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Day1 行走的魚
當談到論島嶼時,你想到了什麼?是美麗的海風椰林、靠海吃海的漁獲美味、獨特的海島習俗?還是有別於大陸的慢活圈、真實的生活經驗以及更深刻的認同?但無論這個詞彙帶來的畫面是具象還是抽象,這既不全然關於具體的生活,也不全部意味著抽象的哲學。當我想到「島」的時候,這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狀態,它超越具體的地理空間,成為一種心境或是思考方式,讓我可以抽離自身,開始用另一種視角來看自己和世界。
1. “隔離”與“連接”
試著想象自己在島上,踩在黃沙上體會,四面環水,比起腳踏實地黃土缺乏些實感,也許會覺得孤立無助。但又恰好是這份孤立使“島”之所以成為“島”,在大陸以外有了一個相對隔絕的空間,它遠離大陸的喧囂,似乎拒絕一切外來的侵擾。站在島的邊緣,看著海水一波波拍打上來,看著或近或遠的對岸,既可以選擇“隔絕”,也可以選擇“連接”。 想像乘船到達一座小島,當人和船一起遠離大陸,在海浪中上下翻浮,安全感逐漸脫離,恐懼逐漸佔據上風,把人徹底與陸地安穩的日常隔開。當眼前出現小島,久違的不安終於有了安置之處。這裡是陸地以外的樂土,遠離大陸,彼此之間卻親密無間。這裡世代生活的人、景、事,讓渡海的辛苦有了出口,這樣的獨立隔離、這種跟陸地千絲萬縷的連接,讓島嶼有了與世隔絕的神秘和寧靜。
2. “邊界”與“無限”
此時,身處島嶼之上,環島徒步,站在任何邊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大海。看看腳下的礁石、聽海浪的聲音、聞著鹹鹹的海風。這些感官體驗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有界線的,生活中的種種責任和壓力也都被這些界線所框定。望向遙遠的地平線,那一望無際的藍色彷彿無限延展,帶來無限的遐想。人類確實渺小,而大海廣闊且充滿無盡的可能,這邊界創造了的空間又讓渺小的人類蠢蠢欲動,心中又會湧現出一種超越邊界的渴望,彷彿自己也可以突破生活中的束縛,追尋這廣闊世界,也追尋自己的內心世界,完成自我探索。
3. “鏡像的自我”與“鏡像的他人”
當我們身處離島,內心的感受被覺知,島上的人、事、物,都以一種放大的形式出現,島嶼的安靜和獨特的節奏使得人們能夠更清楚地觀察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在這裡,有了獨自漫步的浪漫,有看著海邊倒影的樂趣,有做傻事的權利……久違的關照和平靜,足以重新審視自我和他人的關係,我是什麼樣的人、經歷了怎樣的旅程、要去往什麼地方……我認識了誰、跟誰有過深度的交流、又和誰產生過羈絆……島嶼既是內心世界的鏡像,也是「自我」和「他者」之間的一面鏡子。
4. “心靈避難所” 和“時間停擺器”
The less you are, the less you express your life, the more you have, the greater is your alienated life and the greater is the saving of your alienated being. 重點不在於擁有,重點在於不被異化。人是在一瞬間長大、成熟然後斷崖式衰老的,壓垮現代人的是時時刻刻檢查手機、處理無休止的郵件、交數不清的賬單。而當我們或多或少被外界異化時,如果能有一個心靈的避難所,按下時間停擺器,像保羅·高更一樣,找到屬於我們的“大溪地”,在一座島嶼上停留,短暫的躲避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遠離塵囂,在島上找個僻靜角落──比如一處無人問津的沙灘或山頂。島嶼的時間感與陸地完全不同,這裡沒有吵雜的鬧鐘、交通堵塞,甚至連日常的時間表都變得模糊。時間變得緩慢的,放佛在無聲地鼓勵每一個到來的人,享受片刻,甚至不考慮責任和道德,生活的片段讓生命都有了質感,變得更加悠長和豐盈。清晨醒來,陽光灑滿整個房間,聽到的是小鳥叫聲而非手機內建鬧鐘;慢慢地走到海邊散步,看著湛藍海水發呆,不必擔心時間的流逝。每一個動作都變得從容,整個人沉浸在緩慢而美好的節奏中。夕陽緩緩下沉,天際線漸漸被染成橘紅色,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這一刻的寧靜和美麗讓你意識到在城市中失去的從容與滿足,彷彿島嶼的時間比現實中更有溫度。這種偏愛和奢侈,足以讓我一直想要去島上,內心的島,有形的島。
島嶼的獨特和讓關於它的一切主題都如此鮮活,這一季不僅書寫自己,更是想看看他人的島嶼。在有限的時間內,如果說有什麼能快速增加人生體驗,寫作和閱讀是最好、最方便的方式。一邊看一邊讀,體驗人生,彷彿一隻會走路的魚。
感谢您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