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進逼的 AI
栩栩如生的 ChatGPT
不少科幻片均以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為題材,想像要是它們擁有自我意識,可會為了自身權利,又或者人類福祉而違抗人類?近來聊天機械人 ChatGPT 成為一時熱話,雖然 ChatGPT 完全談不上擁有自我意識,但經已令不少人驚覺 AI 不再只是遠在天邊的概念和實驗,而是一般人彈指之間就可以利用的工具。
其實即使撇開自我意識,要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也實在言之尚早。ChatGPT 之所以表現得栩栩如生,並不因為它學會了思考,而是有賴於大型語言模型 (LLM) 技術。想像一下機械人背後有個龐大資料庫,只要資料夠多夠齊全,漸漸機械人就能夠從不同資料中找出規律,梳理出彼此之間的關係,例如知道「媽媽」和「女性」有強烈關聯性,「爸爸」則與「男性」有強烈關聯性。
假如資料庫一而再,再而三地顯示「皺眉」和「失落」強烈相關,AI 就能夠根據資料繼而「推論」出鏡頭前皺眉的你大概很失落,而整個過程中它根本無需要明白到何謂「失落」。這種建基於關聯性的做法,和人類的學習模式相比當然粗疏得多。所以即使 AI 應對得體且正確,現階段 ChatGPT 也大多是「背誦歸納」,談不上「融會貫通」,更遑論「舉一反三」。

恒河沙數的資訊和快如閃電的運算速度
雖然我說 ChatGPT 並不真的會思考,但它有必要像人類一樣思考嗎?
之前提到,AI 因為有龐大資料庫支撐,結果單憑觀察「世界表像」(數據)就足以整理出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然後給出幾可亂真的回應。假如恒河沙數一樣的資訊再加上快如閃電的計算能力就足以孕育出讓人們樂此不疲提問的 AI,那會不會將這種能力提升到極致才是現階段 AI 發展的正確方向?
目前為止,AI 戰績彪炳:AlphaGo 曾打敗一眾圍棋高手、由 AI 生成的畫作 Space Opera Theater 贏了博覽智美術比賽冠軍、AI 甚至能夠考取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MBA 學位和通過 Google 初級工程師考試。猶記得李小龍說過,他不怕會一萬招的對手,只怕將同一招練一萬次的高手。在特定範疇裡,AI 靠著完善的資料庫和傑出的運算能力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人類比下去,假如 AI 的資料庫和運算能力進一步改善,即使用的是同一招式,人類相信也只能望塵莫及。
當然這裡有幾個前提,其中一個就是支撐 AI 的資料不止量多,而且客觀正確,否則只會得物無所用。不妨想像 Sky × Family 中的兩個敵對國家「東國」和「西國」,假設雙方都有自家 AI,卻不難預見由於大家立場相左,對於歷史等不同範疇各執一詞,,自然而然旗下 AI 所仰賴的資料庫內容亦難免有所偏頗,極有可能就同一議題給出大相征庭的論點和理據。

在取代人類之前⋯⋯
曾開發 Gmail 前的 Google 元老級工程師 Paul Buchheit 預計 AI 將減少搜尋引擎的使用次數,而且很有可能在不久將來摧毁 Google 一手打造的搜尋器王國。鑑於 AI 能夠處理的題材極其廣泛,而且能以人性化的對答方式處理不同資訊,例如時間、人物和地點,因此對比起現在大家習以為常的一大串搜尋結果,由 AI 整理出歸納好的結論似乎更有效率,能省下在眾多搜尋結果裡大海撈針的心力。
ChatGPT 引起的熱潮令大家意識到 AI 潛力無窮,但受限於資料庫的資訊,目前準確性並不高,假如認真斟酌就會發覺 ChatGPT 的答案不是過於攏統就是錯漏百出,即使我小試牛刀,嘗試利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實際操作上依然處處受限。早前,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明確指出:
ChatGPT is incredibly limited, but good enough at some things to create a misleading impression of greatness. It’s a mistake to be relying on it for anything important right now. It’s a preview of progress we have lots of work to do robustness and truthfulness.
正如他所言, ChatGPT 的出現雖然是個耀眼的 AI 里程碑,科幻片的情節要在現實中出現依舊長路漫漫。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