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佛和耶穌
跟很多國人一樣,我從小便不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
平時我離信仰最近的時刻,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我母親讓我給觀音上香。我母親是很傳統的潮汕女人,貌似我認識的每一位她們這個年紀的潮汕女人,都懂得這些儀式。
當然我並不認爲逢年過節上香拜拜就算有信仰。
而我母親算是這裏麵較爲虔誠的信佛之人。她每天都吃齋唸佛,是的,每天,365天的每一天。已經維持好多年。每天至少都要通讀一遍《地藏經》,有時可能不止一遍。我對《地藏經》毫無概唸,不知道讀一遍需要多久。隻是因爲記得她跟我説過:《地藏經》一旦開了頭,就要在當天讀完它。我斜眼撇了一下,那本經書貌似還不薄。
我自己僅僅會背誦《心經》,260個字,過去有一段時間,主要是爲了讓我母親開心些,每天我都會在家裏的觀音像麵前讀一遍。堅持幾天之後也就會背誦了。
説實話,我對心經沒有研究,僅僅知道它是玄奘法師翻譯的,是一篇十分經典的佛家經文。我也在油管上蒐索過一些僧人對它的理解。貌似每個人的理解都帶著自己的主觀意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版本。所以至今爲止它對我的意義可能就是一段不知道有沒有法力的咒語。
雖然我自己從小都沒有宗教信仰,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最近這幾年,我卻很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宗教信仰。當然,對於我而言,佛教不夠酷。我更想瞭解基督教。
不好意思,這樣講可能對佛祖大不敬,也對耶穌基督大不敬,但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
因此,我特意跑去一家基督教堂買了一本《聖經》。然後就硬著頭皮閲讀。
截至今天,這本《聖經》應該已經買了2年?我記不太清了。我還沒讀完。準確地說,是很久才去翻幾頁。
不過我倒是挺喜歡裡麵的一些話,例如哥林多前書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是仁慈;愛是不嫉妒...” 有一些地方我也用貼紙特意標識了出來。
不過,買了《聖經》並不等同於我就信仰了基督教。相反,在此之後我對佛教的興趣偶爾反而比基督教要大一些。大概因爲每一年都變得比過去更加成熟,我不會再用“酷”去形容宗教信仰。我覺得中國人是一些很特殊的群體,因爲我們從小便沒有一種特定的宗教信仰培養,所以我覺得當我們長大後,信仰哪種宗教將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並不需要特意去選擇。也許某一天你就突然信仰佛教了,也許某一天你就突然信仰基督教了,或者伊斯蘭教,也許一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你依然一個宗教信仰也沒有。
我覺得也許在我越來越老的時候,可能會去專研一個我最感興趣的宗教。也許在那個時候我也未必敢自稱自己的某個宗教的信仰者。
隻是我覺得在我們的教育中,剝奪了宗教的教育,是一件蠻可惜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在最孤獨無援之時,我們總需要爲自己編造一個堅持活下去的理由。宗教信仰也許能把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簡單。
曾聽過一個德國UP主説過一段他自己質疑與重新信仰天主教的經曆。他從小成長在一個天主教家庭,當他長大時,隨着閱曆的增加,他逐漸質疑自己的信仰,並且把自己定義爲一個“不可知論者”。在某一個夜晚,他獨自走在外國的荒野上。突然覺得附近有一個龐然大物在自己附近。夜色太暗,他隻能看清自己方圓1米範圍內的東西。他很害怕。龐然大物越來越近,他不自覺地開始祈禱。最後,他髮現,原來那是一頭憨憨的水牛。這時,他突然意識到,即使自己這些年對自己小時候便信仰的宗教産生了質疑,但在最孤獨無助的時候,潛意識裡卻依然會默默對着上麵的那個他祈禱。於是,他抬頭,對着天空敬了個禮,説了句:“謝謝你哦”。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