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圓滿

淨土門-象山慶
·
·
IPFS
·

 邁向生命的圓滿(象山慶24.6.1)

生命的由來—造物主、進化論,或其他?

   生命的起源,是現代科學、哲學、神學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歷史上對這問題也有多種假說,如神靈創造說、自然發生說、化學起源說、天外飛來說;但都是以地球生物為對象,且偏於物質的來源,忽略了生命的內在主體:心識;因此,各說各話,卻不能自圓其說。總結其理論,不外乎「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事實上,生命不是自己能生,也不是從心外他法而生,更不是各種法共同生,或沒有根本因而生;那正確的說,生命是怎麼出現,由何而來呢?

生命的結構—身心靈是一體或三分?

    人活著,略知「身」(物質)、「心」(六識)的功能,少顧及「靈」(本識)的存在;當生命結束,身壞而心滅,剩下的靈是什麼?一般的哲學與宗教對「眾生」的身心靈各有不同的論述,但不如佛教之完整如實。這是由於佛教對有情之生命結構的分析,最為詳細深入。生命既然是延續不斷、無始無終的,那麼,身心靈是如何配合、運作?死後又如何去舊趨新,重獲新生?前世—今生—來世,身與心都不同了,卻有一個貫穿三世的靈,祂的地位與作用又如何?

生命的意義—如何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生命有限」的事實,給人追求「生命的意義」的動力,一般人認為這是哲學、宗教、或科學的問題。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這問題引出更多的問題,例如:是在世間的科技、倫理、藝術中追求自我的實現,而功成名就?或在出世的宗教中尋求離苦得樂或大愛奉獻?一般人對此問題所得到答案是多元而不確定的,因為在相對的(意識)思維裡找不到絕對的答案。本課程引導您如何尋訪、確認有關於生命的絕對真理,從而進入生命的核心,找到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實相—您真的了解自我嗎?

    我每天在忙的是什麼?飢飽寒熱,生理需求及名聲、財富、成就感的滿足?活在當下,能避得了「生老病死」「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嗎?什麽是生命的起源?為什麼有我?一世又一世的生命延續,由誰在掌控?宇宙與生命的真相是什麼?佛陀是如何探求並實證這些答案?佛法所宣說的菩提有幾種?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起?什麼是生命與輪迴的主體?如何證明?佛的生命狀態與我們有何不同?如何親證生命的實相,在自利利他之中,邁向生命的圓滿?聽了一個上午的鄧麗君日語歌,柔美甜膩的聲音,卻因氣喘而過世,讓人讚歎之餘,多一分淒涼。人生就是這樣,雖美也殘缺。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未濟終焉心縹緲,百事翻從闕陷好。吟道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

     在家人念佛之餘,能不能偶爾唱歌,紓解身心的積滯與緊張? 當然,念佛有現/當二益,能滿足此生/來世的一切需求,無欠無餘。因此,若於靜默念佛已得安住者,或不須多此一舉。若是舊習未忘,日常念佛之間,偶發一念俗情,或不妨心存佛名,暫且隨歌附和,於重溫舊情之後,隨即放下,繼續平生念佛的步伐。所謂 偶一為之,不入常軌。

    以上偶感,聽過就算了,不當一回事,還是以"念佛"為重中之重。就這樣,念佛人的日常,平淡.平凡.平安,起伏雖不多,靜默是本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念來~~日子輕淡過,攝歸淨土門;自信教人信,隨緣報佛恩。我雖是煩惱熾盛,罪業深重的凡夫,卻因聽聞淨土三經而信佛念佛,領受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無上功德,從此,生命有了轉機,生活有了重心,在世俗人事中隨緣盡份,既不逃避也漸少貪著,每天在億佛稱名中淡定的過了,也不嫌單調/反複,也不刻意於尋歡作樂,就這樣,讀書仰古德,念佛熏自心,不知不覺的被攝受,被淨化,似乎越來越甘於平淡,無事。有人說,佛號既出,世間恍如夢幻,不覺得有什麼要追求的。念佛的生活就是那麼安穩,簡易,幸福,因為不靠人力的苦修,只須信受稱名,全由彌陀本願的加持攝受,從餘生到往生,就在單純一心的念佛聲中,順水乘船,無疑無慮,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彼岸就是安樂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淨土門-象山慶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 (淨慶.正玄--張火慶:博士/教授) https://blog.udn.com/6ccc7d15/articl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

念佛人的吉祥數:48-18

念佛人的浴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