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吉祥數:48-18

淨土門-象山慶
·
·
IPFS
·

(象山慶24.5.13)

     佛(因地)有48(超世/別)願,成佛而酬願成報,每一願成一身,就有48種身相之示現;48願乃總括無量願,無量願有無量身,無量身有無量光,無量光簡約(由博返約)為十二光,無量願收設為48願,亦如三嚴二十九種,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十二光入無礙光,48願入第18根本願,即《觀經》第九觀:「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第18願一言以蔽之,曰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就如《大般若經》600卷,綱要為《金剛經》,又濃縮為《心經》,又總言之曰(觀自在)「無所得」[1]。

        48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攝法身願(彌陀自證功德)。攝淨土願(莊嚴依報)。攝眾生願(成熟善根,往生淨土,疾速成佛)。48願體現出法藏菩薩的大慈悲心,內蘊大乘佛教之奧藏秘髓,乃釋迦如來一代時教之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之法藏綱宗,實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法藏綱宗。

自從《大經》宣說48願之後,這個數字就成了念佛人最熟悉、最親切的「吉祥」數,如蕅益師<48願文>、蓮池師<答淨土48問>)……,今日則有慧淨師《阿彌陀佛48題─以48題略解「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善導師:「弘誓多門48,偏標念佛最為親。」願以成身,身則有力,酬願之48身,亦不外乎三攝(佛身、淨土、眾生)之願身。》此前出版之結緣書《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略舉四種:「本願成就、救度眾生、光明攝取、臨終來迎」,是為總說,今此新書為分別細說,然亦可統整、歸類,不離於此四種。又《佛在何處》之「西方、十方、名號、頂上、口中、身中、心中」,亦是另一種表述方式。另,佛教中相關的法數,如48有漏智、48輕戒、48體12光佛……。

彌陀48願之中第18,被尊為根本願,理所當然成了神聖莊嚴的往生(通關)密碼:法藏比丘廣發超世願,是為了普救十方眾生,而第18願能圓滿阿彌陀佛的本懷--「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也就是「信心、稱名、往生」。48願的每一願都有第18願的內涵,讓眾生欣慕、嚮往極樂世界,住不退轉,速證涅槃,發大乘心,廣度眾生。乃至於「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也以「未造者抑止,已造者攝取」來概括,類似於四正勤的「已生惡法為除斷,未生惡法不令生」。可以說,盡十方三世之三寶功德,於第18願皆悉具足、無有遺漏。之所以如此,是建立在「彌陀本願,眾生稱名」的感應道交、機法一體,也示現於「此遣彼喚,互為郢匠」的二尊一教、諸佛共證。歸宗結穴,世出世間「一切聖教,盡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中關於18的法數,較常見的是--18圓淨:報身佛之依持圓淨也。1色相圓淨,光明遍照無明世界,色相周遍也。2形貌圓淨,妙飾界處各各形貌殊勝也。3量圓淨,大城無邊不可量也。4處圓淨,出過三界所行處也。5因圓淨,世出世之善根自功德而生也。6果圓淨,清淨自在唯識之相也。7主圓淨,如來所鎮,恆居於中也。8助圓淨,菩薩安樂所住處也。9眷屬圓淨,無量八部眾等所行處也。10持圓淨,大法味喜樂所持,長養法身也。11業圓淨,作一切利益之事也。12利益圓淨,離一切煩惱之災橫也。13無怖畏圓淨,非諸魔所行處也。14住處圓淨,一切莊嚴所依處也。15路圓淨,大法與念與慧與行之出離也。16乘圓淨,以止觀定慧為所乘也。17門圓淨,以三解脫門為入處也。18依止圓淨,以大蓮華為依止也。出於《攝大乘論》。另如: 18界18羅漢18地獄18不共法……。

[1] 《大般若經》〈佛法品〉:「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無有少法不如實見,於一 切法如實見時,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於一切法無所得時,則如實見一切法空, 謂如實見四諦所攝及所不攝諸法皆空。」 六百卷的《大般若經》談大乘佛法的三個主要思想: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淨土門-象山慶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 (淨慶.正玄--張火慶:博士/教授) https://blog.udn.com/6ccc7d15/articl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生命的圓滿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

念佛人的浴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