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是不許講廣東話的

天方可日月
·
·
IPFS
·

第三天

請寫下你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你的家庭有沒有說方言?你會說多少方言、語言?到了別的地方有沒有學習新的語言?語言有沒有為你帶來身份的認同或隔膜?又或者分享你在家庭、學校和朋友圈中使用的俚語。你覺得說什麼語言、寫什麼語言的你,是最自信的?

以前,我爸去餐廳的時候很不喜歡服務員講普通話。對方聽不大懂,但他還是只會用廣東話重複,甚至會和對方說:“你找個會講廣東話的人來。” 當然,這句話也是用廣東話講的。

家裡講的是石岐話,學校和同學講的是廣東話,上課老師講的當然就是普通話了。以前沒有什麼抽象概念,不過在發現同學也會講石岐話的時候,會感覺特別親切。在英語社會、國際環境生活過後,甚至可能是在大學課上提及到後,才了解原來語言真的是橋樑。

沒有橋的時候,當然也可以坐船、划艇,甚至游泳或者坐個熱氣球,但有一座橋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可能是吊橋,可能是石拱橋,可能是鋼筋水泥,帶來的連接感也會有所差別吧。

剛好昨天同事就問我,你會不會用英文和自己說話。我說:“會的,但說的都是一些很傻的東西。” 我說有些東西,好像很難用中文去表達。是詞彙嗎?她提到了<過往人生>裡的姻緣,我舉了些專業術語的例子。但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有些內容是我用英文習得的,它們並不是不存在於中文裡,只是不存在於我的日常使用語言中。例如粗口,例如告訴自己你是被愛的,你是值得的。我居然把它們歸為很傻的東西了哈哈。

聽說比我小快要兩輪的表弟表妹,在學校裡是不許講廣東話的。他們在家裡基本只會用普通話應答。我自己也不會廣東話的書面語,而參加這個寫作活動,也是因為每天在寫英文論文,覺得自己中文的表達越來越差了。雖然英文賦予了我很多,但中文的自己也很重要。

我爸現在每天吃完飯就在刷各種短視頻,普通話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天方可日月Exploring possibilities for a better self (and/or worl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7 篇作品

想化身透明人闯荡世界

瞬间转移到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