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愛情,其實很少有愛的成分

鴻. Steven
·
·
IPFS
·


戀愛腦,看似為了愛不顧一切。

頭腦裏其實充滿了對被拋棄的恐懼、對回應的渴望,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表面的心甘情願”實際上是隱性的交換手段,背後隱藏着操控與期待。

你認爲愛就要不斷犧牲和付出,但是心裡卻感到疲憊和不滿,如果你害怕失去對方而故意去做或者不做某些事情,那麼,這不是愛,是執著。是對自己的期望的執著、是對自己沒有滿足的需求的執著、是填補自己內心空虛與恐懼的執著。

戀愛腦往往是因爲個人早期經歷中的情感缺失,缺少穩定的愛與關懷,沒有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穩定的自我認同,會過度依賴他人的反饋來確認自己的價值。

戀愛腦是沒有愛的。

無論表面看起來多麼依戀對方 但其實在戀愛腦眼中沒有人,只有工具。 對方只是滿足自己情感需求、安全感或是自我價值確認的工具。戀愛腦是看不見對方的 看見的只是自己的投射。只是自己內心願望、幻想和未滿足需求的投影。

戀愛腦是看到的不是對方真實的個性、需求和感受,而是自己內心構建的理想形象, 戀愛腦往往伴隨着對完美愛情的追求,這種完美主義的背後,隱藏着對自我缺陷的否認和對完美伴侶的渴求,以彌補自我認同的缺失。

但現實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滿足你的所有的需求和幻想。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會導致頻繁的失望和不滿。

亞隆在《 當尼采哭泣 》中寫道:

"要完全與另外一個人發生關聯, 人必須先跟自己發生關聯。如果我們不能擁抱我們自身的孤獨,我們就只是利用他人作爲對抗孤立的一面擋箭牌而已。 只有當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鷹, 不需要任何觀衆,才能愛慕地轉向另一個人。 只有在那個時候, 一個人才能夠去關心另一個存在地生長。"

一個缺乏內在完整性的個體, 是無法去愛的,也永遠無法在愛情裡得到滿足。

不能直面並彌合內心的傷口,換再多對象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會不斷重複失敗的模式,加深了傷痕,形成了惡性循環。

魯米說,

"你的任務不是去尋找愛, 而只是尋找並發現你早已在內心構築起來的一切反抗它的障礙 。"

愛並非外求之物,而是內在本自具足的狀態,

只有一顆圓滿的內心,才能夠自然地、無條件地分享愛,成爲愛的光源。

關係裡完美的愛是不存在的, 只要如實的覺察到自身匱乏和需求,就有體驗和轉化的空間。 但是你以愛之名去掩蓋美化這些需求和內在匱乏, 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缺乏覺知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無意识中重蹈覆轍。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強迫性重複。

人們往往被那些能激活自己深層情感記憶的人吸引,即使這些情感記憶是負面的。這是因爲大腦在無意識中會尋求通過重複過去經歷來找到解決舊有創傷的方法,試圖改變故事的結局,通過現在的行爲彌補過去的遺憾,獲得曾經未能得到的關愛、認可或安全。

即使這些情境是痛苦的,但熟悉的模式會給人帶來一種奇怪的安慰感和安全感。因爲在已知的痛苦中,至少我們知道會發生什麼,這比未知的恐懼更容易掌控。

真正的愛需要的用心而非用腦

頭腦總是不斷的自我欺騙 ,被過去的經驗模式所左右,傾向於權衡利弊,陷在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中,總是追求更好、更安全,內在的不滿足與衝突從不停息。

用心去愛,意味着放下防禦與預設,放下二元對立的評判,傾聽內在的聲音,感受內在圓滿。 超越過去的經驗模式和表層的慾望投射,以開放和敏感的心,去看見對方的真實存在。全然地感受當下與對方的連接,體驗那份沒有邊界的同在感。

用心去愛,核心在於覺察

嚴格來說,只有覺者才有愛。

有了覺察, 才能超越頭腦的侷限 ,自我意識才能覺醒,真心才能顯現。

有了覺察, 我們才能識別無意識模式,理解它們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爲與關係,從而超越它們。

有了覺察, 我們才能看見擁抱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看見真實的彼此,而不是扮演某種角色滿足彼此的期待。

在全然的覺察中, 我們超越了感官經驗和思維模式的侷限造成的界分。

當心靈完全開放,沒有偏見、評判或預設的概念框架時, 能夠跳出自我中心的視角,共情他人的感受和經歷,體驗到一切事物內在的關聯,自我感開始消融。我們認識到萬物本來一體。

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沒有我愛你,只有我是你。愛不是付出,也不是接收。愛不再是交換,愛就存在本身。

愛不僅限於兩性之間的情愛,它超越了個體與個體的界限,擴展到對所有生命的關懷與尊重。愛成爲一種普遍存在的能量,流動於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愛是宇宙的呼吸,是萬物相互連接的紐帶。在這樣的愛中,沒有分別心,沒有界限,有的只是無條件的給予與接受,是對生命本身的慶祝

愛的終極目標不是與某個人的合一,而是與真我合一,與整個存在,與宇宙的合一。在這樣的合一中,我們不再感到分離與孤獨,而是體驗到一種深刻的連接,認識到自己是宇宙大愛的一部分。愛,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生活的實相,是我們存在的方式。

接受不完美的愛

前面我說,覺者才有愛。

這話說的其實太嚴厲了。

不是絕對純粹的愛,也是愛的重要形式,理解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

生活中的愛往往混雜着喜怒哀樂、自私與無私、理解與誤解,這些都是人性的真實體現。這種不完美的愛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是大多數人真實的情感體驗。

愛是人類情感的普遍需求和能力,雖然現實中的愛受限於每個人的認知框架、情緒模式及過往經歷。 但每個人都在以他們所知的最好方式去愛,儘管這愛可能混雜着依賴、恐懼、控制或其他不健康的元素。但這份愛仍然是真實的情感體驗,對被愛的人來說,它同樣可以是溫暖和意義深遠的。

就算是下雨天,太陽也一直在溫暖我們。

覺察無疑能驅散烏雲,會讓愛的表達更加純粹、成熟和深刻。 而承認並接納愛的不完美,是通往完美之愛的第一步。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情境下會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成長水平,每一階段都是獨屬於你的寶貴體驗 這些是自然且正常的人類情感與心理髮展過程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走在自我成長的旅途上,無論目前的覺察水平如何,都有潛力去學習、成長並以更成熟的方式去愛。

親密關係是一趟自我發現和迴歸之旅。

當我們用心去愛時,實際上是在用另一個人作爲鏡子,映照出自己內心的風景。愛促使我們面對自己的恐懼、不安、缺陷,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力量、美好與潛力。

愛是通往更高意識層次的橋梁,它促使我們超越小我,觸及宇宙間更爲廣闊的愛。在愛中,我們學會了無私、勇氣、耐心與慈悲,這些品質不僅帶來更和諧的關係,也使我們更接近那個內在喜悅、圓滿的自己。

—來自Mr. Steven發佈於 vocus.cc/article/669...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