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手串與護身符

LilaSaysShe
·
·
IPFS
·

弟弟走後,媽媽開始篤信佛教。已經接近三年了,她沒有吃過一點葷。每到全國各地的禪修日,她都會去閉關一陣子。她每閉關一次回來,我都會多一個帶了些“阿彌陀佛加持”的手串,或一個護身符。

我不是家裡的“常住人口”。弟弟在的時候我多半在上學、工作,爸爸媽媽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已經耗盡心思,因此我儘量讓他們少些擔憂。弟弟是因為意外在爸爸生日那天去世的,那天以後,他們的生活突然空了。起初我以為我的陪伴會讓他們好一點,可是由於長久不相處,再一起待下去反而發生矛盾。大到工作交友,小到吃喝拉撒,他們時時刻刻開始想著“規範”我在他們眼中不那麼健康的生活狀態。

由於我的“遊牧”狀態,其實家裡並沒有什麼真正與我建立過深厚連接的物品。我仔細回憶家中與我有關的物品,細細搜查回憶裡與他們建立關聯的小事,竟忽然想起那些媽媽帶回來的手串、護身符來。我不知道把它們放到哪裡了,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或許是洗澡時隨手拜訪,或許是某天覺得妨礙到幹活,放在了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總之它們極有可能已經丟失了。

十多年前,外婆去世後,長輩們整理她的櫃子,發現一塊心形的石頭,背面刻著我的名字。這是外婆從廟裏求來的。她從來都沒有交給我過,或許她曾經交給媽媽,但媽媽還是忘在了外婆家沒拿,所以它就一直躺在櫃子裡,直到她走後才被發現。

我不在家。媽媽會不會已經把這些手串、護身符收起來了?當她看到我將她的心意隨手亂放會是怎樣的心情?

為了讓媽媽不再悲傷,我常常和她去廟裡。小城市的寺廟逢年過節也很熱鬧,媽媽在那裡做義工,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位。年老的信眾們眼花了,寫牌位、供養等一些祈福事宜全由媽媽代辦,她辦得很好,也很開心。我知道,如果我陪著媽媽一直待在廟裡,她會更加心情舒暢,就像如果我一直帶著她給我的手串與護身符,她也會覺得欣慰,可我就是無法再做更多了。

我們的生活由無數種苦組成,其中一種是明知後悔卻仍為之。多年後當我想起那些隨手亂扔的手串與護身符,想起媽媽失望的神情,或許我會深深後悔;倘若一天我回到家裡,忽然發現了它們藏身的角落,也可能會因為別的事打斷,而忘記把它們收好。這些散落在家裡各個地方的小物件,就像我尚未明了的人生,周周轉轉,總是脫離了最初的發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