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積累
資本論第一卷第七篇是說明資本的積累過程。
以下僅是資本論的摘要與筆記。
資本流通循環
資本社會的發展核心是資本積累與擴大的過程,體現於資本流通循環之中,包含三階段:
第一階段在流通領域,由貨幣執行資本職能,在市場購買生產資料與勞動力。
第二階段在生產領域,生產商品,商品組成部分包含預付資本與剩餘價值。
第三階段在流通領域,出售商品換成貨幣,貨幣再轉為資本。
資本社會的運作
工人階級產出剩餘價值,但資本家總是最先佔有剩餘價值才能成為資本收入,這是資本得以積累的必要條件。因此資本流通迴圈周而復始,表示生產也必須周而復始;也同時表示資本社會的消費不能停止(P543、545)。
從商品組成要素推導工人的再生產
一個資本社會不斷有再生產過程與出售商品。
一個商品的組成要素包含:可變資本、固定資本、剩餘價值。
1.工人生產剩餘價值成為資本家收入,作為資本家消費資金,週期地取得與消費。
2.固定資本反映機器設備成本。
3.可變資本是工人工資,是工人再生產自己必需的生活資料,維持自己生活。
工人以自身勞動力,生產剩餘價值,實現在商品上,並以此獲得工資。工人今天或下半年的勞動力,是用他上星期或上半年的勞動力來支付,工人一直都是用自己的勞動力來支付自己的工資。工人使用工資進行個人消費,以維持自己生活,這是資本生產和再生產的一個要素,也包括工作技能的世代傳授和積累。工人以自身勞動力維持自身的再生產,馬克思說好像「給蒸汽機添煤加水,給機輪上油一樣」。(P545、546、547、550、552)。
「簡單再生產」概念
工人周期性的生產商品,獲得維持自己生活的工資,也創造作為資本家收入的剩餘價值。資本家則週期性的消費掉剩餘價值。如下圖所示。
「簡單再生產」概念彰顯資本社會運作的特殊性
1.勞動產品和勞動本身分離,客觀勞動條件和主觀勞動力分離。工人階級同死的勞動工具一樣是資本的附屬物,工人再生產出剝削工人的條件(P551、549、556)。
2.工人生產產品轉化為商品,也轉化為資本,形成資本主義再生產的永久化。考察資本社會再生產過程,不僅生產商品,不僅生產剩餘價值,還再生產資本關係,一方面是資本家,一方面是雇傭工人(P549、556)。
資本積累、資本生資本
資本社會不只持續生產與消費,還要積累與擴大。
把剩餘價值再轉化為資本,稱為「資本積累」。資本家佔有剩餘價值,除了消費,也會再轉化為資本,就是以貨幣在市場上購買商品(生產資料+生活資料),以便能夠重新開始製造自己的產品,而這次是在擴大規模上進行的(P557、558)。
要擴大生產規模,就只能把新增的剩餘價值轉為資本投入,而剩餘價值只能來自於工人,因此資本家還需要追加勞動。如果從外延或內含都不能增加對既有就業工人的剝削,就必須雇用追加的勞動力。工人階級總是用他們這一年的剩餘勞動創造了下一年雇用追加勞動的資本,這就是「資本生資本」(P559、560)。
「擴大再生產」概念
資本積累,就是以資本生資本,是資本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需要追加勞動力,這使得簡單再生產迴圈改變成為螺旋形的擴張,如下圖所示(P559)。
勞動力在市場交換是表象
勞動力在市場進行買賣是遵從交換規律。交換規律是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其交換價值相等。但交換規律並不關聯於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否相同,並且也與商品的消費毫無關係,因為消費只在買賣結束以後才開始。馬克思以辯證分析方式,挖掘市場勞動力交換表象背後的實質對立:
讓工人出賣自身勞動力,資本家佔有工人生產的剩餘價值,使資本佔有活勞動,轉變為活勞動的對立物。這是以商品生產和流通為基礎的私有權規律,通過它本身內在的、不可避免的辯證法,轉變出一個工人自己的直接對立物(P561、562)。
解開私有權的秘密
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交換關係,是流通領域呈現的表象,是一種與實質關係內容無關的、神秘化的形式。勞動力的買賣是形式,其實質內容則是:資本家用他總是不付等價物而佔有別人已經物化的勞動的一部分,來不斷再換取更大量的、別人的活勞動。所有權對於資本家而言,表現為佔有別人無酬勞動或產品的權利,而對於工人而言,則表現為不能佔有自己的產品。所有權和勞動分離。如下圖所示(P561)。
資本社會擴大再生產的特殊性
1. 工人生產產品,產品屬於資本家,不屬於工人。
2. 工人只保持自己的勞動力,只要找到買者就可以重新出賣。
3. 生產產品的價值,除包含預付資本價值外,還包含剩餘價值,需要工人耗費勞動,而不要資本家耗費任何東西,卻成為資本家的合法財產,從來不屬於別人(P562、563)。
資本支配社會
一旦勞動力由工人自己作為商品自由出賣,典型的資本主義生產即誕生。只有當雇傭勞動成為商品生產基礎,資本生產形式才強加於整個社會,而商品生產的所有權規律也就越是轉變為資本主義的佔有規律,資本主義於是支配整個社會(P564、565)。
資本家的狂熱、資本的人格化、資本家的統治
因資本的佔有規律,資本家狂熱動機就很明確了!
資本家會狂熱地追求價值增值,為生產而生產,從而發展社會生產力,創造生產的物質條件。馬克思說「資本家只是作為資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資本的積累,是對社會財富的征服,擴大對工人的剝削,也擴大資本家直接和間接的統治(P569)。
在此附上馬克思的詠嘆:
積累啊,積累啊!這就是摩西和先知們!勤勞提供物資,而節儉把它積累起來。因此,節儉啊,節儉啊,也就是把盡可能多的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重新轉化為資本!(P572)。
資本主義的佔有規律
1.剩餘價值率取決於勞動力的剝削程度。資本家的財富成長,是與榨取勞動力、強使工人放棄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P570、576)。
2.資本家的揮霍與奢侈,和資本積累一同增加,決不會妨害資本積累。在剩餘價值讓資本家分為收入和追加資本的比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家的消費可以增加,而資本積累也並不減少。資本積累相對量甚至可以靠犧牲消費而增加,而同時由於商品會變得便宜,資本家享用的消費仍和過去相等、甚至比過去還多(P570、581)。
3.資本一旦合併形成財富的兩個原始要素——勞動力和土地,便獲得擴張的能力。這種能力使資本能把它的積累的要素擴展到超出似乎是由它本身的大小所確定的範圍,即超出由體現資本存在的、已經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和數量所確定的範圍(P580、581)。
4.工人變得便宜、剩餘價值率增加,是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攜手並進的。即使在實際工資提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生產資料,如機器設備等不變資本,是過去活勞動過程獲得的結果,主要歸功於資本生產勞動同工人本身相異化的形態–資本形態,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使得工人變得便宜,工人養活自己也變得便宜。在勞動力剝削程度已定的情況下,剩餘價值量就取決於同時被剝削的工人人數,而工人人數和資本的量也是相適應的,…(P581、585)。
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資本的構成
資本價值構成: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的比例
資本技術構成:生產資料與活勞動的比例
從價值方面來看,資本構成是由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率,或者說,是由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工資總額)的比率來決定,稱為資本的價值構成。
從生產發揮作用的物質方面來看,每一個資本都分為生產資料和活勞動力;這種構成是由所使用的生產資料量和為使用這些生產資料而必需的勞動量之間的比率來決定,稱為資本的技術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顯現資本價值構成與資本技術構成的相互關係
資本技術構成決定、變化、反映資本價值構成,這種關係稱為資本的有機構成。勞動力必須不斷地作為價值增殖手段併入資本,不能脫離資本,它對資本的從屬關係只是由於它時而賣給這個資本家,時而賣給那個資本家才被掩蓋起來。所以勞動力再生產實際上是資本本身再生產的一個因素。
資本的積累就是無產階級的增加。(P589、590、595、596)
資本有機構成的概念,彰顯資本主義制度
工資增大也不過說明工人必須提供的無酬勞動量減少,但這種減少永遠也不會達到威脅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程度。資本積累同工資率之間的關係,不外是轉化為資本的無酬勞動、和為推動追加資本所必需的追加勞動之間的關係。勞動價格的提高被限制,不僅使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不受侵犯,而且還保證資本主義制度的規模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積累的本性,絕不允許勞動剝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勞動價格的任何提高有可能嚴重地危及資本關係的不斷再生產及其規模的不斷擴大。(P597)
資本家掌握社會勞動生產率,提升生產資料量相對比例,促使活勞動總量增加
社會勞動生產率的發展成為積累的最強有力杠杆。
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指一個工人在一定時間內,以同樣勞動力強度使之轉化為產品的生產資料的相對量。工人用來進行勞動的生產資料的量,隨著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而增長。資本技術構成的這一變化,即生產資料的量比推動它的勞動力的量相對增長,又反映在資本的價值構成上,即資本價值的不變組成部分比例增加,可變組成部分比例減少。積累的增進雖然使資本可變部分相對量減少,但決不排斥可變資本絕對量的增加。資本積累一方面表現為生產資料和對勞動支配權的不斷增長的積聚,另一方面,表現為許多單個資本的互相排斥,較大的資本戰勝較小的資本。(P598、599、601)。
信用事業,隨同資本主義的生產而形成
信用事業把分散在社會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貨幣資金,吸引到單個或聯合資本家手中;很快發展成競爭的武器;並變成一個實現資本集中的龐大社會機構。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和積累發展,競爭和信用——集中的兩個最強有力的杠杆,也以同樣的程度發展起來。集中補充了積累的作用,使工業資本家能夠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P602)
資本生產的人口規律
資本積累除了量的擴大,也展現質的變化,通過減少資本可變部分來不斷增加資本不變部分。總資本可變組成部分相對減少,隨著總資本的增長而加快,而且比總資本本身的增長還要快這一事實,在另一方面卻相反地表現為,工人人口的絕對增長總是增長得更快。事實是,資本積累不斷地並且同它的能力和規模成比例地生產出相對的、即超過資本增殖平均需要的過剩或追加的工人人口。工人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規律,…(P603、604、605、606)。
產業後備軍:過剩人口與生產週期
過剩的工人人口是資本主義財富發展的必然產物,但是過剩人口反過來又成為資本積累的杠杆,甚至成為資本生產方式存在的一個條件。過剩的工人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產業後備軍,它絕對地隸屬於資本,就好像是由資本出錢養大的一樣。現代工業特有的生活過程,由中等活躍、生產高度繁忙、危機和停滯這幾個時期構成的、十年一次的週期形式,就是建立在產業後備軍或過剩人口的不斷形成、或多或少地被吸收、然後再形成這樣的基礎上的。而工業週期的階段變換又補充新的過剩人口,並且成為過剩人口再生產的最有力的因素之一。(P606、607)
政治經濟學的膚淺性、相對過剩人口是增長最快的!
現代工業的整個運動形式來源於一部分工人人口不斷地轉化為失業的或半失業的人手。政治經濟學的膚淺性表現在,它把信用的膨脹和收縮,把工業週期各個時期更替這種單純的徵兆,看作是造成這種更替的原因。正如天體一經投入一定的運動就會不斷地重複這種運動一樣,…對資本主義生產來說,人口自然增長所提供的可供支配的勞動力數量是絕對不夠的。為了能夠自由地活動,它需要有一支不以這種自然限制為轉移的產業後備軍。…每一個資本家的絕對利益在於,從較少的工人身上,而不是用同樣低廉或甚至更為低廉的花費、從較多的工人身上榨取一定量的勞動。因此,相對過剩人口的生產或工人的游離,比生產過程隨著積累的增進本身而加速的技術變革,比與此相適應的資本可變部分比不變部分的相對減少,更為迅速。(P607、609、610)
資本的專制
相對過剩人口規律的工作範圍限制在絕對符合資本的剝削欲和統治欲的界限之內。資本在兩方面同時起作用:資本積累一方面擴大對勞動需求,另一方面又通過游離工人來擴大工人的供給。與此同時,失業工人的壓力又迫使就業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勞動的供給不依賴於工人的供給。勞動供求規律在這個基礎上的運動成全了資本的專制。無產階級的絕對增長就需要採取這樣一種形式:它的成員迅速耗損,但是它的人數不斷增大。這樣就需要工人一代一代地迅速更替(P613、614、615)。
勞動力消耗的真實社會現象,工人的形形色色:
1. 資本消費勞動力是如此迅速,以致工人到了中年通常就已經多少衰老了。他落入過剩者的隊伍,或者從較高的等級被排擠到較低的等級。
2. 相對過剩人口的這一源泉是長流不息的。但是,它不斷地流向城市是以農村本身有經常潛在的過剩人口為前提的。
3. 第三類相對過剩人口,停滯的過剩人口,…它的特點是勞動時間最長而工資最低。相對過剩人口的最底層陷於需要救濟的赤貧的境地。撇開流浪者、罪犯和妓女,一句話,撇開真正的流氓無產階級不說,這個社會階層由三類人組成。第一類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第二類是孤兒和需要救濟的貧民的子女。第三類是衰敗的、流落街頭的、沒有勞動能力的人。(P615、616、617)
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擴大
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最後,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後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
人口不斷地流往城市,農村人口由於租地集中、耕地變成牧場、採用機器等原因而不斷地“變得過剩”,農村人口因小屋拆除而不斷地被驅逐,這種種現象是同時發生的。一個地區的人口越稀少,那裡的“相對過剩人口”就越多,他們對就業手段的壓力就越大,農村人口多於住房的絕對過剩也就越大,從而農村中地方性的人口過剩以及最容易傳染疾病的人口擁擠現象也就越嚴重。人群密集在分散的小村莊和小市鎮的現象,同人們被強行從地面上趕走是相適應的。儘管農業工人的人數不斷減少,他們的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還是不斷地“變得過剩”,這是使他們成為需要救濟的貧民的溫床。(P617、618、667)
原始積累
資本主義生產的歷史基礎:
商品生產的地基只有在資本主義的形式上才能擔負起大規模的生產。所以,單個商品生產者手中一定程度的資本積累,是特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因此,在從手工業到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中,我們必須假定已經有這種積累。這種積累可以叫作原始積累,因為它不是特殊的資本主義的生產的歷史結果,而是這種生產的歷史基礎。(P600)
貨幣怎樣轉化為資本,資本怎樣產生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又怎樣產生更多的資本。這整個運動好像是在一個惡性循環中兜圈子,要脫出這個迴圈,就只有假定在資本主義積累之前有一種“原始”積累(亞當.斯密稱為“預先積累”),這種積累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果,而是它的起點。這種原始積累在政治經濟學中所起的作用,同原罪在神學中所起的作用幾乎是一樣的。(P600、687)
原始積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
貨幣和商品,正如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一樣,開始並不是資本。它們需要轉化為資本。…一方面是貨幣、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他們要購買別人的勞動力來增殖自己所佔有的價值總額;另一方面是自由勞動者,自己勞動力的出賣者,也就是勞動的出賣者。…資本關係以勞動者和勞動實現條件的所有權之間的分離為前提。…創造資本關係的過程,只能是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條件的所有權分離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使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產者轉化為雇傭工人。
因此,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所以表現為“原始的”,因為它形成資本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的前史。在原始積累的歷史中,對正在形成的資本家階級起過推動作用的一切變革,都是歷史上劃時代的事情。但是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強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資料分離,被當作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者拋向勞動市場。對農業生產者、即農民的土地的剝奪,形成全部過程的基礎。這種剝奪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帶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順序、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通過不同的階段(P688、689)。
英國的例子,原始積累的典型形式
掠奪教會地產,欺騙性地出讓國有土地,盜竊公有地,用剝奪方法、用殘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財產和氏族財產變為現代私有財產——這就是原始積累的各種田園詩式的方法。這些方法為資本主義農業奪得了地盤,使土地與資本合併,為城市工業造成了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階級的必要供給。
亨利八世時期,1530年,允許年老和無勞動能力的乞丐行乞。但對身強力壯的流浪者則加以鞭打和監禁。他們要被綁在馬車後面,被鞭打到遍體流血為止,然後要發誓回到原籍或最近三年所居住的地方去“從事勞動”。多麼殘酷的諷刺!亨利八世二十七年,又重申了以前的法令,但由於加上了新的條款而更嚴厲了。如果在流浪時第二次被捕,就要再受鞭打並被割去半隻耳朵;如果第三次被捕,就要被當作重罪犯和社會的敵人處死。這樣,被暴力剝奪了土地、被驅逐出來而變成了流浪者的農村居民,由於這些古怪的恐怖的法律,通過鞭打、烙印、酷刑,被迫習慣於雇傭勞動制度所必需的紀律。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規定”工資,即把工資強制地限制在有利於賺錢的界限內,為了延長工作日並使工人本身處於正常程度的從屬狀態,就需要並運用了國家權力。這是所謂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因素(P705、706、708)。
現在要問,資本家最初是哪裡來的?
代之而起的是真正的租地農場主,他靠使用雇傭工人來增殖自己的資本,並把剩餘產品的一部分以貨幣或實物的形式作為地租交給地主。因為伴隨土地所有權關係革命而來的,是耕作方法的改進,協作的擴大,生產資料的積聚等等,因為農業雇傭工人不僅被迫加強了勞動強度,而且他們為自己進行勞動的生產範圍也日益縮小了。因此,隨著一部分農村居民的游離,他們以前的生活資料也被游離出來。一部分農村居民的被剝奪和被驅逐,不僅為工業資本游離出工人及其生活資料和勞動材料,同時也建立了國內市場。事實上,使小農轉化為雇傭工人,使他們的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轉化為資本的物質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時也為資本建立了自己的國內市場。以前,農民家庭生產並加工絕大部分供自己以後消費的生活資料和原料。現在,這些原料和生活資料都變成了商品;…(P712、713、715、716)
高利貸資本和商人資本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時期到來以前,就被當作資本了,這就是高利貸資本和商人資本。高利貸和商業所形成的貨幣資本在轉化為工業資本時,曾受到農村封建制度和城市行會制度的阻礙。這些限制隨著封建家臣的解散,農村居民的被剝奪和一部分被驅逐而消失。新的工廠手工業建立在通海港口或不受舊城市及其行會制度控制的內陸地區。因此,在英國,享有公會特權的城市對這些新的工業培養所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於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跟踵而來的是歐洲各國以地球為戰場而進行的商業戰爭。這場戰爭以尼德蘭脫離西班牙開始,在英國的反雅各賓戰爭中具有巨大的規模,並且在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中繼續進行下去,等等。
暴力
原始積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時間順序特別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在英國,這些因素在十七世紀末系統地綜合為殖民制度、國債制度、現代稅收制度和保護關稅制度。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殘酷的暴力為基礎,例如殖民制度就是這樣。但所有這些方法都利用國家權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組織的社會暴力,來大力促進從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過程,縮短過渡時間。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品。暴力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P719、720)
殖民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進了貿易和航運的發展。“壟斷公司”(路德語)是資本積聚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速產生的工廠手工業保證了銷售市場,保證了通過對市場的壟斷而加速的積累。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裡轉化為資本。(P722)
國債
公共信用制度,即國債制度,在中世紀的熱那亞和威尼斯就已產生,到工廠手工業時期流行於整個歐洲。殖民制度以及它的海外貿易和商業戰爭是公共信用制度的溫室。所以它首先在荷蘭確立起來。國債,即國家的讓渡,不論是在專制國家,立憲國家,還是共和國家,總是給資本主義時代打下自己的烙印。(P722)
公債成了原始積累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使不生產的貨幣具有了生殖力,這樣就使它轉化為資本,於是就出現了有閒的食利者階級,充當政府和國民之間仲介人的金融家就大發橫財,每次國債的一大部分就成為從天而降的資本落入包稅者、商人和私營工廠主的手中。——國債還使股份公司、各種有價證券的交易、證券投機,總之,使交易所投機和現代的銀行統治興盛起來。
英格蘭銀行
用國家的名義裝飾起來的大銀行,從一產生起就只不過是私人投機家的公司,它們支持政府,依靠取得的特權能夠把貨幣貸給政府。因此,國債積累的最準確的尺度就是這些銀行的股票的不斷漲價,這些銀行的充分發展是從英格蘭銀行的創立(1694年)開始的。英格蘭銀行開始營業的第一筆生意,就是以8%的利率貸款給政府;同時它由議會授權用同一資本鑄造貨幣,這同一資本又以銀行券的形式貸給公眾。它可以用這些銀行券來辦理期票貼現、抵押貨物、購買貴金屬。這樣,過了不久,這些由銀行自己製造的信用貨幣又變成了鑄幣,英格蘭銀行用這些鑄幣貸款給國家並代國家支付公債利息。它一隻手拿出去,另一隻手拿更多的進來,這還不夠;當它拿進來時,它仍然是國民的永遠債權人,直到最後一個銅板付清為止。它逐漸成了國家的貴金屬必然貯藏所和全部商業信用的重心。
國際信用制度
隨著國債同時產生的,有國際信用制度。國際信用制度常常隱藏著這個或那個國家原始積累的源泉之一。例如,由於沒落的威尼斯以巨額貨幣貸給荷蘭,威尼斯的劫掠制度的卑鄙行徑就成為荷蘭資本財富的這種隱蔽的基礎。荷蘭和英國的關係也是這樣。在十八世紀初,荷蘭的工廠手工業已經遠遠落後了,荷蘭已不再是一個占統治地位的工商業國家。因此,荷蘭在1701—1776年時期的主要營業之一就是貸放巨額資本,特別是貸給它的強大競爭者英國。(P723)
稅收
由於國債是依靠國家收入來支付年利息等等開支,所以現代稅收制度就成為國債制度的必要補充。借債使政府可以抵補額外的開支,而納稅人又不會立即感到負擔,但借債最終還是要求提高稅收。公債和與之相適應的財政制度在財富的資本化和對群眾的剝奪中所起的重大作用,…(P724)
保護關稅制度
保護關稅制度是製造工廠主、剝奪獨立勞動者、使國民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變成資本、強行縮短從舊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的過渡的一種人為手段。(P724)
大工業
殖民制度、國債、重稅、保護關稅制度、商業戰爭等等——所有這些真正工廠手工業時期的嫩芽,在大工業的幼年時期都大大地成長起來了。大工業是以希羅德王式的大規模掠奪兒童來慶賀自己的誕生的。(P725)
在得比郡、諾定昂郡,尤其在郎卡郡,沿著能夠推動水車的河流修建的大工廠,採用了最新發明的機器。這些遠離城市的地方,突然需要成千上萬的人手;其中以當時人口較少、土地貧瘠的郎卡郡最需要人。特別需要手指細小而靈巧的兒童。於是,從倫敦、北明翰等地的教區貧民習藝所招收學徒<!>之風盛行一時。成千上萬這種從7歲到13、14歲的無依無靠的兒童,就這樣被運到北方去。通常,主人<即掠奪兒童的人>要供給自己的學徒衣食,讓他們住在工廠附近的徒工房裡。派來監工監督他們的勞動。這些監工的工資和從兒童身上榨取的產品量成正比,因此他們的興趣是讓兒童儘量多幹活。結果必然是殘酷虐待…… 在許多工廠區,尤其是在郎卡郡,這些任憑工廠主支配的無依無靠的無辜兒童,遭到了最悲慘的折磨。他們被過度的勞動折磨至死……他們被鞭打,戴上鐐銬,受盡挖空心思的殘酷虐待;他們大多餓得骨瘦如柴,但還得在皮鞭下幹活…… 他們有時甚至被逼得自殺!……(P726)
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
勞動者對他的生產資料的私有權是小生產的基礎,而小生產又是發展社會生產和勞動者本人的自由個性的必要條件。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的分散為前提的。個人的分散的生產資料轉化為社會的積聚的生產資料,從而多數人的小財產轉化為少數人的大財產,廣大人民群眾被剝奪土地、生活資料、勞動工具,——人民群眾遭受的這種可怕的殘酷的剝奪,形成資本的前史。這種剝奪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們只考察了那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資本原始積累的方法。對直接生產者的剝奪,是用最殘酷無情的野蠻手段,在最下流、最齷齪、最卑鄙和最可惡的貪欲的驅使下完成的。靠自己勞動掙得的私有制,即以 各個獨立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相結合為基礎的私有制,被資本主義私有制,即以剝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所排擠(P728、729)。
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
一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站穩腳跟,勞動的進一步社會化,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進一步轉化為社會使用的、即公共的生產資料,從而對私有者的進一步剝奪,就會採取新的形式。現在要剝奪的已經不再是獨立經營的勞動者,而是剝削許多工人的資本家了。這種剝奪是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內在規律的作用,即通過資本的集中進行的。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P729)
壟斷
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並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
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 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辯證法的預測:
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積累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以那種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消滅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是以勞動者的被剝奪為前提的。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佔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
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P730、740)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