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84《史記》卷十〈孝文本紀〉16:一開打就會兩敗俱傷的「古代版」古巴危機
──────────原文──────────
後六年冬,匈奴三萬人入上郡,三萬人入雲中。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軍飛狐;故楚相蘇意為將軍,軍句注;將軍張武屯北地;河內守周亞夫為將軍,居細柳;宗正劉禮為將軍,居霸上;祝茲侯軍棘門:以備胡。數月,胡人去,亦罷。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諸侯毋入貢,弛山澤,減諸服御狗馬,損郎吏員,發倉庾以振貧民,民得賣爵。
──────────翻譯──────────
與匈奴和親後的第四年,也就是漢文帝重新計年的第六年冬天,匈奴三萬人入侵「上郡」,三萬人入侵「雲中郡」
。文帝任命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扎在「飛狐口」;任命原楚國丞相「蘇意」為將軍,駐扎在「勾注山」;命令將軍「張武」駐守「北地郡」;任命河內郡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任命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命祝茲侯「徐悍」駐扎在「棘門」:以防備匈奴。過了幾個月,匈奴人退去,這些軍隊也撤回了。
這一年天下乾旱,還發生蝗災。文帝施恩于民(帝加惠):詔令諸侯不用向朝廷進貢,並解除民眾開發山林湖泊的禁令(弛山澤),減少宮中各種服飾、車駕和飼養的狗與馬(減諸服御狗馬),裁減朝廷官吏的人數,並開啟糧倉救濟貧苦百姓(發倉庾以振貧民),允許民間買賣爵位(民得賣爵)。
─────────解說與心得─────────
四年前漢朝才剛與匈奴和親,如今匈奴卻又派了數萬大軍入侵漢朝!以前讀書時,如果讀到這類故事,總會認為漢朝與匈奴的和親是無用的,就像是肉包子打狗一樣,很難與沒有文化的蠻族交涉。
然而,再次細讀這段史料時,卻從司馬遷的紀錄中,意外發現了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天下旱」。我想,如果長城內的農耕民族都受到旱災,以及常伴隨旱災一起出現的蝗害所困擾,那麼位於長城外的遊牧民族應該也會受到波及才對,相較於農業民族至少還有些存糧的情況下,遊牧民族所需的水草應該會更為不足才對。這也就是說,在水草不足的情況下,遊牧民族是迫於生計而選擇掠奪農耕社會,這似乎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然而,若以今日的角度來思考,資源不足的困窘除了掠奪之外,應該還可以透過交易來解決才對。更何況漢朝與匈奴還有姻親關係呢!可惜的是,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匈奴曾向漢朝求援的紀錄。倘若有此紀錄,那麼這場匈奴入侵漢朝的衝突,反而可以解釋成漢朝無心也無力救援親家,導致親家只能選擇登門踏戶地掠奪。換言之,匈奴並不是故意破壞和親關係的。
然而,由於沒有任何匈奴與漢朝交涉的紀錄,加上漢朝當年選擇和親只是想換取邊境和平,或許根本也沒有打算與匈奴進行任何對話,最終才導致雙方不得不兵戎相見。所幸,雙方皆苦於天災,不敢爆發戰事的情況下,這場衝突最終僅對峙數月後各自退兵。
其實從漢文帝的種種舉措來看,這場旱災與蝗害應該有讓漢朝元氣大傷,才讓漢文帝不得不減免各種額外支出,甚至允許百姓販賣爵位。這裡的爵位與官位無關,這是漢朝的一種制度,每個人都會因為遇到皇帝登基或是相關的喜事而被賜予爵位。這個爵位僅好聽而已,沒有實質好處,但對不少人來說,仍就很嚮往能比他人更高一等。從漢文帝允許百姓販賣這虛擬的爵位來看,就可以感受到這場天災所造成的傷害應該是很大的。
由於漢朝也深受天災影響,匈奴也因為天災而必須出兵掠奪,所以雙方並沒有發起戰爭的力量。這種均衡的狀態,導致這場衝突最終算是和平落幕。換言之,這場漢匈衝突也算是古代版的「古巴危機」吧!
雖然漢文帝的諡號是「孝文」,但從他面對的這幾場外交危機來看,漢文帝並不像我們印象中的文弱,反而是個有勇氣面對挑戰,甚至還曾一度想去戰場征戰的君王。
至於漢文帝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滿滿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