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死亡的發聲練習:蔣亞妮讀小川洋子《小鳥》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當孤獨死到來,當死亡前來叩門,誰不是孤身應門?《小鳥》其實是一本藉由最少的人物,與讀者一起討論:在終限到來前我們該怎麼與『生』共處的故事。」—蔣亞妮。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小說總是充滿獨特氛圍與節奏,小說《小鳥》近日於台灣上市,作家蔣亞妮透過本篇書評思考小川洋子筆下的生死觀。

撰文|蔣亞妮(作家)

看完小川洋子的《小鳥》後,或許每個人都想翻開鳥類圖鑑,好好認識綠繡眼與書中所提到的鳥類;但在那之前,我還是先上網查了日本的人口死亡調查。近幾年來,每年都有近3萬人的死因是:「孤獨死」,這也正是一翻開《小鳥》所看到的故事。

孤獨死,不一定是老死,但確實是一整張與獨居者多、人口老化、離婚率與生育率低所建構出的社會地圖。不只日本,其實也正在南韓、臺灣、歐洲,整個世界發生。每個國家面對死亡都有不同的姿態,有些試圖歡慶,有些教育生者懷念感恩,有些藉由宗教期盼來生或極樂⋯⋯然而日本的民族性卻使得他們能先一步,在「生」時便思考更多與它相對的「死」。當孤獨死到來,當死亡前來叩門,誰不是孤身應門?

《小鳥》其實是一本藉由最少的人物,與讀者一起討論:在終限到來前我們該怎麼與「生」共處的故事。「生」指向的除了生命,也是生存與生活。被稱為「小鳥叔叔」的男子,在小鎮的一處私人招待所中當管理員,長時間以來都跟11歲時就忽然不再說話的兄長同住。哥哥其實並不是失語,精準一點地說,應該是從11歲起,就只使用自己創造出的語言「波波語」說話,而這個世界只有他的弟弟聽得懂。隨著父母相繼離世,小鳥叔叔(在還沒被叫成叔叔的年紀)便與他的兄長兩人共同居住在老家裡,沒想過要離去。

不管是日本女演員樹木希林留給世界的語錄書《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或者日本名家村上春樹在作品《舞.舞.舞》裡寫下的:「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都是不同人在不同階段,感應到死亡將至的心聲。而小川洋子在2012年獲得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的作品《小鳥》,裡頭所談的死亡,沒有怨憎、沒有苦痛,甚至沒有不捨。當它來的時候,就像夏夜晚風,促不及防、揮之不去,那麼溫柔與無害,也有點像某些時候的愛情。

正如同小川曾在訪問中說的:「我認為人類創作故事的原點,在於對死亡的恐懼。」《小鳥》的開頭就是死亡,小鳥叔叔死了,由此回溯小鳥叔叔的生。他的生如此單薄,如果說哥哥的人生幾近無人可解,至少也還有他一人;而小鳥叔叔說著人類的語言,卻沒有真正聽他說話的人。他喜歡小鳥,最初也是因為哥哥,在哥哥過世後的人生裡,短暫相遇的圖書館女孩、養著蟲盒的老先生,都像是過去他與哥哥習慣買的棒棒糖一般,忽然停產,存貨銷毀般地永恆消失了。

可是小鳥叔叔從不悲傷,不管是親人的離世、失去工作,或者不再能替幼稚園照料小鳥們了⋯⋯他的世界都只是輕微的偏移了一下。與其說小鳥叔叔的「生」裡情感淡薄,其實是因為他對情感的投入更靠近一種儀式感的追尋。當他在圖書館裡頭找尋那名女圖書館員的身影,並因為她未曾出現而失落時,他的內心幾乎與情愛無涉,而是想到自己這日復一日只看與鳥有關圖書的習慣,「如果圖書館員沒在一旁見證,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有人擁有巨大的生之意義,有些人的生卻極其微小,可大小並不是重量,在每一個生命被創生時,秤是均衡的。

小川的寫作特色是將至大與至小的生死,換位來寫。我們在故事中陪著小鳥叔叔由童年走到老年,由仰望大人的視角到低下貼滿痠痛藥布的肩頸看向孩童的眼神,小鳥叔叔唯一一次失禮,做出日本社會中的出格行為,是在他目睹一場綠繡眼的歌唱大賽時(臺灣也有許多地方舉辦過此類比賽)。

因為「小鳥」是他從哥哥身上習得的、唯一的愛。「小鳥唱的歌,全都是愛之歌。」那有些難為情的字眼——「愛」,被哥哥用波波語輕易說出時,小鳥叔叔還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就和他當時所想的一樣:「如果不是為了愛,生物應該不會這麼賣力吧?」那麼為愛發出的聲音,怎麼能被圈養、訓練與強迫呢?因此小鳥叔叔將那天賽場所有的綠繡眼都放了出去。

圖源:flickr/LiCheng Shih

或許小鳥叔叔當時也跟我一樣想起了,多年前他向哥哥提議養小鳥時,如此愛鳥的哥哥竟回答:「我不需要小鳥。」因為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小鳥,人也無法決定哪個是自己的;也因為,或許所有人都是小鳥,就像哥哥當年說的一樣:「我們的巢很安全。」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巢裡,用自己的方式唱出愛之歌。

不只孤獨死,《小鳥》裡頭觸及的話題還有許多,從自閉症、繭居族、高敏感人、動物保育到社會階級,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舒展的角落。然而,小川洋子所擅長、癡迷的書寫死亡(及其恐懼),或許還是《小鳥》的核心。

有一種對死亡的害怕,不是來自本人,反而來自社會、他人的聲音。在生命存在時,便擔心著不知何時來到的死,這樣如何好好地感受「生」呢?因此,《小鳥》一開頭便告訴所有人死亡已至。解除了恐懼以後,生時的每一個細節,才能浮現,那些沒有發出聲音的開口、不能被解讀的語言、只有自己在意的儀式與細節⋯⋯原來死亡一直在做著發聲練習,等它準備好、等那天到來,你才可能讀懂與聽見,不同生命的愛之歌。●(原文於2023-03-06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小鳥
ことり
作者:小川洋子
譯者:高詹燦
出版:木馬文化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小川洋子

為無法發聲的人而寫——小川洋子Ogawa Yōko

1962年生於日本岡山縣。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院文藝系畢業。1988年〈毀滅鳳蝶的時候〉獲海燕新人文學獎;1991年《妊娠日曆》獲芥川獎;2004年《博士熱愛的算式》獲讀賣文學獎、書店大獎,《婆羅門的埋葬》獲泉鏡花文學獎;2006年《米娜的行進》獲谷崎潤一郎獎;2020年以舊作《祕密結晶》入圍國際布克文學獎決選。著有《完美的病房》、《沉默博物館》、《抱著貓,與大象一起游泳》、《文稿零頁日記》、《人質朗讀會》、《他們總在某個地方》、《琥珀眨眼的瞬間》、《迫降的流星》等多部作品;《無名指的標本》、《艾莉絲旅館》亦有同名電影改編。

筆鋒冷歛,早期作品多描述人性的陰暗和殘酷,三十歲之後有所轉變,特別是為《安妮.法蘭克的記憶》前往奧斯維辛集中營採訪時,感受到「人類是如此殘酷,卻也如此偉大」,寫作風格因而「不再尖銳地刻畫、暴露人類深藏的惡意」,而能夠以「人類是善惡共存體」的態度看待他人,並且開始撰寫與記憶有關的主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