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家薩曼莎·哈維的 「太空田園詩」 《軌道》 榮獲2024年英國布克小說獎 「假如能夠離地球足夠遠,最終就能理解它。」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寫作的時候,我整個人會處於一種屏息凝神的『懸浮』狀態,與此同時,我試圖將讀者置於這種懸浮和屏住呼吸的狀態,就像進入一種夢境,或是魔咒。我指的不僅僅是這本書,無論寫的是什麼,你都在試圖不讓讀者脫離出這種狀態,直到整本書的結尾。在那樣的『懸浮』狀態里,我感到充滿力量、內心平靜,並且充滿信任。」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虛詞編輯部

2024年11月12日,布克獎(The Booker Prizes)組委會宣布該年的布克獎由英國作家薩曼莎·哈維(Samantha Harvey)獲得,包括華人作家李翊雲在內的六位獎項評委,一致將選票投給了她的小說「太空田園詩」《軌道》(Orbital),以表彰這部作品透過描寫六名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的生活,「邀請我們觀察地球的壯麗,同時反思每個生命的個人與集體價值」。

評委會主席埃德蒙·德瓦爾在公佈得獎小說之前表示:「作為評委,我們一心要找到一本打動我們的書……那是以思想為棲息之所、而非對問題發出宣言的小說,它並不是為尋求答案,而是會改變我們想要探索的問題。」

薩曼莎·哈維出生於1975年,曾在愛爾蘭、新西蘭、日本生活、寫作、遊歷、授課,目前擔任巴斯思巴大學的創意寫作老師。她2009年曾憑借處女作《荒野》入圍布克獎長名單。薩曼莎·哈維曾被BBC文化欄目評選為「英國十二大傑出小說家」之一。

《軌道》一書以一張真實的圖片開篇,這是一幅「地球軌道24小時與北半球日光」的示意圖,它展示了空間站在平面地球上飛行的軌跡。在這一天內,太空站窗外將迎來16次日出與日落,地球上的景像也會盡收眼底。太空站上共有六名太空人,他們在這裡收集氣象數據,並進行科學實驗。但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凝望寂靜的藍色星球。他們環繞地球16圈,穿越四季,欣賞冰川和沙漠、山峰和海浪,見證無數壯觀的美景。同時,他們每個人都緩緩講述自己的故事:有的母親剛剛去世,有的婚姻不幸……當颱風在他們所愛之人的住地上空聚集時,他們既敬畏颱風的威力,又懼怕颱風的破壞。儘管遠離地球,他們卻無法擺脫塵世的煩惱、放棄對親人的牽掛。而且,他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覺自己是地球的一部分,有種保護地球的衝動。他們開始思考:沒有地球,生命會變成怎樣?沒有人類,地球會變成怎樣?

書中每一個章節都以軌道的數字分隔開,最終止於一個開放的結尾。小說里充滿了大段大段對時間、對「生而為人」的默想,從宇航員獨有的「神性視角」而描述的地球景觀,例如「北極光在大氣層內彎曲變幻,綠色與紅色交織,像被困住之物,焦躁而壯麗……」,又如「我們現正生活在生命與意識的短暫綻放中,這只是奮力生存的一瞬,彈指一揮間,這便是一切。這段充滿生機的時光更像是炸彈而非花蕾。這些豐饒的時光正在飛速流逝」等等,瑰麗又感傷。布克獎基金會文學總監蓋比·伍德(Gabby Wood)提及,《軌道》的文風很容易會令人聯想到伍爾芙的風格。

她在訪問中提到,她一直對於在太空里远眺地球的人类体验很感興趣,过去收集过许多国际空间站以及早期登月宇航员对自己旅行经历的记录。出自於想以自然為題,且用虛構的方式寫下自己對於自然世界被破壞的感受,她想到「近地軌道」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隨然是在太空,但其實跟地球只隔了250英里,「因此你從國際空間站無法看到整個地球,只能看到一側。那是如此親切而又壯麗的景象。」

她說,對她而言,寫作是一種相當「懸浮」的狀態,並在其宗找到力量。「寫作的時候,我整個人會處於一種屏息凝神的『懸浮』狀態,與此同時,我試圖將讀者置於這種懸浮和屏住呼吸的狀態,就像進入一種夢境,或是魔咒。我指的不僅僅是這本書,無論寫的是什麼,你都在試圖不讓讀者脫離出這種狀態,直到整本書的結尾。在那樣的『懸浮』狀態里,我感到充滿力量、內心平靜,並且充滿信任。」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