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

Kikireading
·
(修改过)
·
IPFS
·
你的自我意識來自於「本體」,當你不再有「想成為誰」的心理需求,你的快樂或自我感都將不再需要依賴外在的結果。不再需要於無常世界 (形相、得與失、生與死的世界)中追求永恆,不再需要依靠某些情境或某些人帶給你快樂、因為他們讓你失望而難過痛苦。

章節摘要: 

🔷CH 1. 你不等於你的心智


1. 超越心智:

若想重獲自由,須明白你非附於你身之物--你不等同於「思考者」。如此可以讓你觀察到自我這個實體(entity)。在你觀察這個「思考者」的那一刻,一種更高層次的意識被啟動。你明白有種超越思維之上的「智慧」(Intelligent)存在。


2. 從心智束縛中得到自我解脫:

人們腦海中不停冒出批評、抱怨,這是心智喃喃自語。

從心智束縛中解脫。首先,盡可能多花時間傾聽腦中發出的聲音,留意重複思維模式。「觀察這個思考者」:傾聽腦中的聲音,當一個在場見證人。保持中立、不褒貶任何聲音,你明白:

聲音在那裡,而我本是(I am)在此傾聽觀察它。感知到自我的臨在的領悟是從比思維更高的層次產生的。


當你傾聽思維的時候,不只會意識到該思維,還會意識到你是該思維觀察者。此時,一個新向度意識產生。當你傾聽思維時感到背後有最深沈的自我,同時,思維喪失了箝制的力量、你的認同,不再獲得能量灌注。思維消散,在思緒流(mental stream)你體驗到一些不連續「無念」(no-mind)空隙。起初,這些空隙轉瞬即逝,但漸漸為時愈長,你的內心會感到祥和。這是你與本體合而為一的開始,這狀態經常受到思維干擾,只要持之以恆,寂靜的感受愈來愈深。本體喜悦(the joy of Being)從內在深處升起。


🔷CH 3. 深入當下


12. 本體喜悅:

如果你沒有在做某件事感受到喜悦自在,不表示應轉做別的事,需要改變的是怎麼做:

「做事方式」比「做什麼事」更重要。

嘗試是否可以更專注於做這件事,不急著想得到結果,全然專注在此時此刻正在做的事。全然接納它的本然,人不可能既全神貫注於某件事卻又抗拒它。一旦能夠專注當下,所有不快的感受消散,喜悦開始注入生命之流。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只管全神貫注於做好手邊的事,結果自會完美呈現。這是一種強而有力的靈修方法。

靈性指南《薄伽梵歌》稱這種不執著結果的靈修為「業力瑜伽」(Karma Yoga) --一條通往「神聖的道路」。

你身處於人生處境的層次當中,還是會想要達成或得到些什麼,那是個形相(form)、得與失的世界。然而,在更深沈的層次裡,你已完整圓滿,因為「當下的力量」無論做什麼,都將充滿喜悦、充滿精力。就像玩遊戲一樣,擺脫心理時間桎梏,追求目標時,不再患得患失、不滿足或想成為誰。

你的自我意識來自於「本體」,當你不再有「想成為誰」的心理需求,你的快樂或自我感都將不再需要依賴外在的結果。不再需要於無常世界 (形相、得與失、生與死的世界)中追求永恆,不再需要依靠某些情境或某些人帶給你快樂、因為他們讓你失望而難過痛苦。

珍視一切卻又不為事物所牽絆,形相有生有滅,你在形相之外看見了永恆。你將知道「凡真實的,必不受威脅。」

當這就是你的「本體」狀態,你怎麼會不成功? 你已經成功了。


🔷CH4. 心智逃避當下的策略


2. 一般無意識與深度無意識:

平時(如獨坐房間、聆聽別人講話、散步)無法保持臨在就絕不可能在面對逆境、傷心時保持臨在。將受制於固定的反應模式拉進無意識狀態。這些逆境是為了測試你面對它們時怎麼反應。當日子平順時,將更多意識帶入日常生活,讓臨在能力愈來愈強很重要。它你的內在和四周産生一個高頻率振動能量場。沒有任何無意識、負面情緒、暴力可穿透這個能量場不被摧毀。

意義清明程度的指標:端看你如何面對人生的逆境。如果處於無意識狀態,遇到逆境時,人們將習慣進入更深度的無意識狀態;反之,意識清明的人將更加清明。

逆境可以把人喚醒,也能夠把人拉進更深的惡夢,讓人從一般無意識狀態的淺夢中,進入深度無意識狀態惡夢中。

如果你平時 ( 如獨坐房間、在樹林間散步或聆聽別人講話 ) 無法保持臨在就絕對不可能在面對逆境、煩惱或傷心時保持臨在。你將受制於固定的反應模式(通常都是某種形式的恐懼)而被拉進深度無意識狀態。這些逆境是為了測試你,結果端視面對它們時你是怎麼反應的。這些逆境可以你和其他同處其間的人知道,你們的意識狀態有多清明,這可不是靠著你能夠閉上眼睛打坐多久,或你們看見了什麼可以決定的。

所以,當日子還算平順的時候,將更多的意識帶入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這樣做,你臨在的能力會愈愈強。它可以在你的內在和四周産生一個高頻率振動能量場。沒有任何的無意識、負面情緒或暴力心態可以穿透這個能量場而不被摧毀,一如黑暗無法在光的照耀下還能繼續維持。

當你學會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緒(這是臨在的重要部分),你會意識到一般無意識狀態所來的隱約不安,並訝異於你真正安適自在的時候何其稀少。在思維層次裡,你發現,你運用了大量的價值判斷、不滿足和心智投射來抗拒;而在情緒層次,你察覺到煩躁不安、緊張像底流般自你心裡流過,這兩者皆是心智慣性抗拒模式的展現。


3. 他們在尋覓什麼

佛陀教導世人:苦的根源在於無止盡的渴求。


4. 瓦解普通無意識

把它帶到意識層面來,觀察內心升起的煩躁不安、不滿、緊張,觀察你是如何抗拒本然和否定當下。任何無意識都將在意識之光照耀下瓦解。

一旦你懂得怎樣驅散一般無意識狀態,你的臨在之光會更為明亮,在面對深度無意識狀態時更輕鬆容易。

一開始一般無意識狀態並非那麽輕易就可察覺,我們對它太習以為常了。

所以,我們該養成自我觀察的習慣,隨時測自己的心理情緒狀態。

經常問自己:「我此刻安適自在嗎?」或問:「此刻我的內在有何動靜?」

讓自己對內在的關心不亞於對外在的關心。

只要內在沒問題了,外在自然就會井然有序。內在是第一層,外在只是包裹於外的表相。


在了解自己這些問題之後,別急著馬上回答。

(1). 首先關注你的內在,仔細觀察你內在的自我,你內心正在想什麼? 你有什麼感覺?

接著(2). 轉而關注你的身體。身體哪裡覺得緊繃? 一旦察覺到些許的不安,試著觀看自己正在用什麼方法逃避、抗拒生命。

持續這樣練習,你的自我觀察以及監測內在狀態的能力,就會愈來愈增強。


6. 何時何地,全然安住:

如果你覺得「此時此地」無法忍受,你有三個選擇:離開它、改變它或接納它。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改變處境,放下內在的抗拒,全然接受此時此地。如此,那個感到痛苦的自我不復存在--這就是臣服。

臣服不代表懦弱,實則需要更大的勇氣,願意低頭的勇士才真正擁有靈性的力量。臣服了,你的內心將不再受此情此境影響,接著,你可能發現原來改變自己的處境是不需要花費多大心力。無論面對何種處境,你都自由了。


7. 人生旅程的內在目標

一個人有可能臻至內在目標卻無法實現外在目標,但也有可能相反,他變得外在富裕而內在貧窮,如耶穌所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何益處?」

嚴格來說,所有外在目標都注定是「失敗」的,因為他們全都受到「萬物無常」的定律所制約。你愈早領悟到外在目標無法帶給你持久的圓滿,對你愈重要。當你看出外在目標的侷限性,就會放棄不實的期望,不再認為他可以為你帶來快樂;反之,你將讓他成為達成內在目標的一股助力。


🔷CH5. 臨在


4. 純意識的展現

每當你觀察心智,你就是將意識從這些心智形相中抽離,它成了觀察者或見證者。慢慢地,這個觀察者愈來愈強,心智的形式精構愈來愈弱。

傾聽靜默可以在你的內在創造寂靜(stillness),寂靜即臨在。傾聽靜默是進入臨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CH6. 內在身體


7. 在身體深處扎根

你愈專注於內在身體,它的振動頻率會愈高。

當你傾聽或閱讀時,心智也許正在評斷你所聽到或讀到的東西,但不要讓這些東西吸去你的所有註意力,試試看你是否可以同時和你的內在身體產生連結。將一些注意力轉移到內在,不要它全部往外流。從裡面感受你整個身體,把它想成一個單一的能量場,讓自己幾乎就像是用整個身體來傾聽或閱讀,接下來幾天和幾星期都練習這個方法。

不要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心智和外在世界,竭盡所能專注於手邊的工作,同時盡可能感受內在身體。在身體深處紮根,觀察這樣做會你的意狀態和工作品質帶來哪些改變。

觀想身體終將為你帶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進入一種常與本體連結的狀態,為你的生命增加一個你前所未知的深度。

當你可以深深紮根於自己的內在,你就更容易保持臨在,做好心智的觀察者,不管外界發生了什麼,都不能動搖你分毫。

除非你保持臨在,否則將繼續受心智擺布。你腦子裡很久以前便擬好的劇本,將指揮你怎樣思考和行動。你也許偶爾可以擺脫一陣子,不過不會長久,當人遇上逆境或重大挫折時,你的制式反應將會是無意識、固定和可預期的。啟動這些反應的是隱藏在認同心智的意識狀態下的恐懼。

每當碰到困難或逆境,這養成習慣立即將注意力盡可能聚在身體的內在能量場。不用太久,幾秒鐘便足夠。重要的是,當困難或逆境出現的一剎那要馬上行動,任何延遲都會讓慣性的情緒模式升起,並將你掌控。當你專注於內在身體,當你的意識從心智抽離,你將馬上感到寂靜你和臨在。如果你遇上困難需要即時處理:照著上述方法這麽做,之後自會想出一個更有效的解決法。因為,這樣的解決法是來自一個比心智更深沈的層次,就像陽光要比蠟光焰亮限倍,本體的智性也比心智高出了無限倍。


8. 進入身體前當先寬恕:

無法寬恕是心智的本質,小我若沒有衝突就法存活。但是心智不具備寬恕的能力,一旦你寬恕了,你就能夠進人臨在感受從本體散出來的和平寂靜。


11. 傾聽的藝術:

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要用心智聽,要用整個身體傾聽一面感受內在身體的能量場。如此可以將注意力從心智抽離,創造出一個寂靜的空間,讓你不受心智干擾真正地傾聽。也給予對方空間,讓對方如如呈現,那是你可以給予別人最珍貴的禮物。

多數人不懂得傾聽,因為他們多數時候都只管自顧自思考他們專注於此,而非別人說話的內容、在這些話語和對方心智下他人的「本體」。


🔷CH8. 開悟情感關係


3. 上癮:

每種上癮皆由此而起:無意識地抗拒面對痛苦和走出痛苦。每種上癮都因痛苦而起,但最終帶來的還是痛苦。不管你對什麼上癮,酒精也好、食物也好、非法物也好、愛情也好,你都是利用了某人或某物來掩蓋你的痛苦,這就是為什麼,在浪漫愛情中,當最初的幸福感受一過,就會有許多不快樂、痛苦産生。事實上,愛情並不是引起你痛苦或不快樂的原因,它只是把本已深藏的痛苦與不快樂勾引出來罷了。每種上都有其遺症,每種上的止痛效果都有消失的時候,當它不再有效,你所感受到的痛苦會遠甚於從前。


4. 從上癮走向開悟情感關係

只要你不再為心智灌注「自我性」(selfness) 就會失去強迫的特質,不再強迫自我去做評斷,也因此不再拒本然(what is),衝突、鬧劇和痛苦也就不再出現了。事實上,當你接納本然、不再評斷一切的那一刻,你已擺脫心智的掌控,為愛、喜悅和內在和平騰出空間。(1). 首先,你停止評斷自己,(2). 繼而停止評斷伴侶。情感關係最大的催化劑便是,完全接納伴侶的一切,不去評斷或想改變對方,這會讓你馬上走出「假我」,讓所有心智遊戲和上癮戛然而止,不再有受害者和加害者、指控者被指控者。你們不再隨對方的固定反應模式起舞,如此你們將以獨立的人格彼此相愛,共同深入當下,本體。


🔷CH9. 超越快樂與不快樂


3. 生命是興衰循環和萬物無常

你不再視它們為禍事,接納萬事萬物的本然樣貌(isness),一個更為深沈的向度展開。你感受到永恆臨在,超越禍福本體帶來的喜悅。

佛陀說:快樂也是苦(dukkha,意指痛苦)。兩者不可分,只有落入時間假象才會以為是分開的。沒有事物可以給予喜悅,喜悅只能從本體自然升起。


6. 邁向嶄新世界:


你開始為改善世界,重建萬物秩序做出真正的貢獻。內心生起真正的慈悲,


從「因」的層面來幫助別人。只有擺脫世界支配的人,方能帶來更美好的世界。


慈悲具有其雙重本質,同時覺知萬物必死和不滅。從這個更深的層面看來,具有最廣義的療癒力量。你的影響不是做了什麼,而是自然散發的光芒。每個接觸你的人,都被你的臨在、散發的內在和平影響。你的內和平如此廣大深邃,任何不安事物因而化解。透過你的本體教導萬物,你在因的層面化解了苦難。

慈悲不是單面向感同身受別人的痛苦匱乏,人類意識不經歷深沈的轉化,世界苦難終無止盡。讓自己的内在和平流注到所做的事情,同時於「因」與「果」兩個層次發揮應有作用。

太注重「果」的層面,很容易迷失其間。保持強烈臨在於「因」層面,以教導他人開悟為主要目標,以內在和平做為送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CH10. 臣服的意義


順著生命之流,體驗生命之流的唯一時刻是當下,無條件接納此時此刻,停止對本然做出抗拒、評價


1. 人際關係

當你與親近的人發生爭論,首先觀察受到攻擊時如何自我防衛;攻擊別人時如何展開。觀察自己如何執著於立場和觀點,感受好勝背後的能量,那是小我心智所散發的能量。覺察、承認、感受它,假以時日,爭論一半時醒悟自己可以有所選擇,說不定你會停止爭論,如果感覺輕鬆清明,此時你就臣服了。當不再認同心智立場、強化彼此之間的能量,真正的溝通就此展開。


心得: 

感受當下的呼吸、行為,即使是困難的學習,也懂得一步一步來,擺脫心理時間,意想不到的變得更有耐心,生活、人際關係、獨處的平靜,都在當下獲得釋放

註: 圖片來源: 博客來、Hikarinoshita Hikari Unsplash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ikireading閱讀 悅讀 理財面向 內在探索 傾注長時間閱讀、理解、篩選、精簡,略過舉例、小故事,留下啟發性的精華內容,篇篇濃縮精華; 挹注養分給自己,人生長途即使左右無人,也有書本一路扶持,書就如指南針,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又能通往何方;記錄走過的路。 挹注養分給你與妳,如果因為閱讀了我的某篇文章,啟蒙了思想中某一部分的未知領域,都是我的莫大榮幸!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與過去和好 別讓過去的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被討厭的勇氣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影響力 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