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閱讀】從《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談起

何補齋
·
·
IPFS
·
已故好來塢巨匠羅賓.威廉斯在《睡人》這部電影裡,有這麼一段台詞:

2010年,我在舊日的部落格寫過一篇小文,略謂:

先前讀了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之後又讀了許倬雲先生的《從歷史看領導》,都是很老的書了。我手邊的兩本,前者是民國七十三年三版,初版記載是民國六十六年,但作者序寫於民國四十四年;後者則是民國八十一年的初版書。拜讀完畢後,覺得後者差前者多矣!

當時讀完《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後,覺得獲益良多,書之內容多為吾小子所不知。

而讀完《從歷史看領導》,只覺得如果許倬雲可以把「看領導」這部份拿掉,專講歷史可能會好的多。

其實,兩書均是演講稿的集結,並不是專著。錢穆之書,係民國四十一年在戰略顧問委員會所作的講演;許倬雲之書,則係應洪建全文教基金會之邀所為的演講。

口語本來就會比文字鬆散。兩書的差別,或許就看講者有沒有親自校稿、改稿。如果只是助手聽打一下就發出去,那水準當然會差很多。

此外,也可能是聽眾的水準不同。演講者因材施教,內容當然就高下有別。

但最主要的原因應當在於,錢穆講的就是本行歷史專業;但許倬雲的專業在歷史,卻硬要講到他根本一點都不專業的企業領導,害我在讀的時候一直要跳過這部分,一路跳下來,一本書的內容就支離破碎,也沒有剩多少東西了。

不過,後來也不再讀錢穆和許倬雲了。

唐德剛曾經談過胡適的處境,說他對經濟學一竅不通,而當今之學術界,治社會科學而不懂經濟學,那基本上就沒戲唱了。

胡適都不行,那錢穆當然就更完蛋了。我後來重讀錢先生那本《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發現他只是從古籍文字去爬梳各朝各代的官制品級,這部分不錯。但所作的評論均出於他老人家本人對中國歷史的偏見與幻想,幾乎完全沒有實證研究的基礎。

歷來,經史之學,互為表裡。如果治史的程度只有這樣,那麼經學又有什麼好讀的?

已故好來塢巨匠羅賓.威廉斯在《睡人》這部電影裡,有這麼一段台詞:

「我試著用四噸蚯蚓提煉出0.1克的髓磷脂。」

「那不可能成功」

「現在我知道了,我證明了這件事。」

我半生龐大的閱讀量,大概也就是這樣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何補齋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