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平民大戰BBC到「被害妄想症」的集體爆發(下)

瑪力再說MariosBB
·
·
IPFS
·

hello,大家好,我是玛力,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被害妄想症」这个话题。上回我们说到,一战爆发前的欧洲,虽然经济、文化、科学达到了人类的巅峰。但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整个欧洲笼罩在一片民族主义和被害妄想症的阴影下,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战争的深渊。而战后理想主义和列强之间利益纠葛,又更加催生了全世界民族主义和被害妄想症的蔓延。其中,受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百废待兴的中国。

我们的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由于巴黎和会列强将山东和青岛的权益让给日本,引发了民族主义的大爆发和五四运动。在全国舆论的强烈推荐谴责下中国代表团只能拒签条约,并在主流历史观上认为是一次弱国无外交的奇耻大辱。差不多从那一刻起,中华民族似乎就被烙上了落后就要挨打,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的深深的烙印。

然而大部分历史课本都不会告诉你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日本想要山东的利益确实是事实。但当民国初期内忧外患,确实国力也很弱。当时的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被迫要周旋于列强之间,其中亲日派和亲美派就有很大的争执。亲日派希望依靠日本的势力对抗列强,亲美派则崇尚民主自由、民族独立等倾向。

我们都知道,从清末民初开始,由于日本的崛起,一直是很多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首选学习目标。所以北洋政府中的亲日派占据主流势力不足为奇,才会有跟日本签订所谓出卖山东权益的条文,以获取日本的大量贷款和协助来参与一战。其中很多材料都忽视了,1918年签订的《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中明确提到日本要撤退在中国山东的驻军,把铁路沿线交给中国的民政署来管理,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国合办经营。严格意思上说,这并不能说这个就一个卖国条约。我可以设想一下现在「一带一路」上的那些国家跟中国签的基建项目,你能说他们都卖国了吗?

由于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东亚,中国只能虚与委蛇,所以有这样的背景和列强的利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谈判的筹码并不多。当时以担任内阁司法总长的林长民为代表的战狼派以此来炒作,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绪,「帝国主义」从此就变成了邪恶势力的代名词,中华民族的「被害妄想症」从此变成了一大病结。当时人们认为巴黎和会是一种外交失败,被一种屈辱感所笼罩。但他们不知道其实美国国会中还是有不少支持中国的声音。且除了山东问题之外,中国也签署了对匈牙利、保加利亚、奥地利的和约,取消了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侵占的中国特权。中国也加入了国联并且得到了不错的地位。也不知道后面会有华盛顿会议,更不知道华盛顿会议上各种遗留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比如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做出的口头承诺,归还山东利益大部分能得到落实。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根据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呢,巴黎和会就不能算作外交失败。两个会议是有某种连贯性的。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内忧外患,但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利用用国际形势的变化,因势利导,为中国这个“弱国”争回了一些权益,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所以,回看整个一战前夕的格局到战后对中国的影响,总结来说,国家之间的任何矛盾都不是铁板一块,跟当时的具体情况,统治者的智慧和外交手段都有极大的关系。而普通民众往往是最容易被操弄的一群人,由于信息的不对等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很容易反向影响统治阶层的决策,从而导致被害妄想症的集体爆发。一战之间各国如此,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也是如此。

我们回到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并没有带来德先生和赛先生。而是带来了强烈的仇外情绪、军阀混战、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针锋相对。更重要的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正悄悄的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从此,「革命」这个词,变成了中国随后几十年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我小时候学历史经常有一个困惑,为什么革命要区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总是腐朽的,利益驱动的,不彻底的。而无产阶级革命(包括农民起义)都是自下而上的,正义的,代表广大人民的。

我们之前批判马克思的时候讲过啊,马列主义总是要把社会强行划分阶级,资产阶级总是邪恶的,无产阶级总是受压迫的群体,正义的化生,所以两个阶级的矛盾总是不可调和的。所以才需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邪恶的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说到这里,大家似乎能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中国人的「被害妄想症」如此的容易被操控,就是有人在他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就会给你树立敌对势力。但老百姓大部分对迫害自己的这些亦敌亦友的角色并不了解,非常容易被忽悠,我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第一,是来自我少年时期的关于历史观和是非观的困惑。

我们小时候不管是历史课本还是电视剧,对历史事件都会有一个的关于对和错,正义和邪恶的标签。谈到关于朝鲜战争中国参战的原因是众所周知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当时非常的不解,为什么要抗美呢?为什么美军如果打到鸭绿江边就一定对中国造成了威胁呢?美国人不是我们曾经的盟友吗?不是才帮我们打跑了日本鬼子维护世界的和平了吗?

又比如谈到苏联的时候,之前一直都是中国铁哥们儿的存在,为什么到了60年代就变成了修正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怎么变成的?怎么和他也可以帝国主义呢?

当时年少的我一脸懵逼,然而课本和电视里面并没有解答我这些疑问,或者我无法理解课本的解答。直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才慢慢的理清楚缘由。

第二,关于民族英雄面对非议的时候的舆论态度。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星药杨」系列风波。从里约奥运开始孙杨被霍顿骂做吃药的骗子,这一下子,举国上下齐声讨伐。就连号称媒体良心的白岩松都开始冷嘲热讽起来。大家一直认定霍顿就是输不起的小丑。直到后来有出现孙杨又爆破坏尿检样本事件遭到国际泳联禁赛,全国舆论几乎一边倒批判西方人的虚伪和对中国的敌意,再到后来整个证据链对孙杨越来越不利,突然媒体集体失声,这件事情慢慢的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第三,关于文化作品的的过度解读

这一点是近几年在民间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主要体现在自媒体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民间政治经济分析家的出现,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即所谓阴谋论盛行,这一点往往不需要官方和大V来带节奏,总有人是不是会出来显摆一下自己的智商。我称之为「抖机灵」行为。比如之前说的到各种奇葩辱华现象被人过度解读,引发全员抵制。有时候甚至连官方都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出面来调节大家的情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就是前几年的抵制电影「敦刻尔克」的现象。有人从当年同期的《战狼》在海外排片收到排挤,说明西方在文化上却明显带有排外、保守和封闭。而表现英军临阵逃脱的《敦刻尔克》却在中国大买,却忽略了当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乔克巴当为英军撤退充当炮灰。这种迫害妄想症的类比,当年在朋友圈确实还是获得不少的簇拥,总之,就是帝国主义真是会粉饰自己啊。

当然由于这个脑洞过于惊奇和穿越,就连战忽局的局座也受不了了,在微博上写到:从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中西电影文化的差异: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不是一个虚拟的故事;是大敌当前丢盔卸甲般仓皇出逃,这种题材很少有人愿意拍摄。诺兰视角独特,他看到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如果没有敦刻尔克 40 万人大撤退,就不可能有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们回顾历史再到面对现实,从中国清末到国民革命再到新中国建立再到目前的中美关系,全体中国人都被养成了一种新的国家叙事,迫切的想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希望未来的中国修改原有的国际体系,取消这种体系对他造成的约束。然而,如果列强并不是全都愿意修改这些条件的话,那一定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即所谓「被害妄想症」。这种逻辑在随着国内大肆宣传国力上升,但底层老百姓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落后就要挨打的矛盾心理下被极大化的凸显,而展现出一种对抗西方文明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大汉族沙文主义,任何和国际之间的矛盾都可以简化为干涉内政和不怀好意。

最后,我们回到「被害妄想症」的本质上,除了100多年的国耻教育和阶级斗争叙事,这几天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给大家分享下。叫做「高语境」与「低语境」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差别。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最早在1976年在《超越文化》中提出,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不同的语境下,信息意义的编码解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是当前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一系列误解、隔阂的直接原因。如何区分这两种语境的差异,探寻恰当的传播策略,进而克服不同语境下的交流障碍,是中国跨文化交流的必备素质。

所谓高语境文化,大致特征就是有较多的非言语编码、反应很少外露,注重人际关系,时间处理高度灵活等特点。而低语境文化则是比较直接了当、反应外露、人际关系不密切、时间高度组织化等特点。由此可见,高语境文化主要依赖于人们思想预先设定的、先人为主的程序来传达信息,如许多不成文的传统习惯,不言而喻的价值观和社会普遍公认的行为模式。而低语境文化,它强调理性和逻辑,也就是以理性的做法为基础,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通过明确的语言传达清晰的信息。

比如说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广告,“唐时宫廷酒 盛世剑南春“,来表达出来剑南春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品质,意味深长,婉转却又透露着自信。

而美国则习惯用直接、简练的表达方式,比如大家也非常熟悉的“JUST DO IT”,符合青年人想做就做,追求自我的个性,营造了一种痛快淋漓的爽快感。

我们不难看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不同于西方,我们一直形成了这种高语境文化体系,好处就是谦逊、表达多含蓄不外露,做事灵活不死板。但是也容易造成潜规则、重面子、疑心病等不良影响。特别在于跟西方秩序直接对话的时候,很容易将自己的高语境文化带入到对对方的理解中。比如我们的外交辞令和学者在跟西方辩论时,你会发现为什么老觉得西方记者的尖锐提问,都是带着有色眼镜、傲慢和偏见,然而面对对方的问题也往往不直接回应,硬是要先引经据典在反将对方一军。自以为妙笔生花,但对方还是没有搞清楚你在说什么,反而认为你在逃避问题。这就是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中最大的交流障碍。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高语境的中国文化容易造成被害妄想症、过度解读、阴谋论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我们再次回到本次的主题,当北京大爷反将BBC一军,到武汉大妈不假思索的回应BBC的病毒来自美国,作为国家智库的媒体还引以为傲引发全网狂欢的时候,我们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最后我用某豆瓣网友的一句话来结束这个系列,“放松,是自信的高级形式。但总有一些人剑拔弩张地将自己视作战士。只是,有时候,旁人都明白,战场早就消失,所以,战士们看起来可笑又可疑。”

我是玛力,这是玛力说的新频道玛力再说,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还不错的话,麻烦帮忙转发,分享,订阅支持一下,我们下次见,88咯。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