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係咁傾】甚麼是 NFT?|嘉賓:高重建

ckxpress
·
·
IPFS
·
上月有幸再次作客《哲學係咁傾》(哲學是這樣討論的),討論 NFT 的本質。過往做過大大小小的各種訪談討論,《哲》是極少數提供足夠時間與空間暢所欲言的一個,我很推薦。我把一個多小時的節目整理成幾個要點,幫助大家快速理解。注意以下要點並非節目的文字版,而是我用盡可能簡潔的文字,再一次回應節目內提到的關鍵問題。要了解整個討論的脈絡,尤其是聽 Alex、洪恩和四哥幾位的真知灼見,請觀看影片。

我的文章不為圖利設限,全部開放閱讀。如你喜歡本文,請收集它的 Writing NFT,支持寫作,保育新聞。


零、NFT 究竟是甚麼?其實是否一幅圖?

NFT 的本質是一張憑證。

俗語說「買得到的就是 NFT,買不到的是 JPG」,或者調侃版,「賣得去的是 NFT,賣不出的是 JPG」,雖然都是開玩笑,但或多或少道出了這份本質。因為有了憑證,本來一式一樣,可以無限複製而所有版本無法區分的數位內容,變成唯一的版本,讓買賣變得可能。

一、這憑證有何特別?

特別之處是建基於區塊鏈。

試想像如果我賣一張圖片給你,你給我錢,我寫一張憑證給你,你憑什麼相信,或者在你轉售的時候,別人怎麼相信?

NFT 就是無大台的憑證,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驗證人見證。

二、但為何大家有個印象 NFT 就是 JPG?

其實 NFT 作為一個載體,承載什麼都可以,不一定是圖片。大概是人類的感官以視覺先行,無論承載物的本質是甚麼,都會先以視覺表達。例如唱片的重點在音樂,理論上可以沒有封面,但實際上大家都會很重視封面,差不多的道理。

「有圖有真相」這句話顯然並不科學,但卻最符合直覺。

三、NFT 是 JPG 的特殊包裝?

讓我們從整個人類歷史去說。從原始人以來一段很長的時間,人類並沒有方法擁有液體,直到發明了瓶子。到了近代,隨著發明知識產權概念,人類才有方法擁有商標。

瓶子是液體的載體,商標和專利的發明和落實,是知識產權的載體。

JPG 等數位內容的歷史不過幾十年,過往還沒有擁有的方法,直到 NFT 這個容器出現。

四、可百分百複製,那怎能被擁有?

正因為數位內容有這特性,才需要新載體去實現擁有權,繼而做買賣。

數位內容複製後一點差異都沒有,所以需要加上唯一的簽名,和透過區塊鏈的交易紀錄證明銀貨兩訖。

五、既然其他人可以無限複製,購買又怎算擁有?

物理世界的物質,一個人擁有了,其他人就沒有。但這種排他性,不適用於數位內容。

「擁有」跟「拿著」不同,後者是物理概念,而前者是法律概念、社會共識。

而且「擁有」與「使用」並非必然相關,比如我坐 Uber,但我不擁有那台車。我們每天閱讀大量網頁,但並不擁有那些網頁。

NFT 幫助我們就誰擁有某內容或其他東西取得共識,但不見得就要排斥他人使用。

事實上,我認為一方面就內容誰屬取得共識,另一方面又能開放使用,正是 NFT 最偉大的地方。

再說,非得別人沒有才覺得自己擁有,才覺得安樂,豈不是「魚蛋論」的心態。

六、非排他的擁有,出發點是甚麼?

可能性非常多,我舉幾個具體例子。

假如當初《哲學係咁傾》的眾籌以 NFT 來實現,支持者會得到 NFT。十年後,當《哲》風靡全球,這 NFT 證明我早就支持節目,產生自豪感,甚至或可把憑證變賣。又或者,到時《哲》可以透過追溯憑證,回饋雪中送炭的早期支持者。而且由於數據是開放的,也可能讓第三方去回饋這批人。

又比如《小朋友齊打交》,紅極一時,但沒賺過甚麼錢。直到他去年發 NFT,我毫不猶豫課金支持,這可理解為遊戲的周邊產品,但不佔地方。結果是,我買到的 NFT 升值,如果我賣出去的話,不但我能賺錢,我的老朋友,原作者小熊也能分成,這是多贏的局面。

另一個我買過的例子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報告 NFT。雖然我買到的 NFT 沒甚麼好炫耀,也沒賺錢,但也因此支持了吃力不討好,又不賺錢的事實查核工作。

第四個例子是「出席證明協議」POAP,凡出席活動就能收集 NFT,成為個人的另類履歷表;就像去日本旅行時,在火車站收集蓋章。

第五個例子是「靈魂綁定通證」(Soulbound Token),跟 POAP 類似,再加上不可轉讓不可刪除的設計,把行為跟個人永遠綁定,在年月中構建無大台身分。

最後一個例子是 Writing NFT,類比剪報。試想像,假如我喜歡某一篇《蘋果日報》的報道,可以利用 NFT 技術收集該剪報,即使今天《蘋果日報》消失了,就如傳統剪報,我收集的 NFT 並不會隨著報紙的停刊而消失。

p.s. YouTuber 談 NFT 是「玩命」?

坊間對 NFT 的負面印象我略知一二,但嚴重到 YouTuber 談論它就得挨罵,要每十分鐘說一次節目不是廣告,沒計畫出 NFT,我也是出席節目後才知道。

至於有 YouTuber 推出 NFT 被罵到要道歉甚至幾乎關台,我就更無知了。都不知道是江湖太複雜還是我太簡單,比如說《試當真》的 NFT,單純希望支持《試當真》而價錢能負擔,我就買了,根本沒想甚麼。既然各種毫無報酬的月捐我都一直在付,現在課金支持後還能獲得 NFT,如非項目方刻意製造賺大錢等不合理預期,我想不出為甚麼有回饋反而變成了騙錢。

其實頭像只是 NFT 最為人熟知和容易理解的一種呈現方式,世界各地透過 NFT 做出各種實踐的案例比比皆是,除了以上節目內舉的例子,又有台灣就有專注於公益的 FAB DAO,以「collectibles for collectives」的思路,以 NFT 承載支持公共項目的「功德」。

YouTuber 因為群眾的看法承受巨大壓力,用於解釋 NFT 不只用於騙錢的時間多於探討它能做甚麼,話題展不開來,此乃事小,社會被以 NFT 騙財的個案屏蔽視野,錯失尋求突破舊有體制的機會,卻是事大。

延伸閱讀

  1. 《小王子的領悟》番外篇.擁有
  2. 怎麼去擁有一道彩虹?與五月天聊 NFT
  3. 應援作者,擁有作品:收集 Writing NFT
  4. LF2 念念不忘 NFT 必有迴響
  5. 錢,唔淺! @ 好青年荼毒室


我的文章不為圖利設限,全部開放閱讀。如你喜歡本文,請收集它的 Writing NFT,支持寫作,保育新聞。

Original link: chungkin Express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ckxpress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 Author
  • More

因為相信,所以給你一直寫信

LikeCoin v3 升級進度 報告十大重點

DHK 那個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