
IPFS
·
不接受?照順序也要傳給你!

──────────原文──────────

王壽夢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將子反而犇晉,自晉使呉,教呉用兵乘車,令其子爲呉行人,呉於是始通於中國。呉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呉,至衡山。

二十五年,王壽夢卒。壽夢有子四人,長曰諸樊,次曰餘祭,次曰餘眛,次曰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讓不可,於是乃立長子諸樊,攝行事當國。

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劄雖不材,原附於子臧之義。」呉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舍之。秋,呉伐楚,楚敗我師。四年,晉平公初立。

十三年,王諸樊卒。有命授弟餘祭,欲傳以次,必致國於季札而止,以稱先王壽夢之意,且嘉季札之義,兄弟皆欲致國,令以漸至焉。季札封於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

王餘祭三年,齊相慶封有罪,自齊來犇呉。呉予慶封朱方之縣,以爲奉邑,以女妻之,富於在齊。

──────────翻譯──────────

吳王壽夢在位第二年,楚國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國大將「子反」而投奔到晉國,再從晉國出使吳國,教給吳國用兵之術和車戰之法,讓他兒子做吳國的行人官職,吳國從此開始與中原各國交往。吳國開始派兵征伐楚國。吳王壽夢在位第十六年,楚共王征伐吳國,直至衡山。

吳王壽夢在位二十五年時去世。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餘祭」,三子叫「餘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賢能,壽夢生前也曾想讓他繼位,但季札避讓不答應,於是讓長子諸樊繼位,總理諸種事務,代理執掌國政。

吳王諸樊在位第一年,諸樊服喪期滿,要把讓位給季札。

季札推辭說:

「曹宣公死後,各國諸侯和曹國人民都認為新上任的曹君不義,所以想要立『子臧』為曹君,『子臧』因此離開曹國,以成全新上任的曹君。君子評論子臧說他『能夠堅守節操』。您作為長子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干犯您呢!擔任國君不是我應有的節操。我雖然沒有才能,也願附隨子臧的義舉。」

吳國人民堅持要擁立季札,季札便拋棄他的家室去種田,吳國人民才放棄。這年秋天,吳國征伐楚國,楚國打敗了吳軍。吳王諸樊在位第四年,晉平公即位。

吳王諸樊在位第十三年去世。留下遺囑把君位傳給弟弟餘祭,目的是想按次序傳下去,一定要把國位交給季札為止,來滿足先王壽夢的遺願,並且讚賞季札的節操,兄弟們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他,用這種漸進的方法達到目的。由於季札的封地在「延陵」,因此稱號為「延陵季子」。

吳王餘祭在位第三年,齊國相「慶封」獲罪,從齊國來投奔吳國。吳王把「朱方縣」賞賜給他作為俸邑,還把女兒嫁給他,讓慶封過得比原先在齊國還富有。

─────────解說與心得─────────

在這幾段史料中,司馬遷記錄了兩件關於吳國的重要大事:

首先,解釋了上一篇提到關於吳國崛起的關鍵時刻,也就是吳王壽夢的時代。原來,吳國之所以逐漸強大,關鍵是用了來自中原地區的人才。這位來自楚國,逃亡到晉國,後來又出使吳國的「申公巫臣」,為吳國帶來了中原的戰爭技術下,吳國才有與中原各國抗衡的力量。

其次,司馬遷記錄了另一件「謙讓」的故事。這次的主角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季札」,賢能的他深得父親喜歡下,一直都是吳王壽夢心目中最好的接班人。然而,季札卻堅持非得讓大哥繼承王位才行,始終不肯接受這個職務。無奈之下,季札的哥哥只好「按規定」先繼承了王位,等服喪結束後,在把王位讓給季札。

然而,認為制度規定就是該由長子繼承的季札,用一番言論再次拒絕了哥哥的好意。對此,季札的三個哥哥打算用「接力」的方式把王位一棒一棒的交接到季札手中。結果,在為十三年的吳王諸樊去世後,就接著把王位傳給弟弟,而非自己的兒子。只要再過幾年,季札的二哥、三哥相繼去世的話,終有一天會輪到季札接手王位的。

看到這番敘述,還真讓人無法理解。畢竟,吳國從最初的太伯到壽夢,這十九代君王中,只有第一位君王太伯因為無子,而讓弟弟仲雍繼承之外,往後的所有吳國君王都是由兒子接手的。為了實現父親的心願,季札的大哥破壞了這套已經推行十七個世代的父死子繼制度,希望改成兄終弟及,以便讓小弟終有繼位的一天。既然都敢破壞繼承制度了,為何不直接「下令」讓季札繼承呢?很想讓季札擔任吳王,但季札又始終不願意接手,這個「劇情」怎麼感覺似曾相識?這不就是當年吳太伯與仲雍的故事翻版嗎?只不過當年太伯與仲雍選擇遠走高飛,所以才讓小弟「季歷」繼位,這次的三兄弟卻選擇用「接力」的方法實現父親的心願!?難道這三兄弟考慮過「時間」這個因素?而且誰說一定是年長的先離世?難道沒有人想過,如果季札生病或是出了什麼意外,是有可能比哥哥們更早往生的呢?

最後,司馬遷還記錄了一件也滿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北方齊國的罪臣「慶封」流亡到了吳國。此時,或許是吳國真的很缺乏來自中原的人才下,竟給予了這位鄰國罪臣豐厚的「獎賞」。這個決定是否會為吳國埋下什麼隱憂?

另外,始終不願接受王位的季札,面對三位哥哥的「接力」策略,最後是否真的會登上吳王寶座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