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第二箭 」Not suffering from the second arrow

AGGOH
·
·
IPFS
·
「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在經歷快樂的感受之時,不耽溺、不沉醉、不貪戀;在經歷痛苦的感受之時,不徒增更多的情緒和感受,保持一顆平常心,訓練自己不讓心隨著好壞而波動,客觀看待感受本身,讓自己有能力不受第二箭。

我們都是被第一支叫生老病死的箭射中的人,都帶著箭在過活。尤其我們這一色身,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的奔流,無法不面對衰老,甚至死亡。除了無法逃避的生老病死之苦,還有各種欲望、嗔怒、執著等等的煩惱在作用著。面對種種身不由己、煎熬、苦痛、煩惱,佛教提出甚麼方法應對?

在《雜阿含經》第470經中,有這麼一段經文:

//佛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增諸苦痛。乃至奪命。愁憂稱怨。啼哭號呼。心生狂亂。當於爾時。增長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譬如士夫身被雙毒箭。極生苦痛。愚癡無聞凡夫亦復如是。增長二受。身受,心受。極生苦痛//

依據經文,一般人若遇上生理上的痛苦,甚至是即將被奪走性命,心裏不由自主會生起憂愁悲傷,也會埋怨啼哭,續而憤怒狂亂直至失去理性,這就是被『瞋』煩惱所牽絆而不覺;當碰上快樂的事情,順勢盡情縱欲享樂,狂歡慶祝,這是被『貪』煩惱所牽制;即使在不苦不樂的狀態時,也模糊不清,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不清不楚,這是被『痴』煩惱牽絆。無論是遭遇痛苦、快樂或不苦不樂的受所牽制,往往悲(喜)不自勝,甚至徬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頓自己。

心身關係是動態的關係,肉體之苦會影響我們的心,心的苦痛也會引起肉體的不舒適,例如: 失眠之後精神渙散,無法集中精神做事,導致該做的事情無法如期完成。但,有觸就有受,首當其衝的是我們的『身』以及『心』,如何可以不受第二箭?

肉體之苦,好比中了第一支箭!若又自找煩惱,那麼,第二支箭、第三支箭……就會緊接著一支一支射到我們身上,結果更痛苦,因此,不受第二箭是身苦心不苦的秘訣。經中說聖人在遇苦時,只有身受,沒有心受,佛陀希望比丘們能學習聖者,無論是碰到快樂、痛苦乃至於不苦不樂的事,只有身受而無心受。

無論是身體或是心靈的苦痛,都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遇到痛苦的事,學習平靜地觀察痛苦;遇到快樂的事,不迷失,一樣平靜的觀察。

經中還有一句讓我很受用的話,即: 「樂受不放逸,苦觸不增憂」,在經歷快樂的感受之時,不耽溺、不沉醉、不貪戀;在經歷痛苦的感受之時,不徒增更多的情緒和感受,保持一顆平常心,訓練自己不讓心隨著好壞而波動,客觀看待感受本身,讓自己有能力不受第二箭。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AGGOH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專欄作者、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作者、中哲博士生、佛家哲學專業、儒家哲學專業 https://music.amazon.co.uk/podcasts/4380d6bc-1129-44e4-93a3-
  • Author
  • More

讀《尋常的社會設計》當自我成為一門大商機

週記

短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