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essential of learning - stick to the basic.

我的英文家教曾說,「Teaching is learning again.」
而我深深覺得,learning is to live again.
學習,就是再活一次。
正確學習,讓你活得更精彩。
這幾年觀察到的學習趨勢,讓我心中對於「學習」這個行為,有了很大的反思。最近剛好參與幾個活動,讓我得以好好檢視這個反思。
其一,是高科技產業講述人才培育的座談會,由業界幾位頗有份量的前輩,講述如何善用社群參與,讓自己成長,職涯能夠走得更穩健。在座談中,有一位聽眾提問:「目前坊間有許多轉職該產業的速成培訓班,雖然培訓完後略懂門道,也能找到工作,但總覺得基礎不穩,該如何穩定基礎才好呢?」
其二,是我今天參加的 Product Marketing Alliance 所舉辦的年度研討會。在研討會中,講者們講述了從產品定位到訊息設計、市場差異化設計等等。
其中有位講者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用戶對你的故事沒興趣,他們只對『產品的故事如何影響自己的故事』有興趣」。這一段用白話文來說,就是要轉譯產品訊息為用戶真正有共鳴的資訊,才是有效的溝通,不是自說自話的吹噓。
這兩個 Case,都反映了打好根基是進階專業人士的不二法門。
根基不穩,之後就算學會了許多工具,也總是像一間沒有蓋好的房子一樣,不知道哪天下起大雨會漏水,所以就算外面是大晴天,心裡卻總是哪裡不踏實。
而打好基礎的重要性,在如今講求速效的年代,卻越來越不受重視。
放眼望去,所有進修課程,幾乎都在訴求短期解法。
X個月讓你轉職年薪X萬。
X堂課為你賺進業績X萬。
不用學習OO你也能成為OO高手。
這連帶影響其他靠知識專業的產業價值。
好似會寫「文字」,不用懂文字安排的策略,就稱會寫文案。(4A copywriter 哭泣)
會用廣告後台設定出稿,不需要知道 marketing funnel ,便是擅長行銷。(行銷人哭泣)
將原本複雜的專業簡化幾十小時的學習,帶來的,卻是專業的價值被大幅拉低,好似可以「無痛」變專業,那麼,在這產業裡工作的人,職涯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引用我很尊敬的前輩原野守弘先生著作中所述,「人們總試圖將事情簡化成好理解,這是最大的陷阱」。
我們當然可以善用短期課程協助自己迅速掌握某專業的輪廓,但要能在其中獲得可見進步,必須重視打好根基,看起來最基本的,常常是最緊要的,也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在學習時重視基礎:不論是心態或理論,對於想要成為出類拔萃的專業人,是不可省略的步驟。如果想要 master 某個領域,請捨棄OO天成為OO專家這種速成想法,認真做好把「知識之田」耕耘好的心理準備。
我想以自身為例,分享多年來,我如何推理並抓出行銷領域上的基礎理論。我大學唸的是設計,後來工作才轉職行銷,甚至包含兩種外文學習在內,我一直都是 self taught 路線(因為實在沒時間也沒錢上課)。但這帶給了我更大的動力以及更強的挑戰慾望,讓我不斷努力突破自己非本科出身的身份。
而我幸運的藉由掌握「打好基礎」的秘訣,在自己的領域上獲得些許成績。本篇希望能藉由自身經驗的分享,提供不分產業的大家抓出學習重點的線索,一起享受到我在學習中體會到的快感:「感覺自己重新活了一次,這份工作又變得更加有趣」
依然舉行銷產業為例。
綜觀現今企業對於行銷的定義,「行銷成果」大多被定義成「銷量」,而忽視產品 / 品牌在不同階段,衡量指標應該要分開設計。深究行銷本質,其實只有「如何讓人愛你 / 想跟你互動 / 想跟你互動到願意付出成本(錢)」。要達到這點,前提是「我不討厭你,還對你有點好奇(=有好感,甚至更理想的狀況,想跟你曖昧),所以不排斥聽你講話(願意付出時間成本)」。
那若以終為始,往前推理,滿足什麼條件能達成這個前提?
我推理出的答案是:好的 Storytelling。
一個人所以迷人,不是因為有各種規格,而是因為有故事。
例如我在這裡被編輯選上的文章,往往都是「故事」。
無論是母親留給我的風衣也好,受 Under Armour 廣告啟發而找到的人生方針也好,這些都是對我意義重大的故事。
意義,本身就是充滿感性的存在。這份感性能讓人產生共鳴。
*所以這篇滿是理性的文章大概不會被挑選...沒關係。這個議題我一直一直都想寫。
那在往前推理一下,要做好 Storytelling,該學什麼的?
我推理出的線索是:情感切入,而不是規格切入。
規格永遠可以被取代。這是個產品過剩的時代,沒有無法被滿足的規格需求。
而情感卻獨一無二。每個人都在渴望一種情感滿足,迫切付出些什麼去得到它。這種渴望不止化身成為產品 / 服務,甚至形塑了社會風氣,社會文化。
讓我舉個用情感說故事的範例:
《靠規格說故事》
一位德國生技專家費了25年心血,發明了從各種植物中萃取有效物質的全新方式,推出了適合敏感肌的保養品,受國家認證取得綠色標章。敏感膚質的你絕不可錯過。週年慶新客組熱賣中。
《靠情感說故事》
一位從小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折磨的女士,苦無沒有能改善膚況的產品,當別人在享受最燦爛的青春時,她看著鏡中自己的臉,世界一直是黑白的。直到寶貝女兒出生,也是敏弱肌,她下定決心不讓女兒經歷自己曾經歷過的灰暗,親手挑選花草,研究精油蒸餾和進修芳療保養,試行各種搭配之後,找到最適合敏感膚質的保養品。推薦給擁有同樣苦惱的你。
一個產品是由著名德國專家所研發,
一個產品的研發者明顯各種條件都很遜色,沒有高學歷加持,沒有 fancy 的研發設備和經費。僅靠著舐犢之情,作為她的研發動力,還有毅力。
你會想認識誰呢?
根據上述推理過程,我發現要在行銷產業存活的最基礎技能,是去理解「人」這種生物,用什麼思考,靠什麼決定行動。只要能掌握好「人的情感」,今天在執行任何「工具」,不論下廣告、寫貼文、安排素材、提案簡報,都能更加精準,更有說服力。
最後讓我總結一下。
不要「只」追求速成,速食並非全然不好,但速食只能幫你「開門」,所以如果門打開了,你卻止步了,會喪失很多學習真正重要知識 / 養成必須態度的機會。就像減肥藥,總有人說,吃了之後不但沒副作用,還能成為超模。如果你對這種話有遲疑,請相信,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我們有工作,上班族時間非常細碎,有效學習很重要。務必所有的學習都能在工作上盡可能驗證。驗證後的「結果」,才是真正屬於你的「知識」。
關於我自身都如何驗證並安排學習計畫,我之後會再另文分享。
當我重複著:學習根基 > 工作時驗證所學 > 用成果歸納心得並再度實驗,我每每覺得自己的眼界被不斷打開了,宛若重新活了一次,職涯也更精彩了。
而透過部落格寫下這些想法,又讓我得以重新組織腦中思考,不管是假設或是暫時性的實驗結論,寫作都讓我的思緒和下一步該做什麼,道路更加清明。
是的,寫這篇文章本身,也是我學習計畫的一部分。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加油吧。
有些近路,並不是能讓你走得更遠更踏實的路。
透過找出並打好真正重要的基礎,職涯自然會越來越開闊。
Learning is to live again.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