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遇見死神

南灣水巷生
·
(修改过)
·
IPFS
·



[水巷緯編]同事向我介紹了一本德文童書,隨手翻翻,確實餘勁強烈。這本書出版於二零零七年,並於次年奪得德國兒童文學獎。書名直譯叫《鴨子、死神與鬱金香》(Ente, Tod und Tulpe),作者是德國插畫家艾卜赫(Wolf Erlbruch)。


Schon länger hatte die Ente so ein Gefühl.

„Wer bist du - und was schleichst du hinter mir her?“

„Schön, dass du mich endlich bemerkst“, sagte der Tod.

„Ich bin der Tod.“


鴨子有這樣的感覺已一段時間了。

「你是誰?為何偷偷摸摸跟在我身後?」

「很好,你終於注意到我了」死神說。

「我是死神。」


如書名所示,這是一段以死為軸的故事。全書只有兩個角色,即鴨子和死神。死神並不兇惡,猶如鴨子的朋友般,一起聊天,一起游水,一起爬樹。


„Und jetzt kommst du mich holen?“

„Ich bin schon in deiner Nähe, solange du lebst - nur für den Fall.“


「所以現在你來帶走我嗎?」

「我早就隨伺在側,只要你還活著。不過以防萬一罷。」


故事循循善誘,借鴨子與死神的趣怪對話,帶出作者對死的零星看法。雖不算驚人之語,但小弟孤陋寡聞,罕見童書會如此不加忌諱,引導孩子反思死為何物。


„Manche Enten sagen auch, dass es tief unter der Erde eine Hölle gibt, wo man gebraten wird, wenn man keine gute Ente war.“

„Erstaunlich, was ihr Enten euch so erzählt - aber wer weiß.“

„Du weißt es also nicht!“, schnatterte die Ente.

Der Tod schaute sie nur an.


「好些鴨子也會說,九泉之下有座地獄。不做隻好鴨子的話,就會在那裏遭到火烤。」

「鴨子間流傳的事還真驚奇。但誰知道呢。」

「連你都不知道!」鴨子呱呱鳴曰。

死神僅報以凝視。



自從鴨子發現一直隨伺在側的死神後,就慢慢相熟,不時邀請死神同樂。試過一起池中嬉水後,鴨子提議一起爬樹。


Tief unten war der Teich zu sehen.

Wie er so dalag, so still - und so einsam.

„So ist es also, wenn ich tot bin“, dachte sie.

„Der Teich - allein. Ganz ohne mich.“

Der Tod konnte manchmal Gedanken lesen.

„Wenn du tot bist, ist auch der Teich weg - zumindest für dich.“

„Weißt du das genau?“, fragte die Ente erstaunt.

„So genau, wie man etwas wissen kann,“ sagte der Tod.


遙遙底下見水池。

如斯平靜,又如斯寂寞。

「我死後,水池也就這樣罷。」他心想。

「完全沒有我,孤獨的水池。」

死神有時曉得讀心。

「你死後,水池也將消失。至少於你而言是這樣。」

「你肯定嗎?」鴨子驚問。

「肯定,就如你能知的任何事一樣。」死神說。


原來這本童書早於二零一二年就譯成華文,題為《當鴨子遇見死神》。雖然只是本結構簡單的童書,也許未必需要求全責備,但乍見譯名,不禁眉頭一皺,略覺可惜。原名明明枚舉了三物,即鴨子、死神及鬱金香,為何譯名竟爾硬生生取走一物呢?既然作者決定鬱金香題上書名,也許另有深意,不失為誘人深思的伏線。


但我也明白出版一本童書必須顧及銷情,而「當鴨子遇見死神」聽落確實親切,令路人也能馬上聯想浮翩。老實講,我也尚未參透鬱金香的深意,不知其與死亡有沒有任何不言而喻的連繫。知情的讀者不妨告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南灣水巷生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他遭「上海」了

致沙皇的信

《羅斯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