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73《史記》卷四十〈楚世家〉24:外有大敵當前,內部仍不忘奪權!?
──────────原文──────────
十九年,秦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北地予秦。二十年,秦將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保於陳城。二十二年,秦復拔我巫、黔中郡。
二十三年,襄王乃收東地兵,得十餘萬,復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爲郡,距秦。二十七年,使三萬人助三晉伐燕。復與秦平,而入太子爲質於秦。楚使左徒侍太子於秦。
三十六年,頃襄王病,太子亡歸。秋,頃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爲考烈王。考烈王以左徒爲令尹,封以呉,號春申君。
考烈王元年,納州于秦以平。是時楚益弱。
六年,秦圍邯鄲,趙告急楚,楚遣將軍景陽救趙。七年,至新中。秦兵去。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弔祠于秦。十六年,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二十二年,與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
二十五年,考烈王卒,子幽王悍立。李園殺春申君。幽王三年,秦、魏伐楚。秦相呂不韋卒。九年,秦滅韓。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是爲哀王。哀王立二月餘,哀王庶兄負芻之徒襲殺哀王而立負芻爲王。是歳,秦虜趙王遷。
王負芻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二年,秦使將軍伐楚,大破楚軍,亡十餘城。三年,秦滅魏。四年,秦將王翦破我軍於蘄,而殺將軍項燕。
五年,秦將王翦、蒙武遂破楚國,虜楚王負芻,滅楚名爲郡云。
──────────翻譯──────────
楚頃襄王在位第十九年,秦國討伐楚國,楚軍戰敗,割讓「上庸」以及「漢」北的土地給秦國。
楚頃襄王在位第二十年,秦國將領「白起」拔取楚國的「西陵」。
楚頃襄王在位第二十一年,秦國將領「白起」又攻下了楚國的「郢都」,燒毀楚國先王墓「夷陵」。「楚襄王」的軍隊潰散,於是不能再戰,退到東北部的「陳城」自保。
楚頃襄王在位第二十二年,秦國又攻取楚國的「巫郡」、「黔中郡」。
楚頃襄王在位第二十三年,襄王聚集東部地區的士兵,得到約十多萬人,又向西奪回秦國所攻下的長江沿岸十五座城池,設置為郡,用以抵禦秦軍。
楚頃襄王在位第二十七年,楚國派三萬人幫助三晉討伐燕國。另外,楚國又再次和秦國講和,把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楚國還派「左徒(官名)」到秦國侍奉太子。
楚頃襄王在位第三十六年,頃襄王病重,太子逃跑回國。秋天,頃襄王去世,太子「熊元」接替君位,這是「楚考烈王」。考烈王任用左徒為令尹,把「吳」這塊地封給他,號為「春申君」。
楚考烈王在位第一年,把「州邑」這塊地給秦國以求講和。這時楚國更加衰弱。
楚考烈王在位第六年,秦軍包圍「邯鄲」,趙國向楚國告急,楚國派遺將軍「景陽」救援趙國。
楚考烈王在位第七年,楚軍抵達「新中」。秦軍離去。
楚考烈王在位第十二年,「秦昭王」去世,楚王派「春申君」到秦國弔唁。
楚考烈王在位第十六年,「秦莊襄王」去世,秦王「趙政」即位。
楚考烈王在位第二十二年,楚國與諸侯共同討伐秦國,戰局不利而撤軍。楚國往東遷都到「壽春」,命名為「郢都」。
楚考烈王在位第二十五年去世,兒子「楚幽王」「悍」即位。這一年「李園」殺死了「春申君」。
楚幽王在位第三年,秦國、魏國討伐楚國。秦國宰相「呂不韋」去世。
楚幽王在位第九年,秦國滅亡了韓國。
楚幽王在位第十年去世,同母弟「猶」即位,這是「楚哀王」。楚哀王即位兩個多月,哀王的哥哥「負芻」的黨徒襲擊殺死了哀王,擁立「負芻」為楚王。這一年,秦國俘獲了趙王「遷」。
楚王負芻在位第一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
楚王負芻在位第二年,秦國派將軍討伐楚國,大敗楚軍,奪去了十多座城池。
楚王負芻在位第三年,秦國滅亡了魏國。
楚王負芻在位第四年,秦國將領「王翦」在「蘄【音其,地名】」打敗楚軍,殺死楚國將軍「項燕」。
楚王負芻在位第五年,秦國將領「王翦」、「蒙武」攻破楚國,俘虜楚王「負芻」,滅亡楚國,改稱為郡。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內容裡,聽了獵人建議的楚國本打算再次跟沒落的周王室索取寶鼎,並率領各諸侯國一起討伐秦國的,但最終在周王室使者義正嚴詞地拒絕下,楚國又一次地取消計畫了。換言之,本與秦國有婚姻之盟的楚國,一下子與秦國結盟,一下子又想率軍攻打秦國,如此反反覆覆下,反而給了秦國持續增強的時間。結果,在這幾段史料裡,秦軍在白起將軍的率領下,勢如破竹地一再擊潰楚軍,甚至還燒了楚國歷代先王的墳墓,情況可說是相當地危急。
對此,楚國再次把「太子」送到秦國當人質,用以換取一時的和平。結果,歷史好像重演一樣,由於楚頃襄王病逝,留在秦國的楚國太子「又」逃回國即位,看來應該也是不告而別下,似乎又惹火了秦國。所幸這次楚王趕緊割了塊地給秦國,用以換取秦國的諒解。但如此一再地送太子當人質,或是割地換和平的方式,真的能長久下去嗎?
不過,看了看這幾段史料會發現,其實楚國是有機會扳回一城的。由於秦昭王去世後,接連幾位秦王相繼病逝,新上任的小秦王「趙政」,也就是日後的秦始皇帝,此時其實尚未主政。換言之,秦國有好幾年的政局是不太穩定的。楚國確實也把握了這個良機,率領各國共同討伐秦國,只可惜最終仍因為戰局不利而退兵。接下來的十多年裡,在楚考烈王病逝後,楚國國內竟然爆發了奪權的政爭,除了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被殺之外,就連楚幽王的弟弟「楚哀王」都被殺,最終是由楚哀王的哥哥「負芻」即位。與此同時,韓國、趙國、魏國相繼滅亡,真不知道楚國內部還在爭權奪利的心態是什麼!?
最終,奪權即位的楚王「負芻」在位僅五年,就在秦軍入侵下被俘,當年的南方大國「楚國」至此滅亡,令人不勝唏噓。
面對秦國的步步進逼,楚國的這幾段史料中都沒有提到任何大臣的建議,反而只有一個獵人的紙上談兵而已,令人感到納悶。更令人納悶的是,司馬遷在楚國的最後年裡,再次用簡要的筆法帶過,不像前面的內容那樣詳細。是不是因為相關的楚國史料都被後來的秦火所焚毀的關係呢?!抑或是相關的內容記錄在其他人物傳記裡呢?或許等讀完整本《史記》時會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吧!?
總之,花了一兩個月終於讀完這卷有點長的〈楚世家〉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司馬遷對楚國的評論吧!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一點收穫。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