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50《史記》卷四十〈楚世家〉01:我是祖先好像是文明人的野蠻人!?

鱷魚把拔
·
·
IPFS
·
:我是祖先好像是文明人的野蠻人!?
──────────原文──────────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髙陽。髙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髙陽生稱,稱生巻章,巻章生重黎。重黎爲帝嚳髙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呉回爲重黎後,復居火正,爲祝融。

呉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産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爲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爲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衞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倶事成王。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亶,熊亶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爲後。熊楊生熊渠。

熊渠生子三年。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閒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于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爲句亶王,中子紅爲鄂王,少子執疵爲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翻譯──────────

楚國的祖先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生下了「稱」,稱生下了「卷章」,卷章生下了「重黎」。重黎成為「帝嚳」也就是「高辛氏」的「火正【官名,掌管火】」,很有功績,能使光照明天下,帝嚳賜予他「祝融」的稱號。「共工氏」作亂時,帝嚳派「重黎」去誅討他們,但沒有全部消滅。帝嚳就在庚寅日這天殺死重黎,讓他的弟弟「吳回」作為重黎的繼承人,也去擔任「火正」一職,仍稱為「祝融」。

吳回生下「陸終」。陸終有六個兒子,都是母親腹裂而生。長子叫「昆吾」,次子叫「參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會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連」,「羋」姓,楚國王族是他的後代。「昆吾氏」在夏朝時曾擔任過侯伯,「桀」在位的時候被「湯」所滅。「彭祖氏」在殷朝時曾擔任過侯伯,殷朝末年彭祖氏被滅。季連生下「附沮」,附沮生下「穴熊」。他的後代中間衰落,有的在中原地區,有的在蠻夷地區,沒有記載下他們的世系。

「周文王」的時候,季連的後裔中有一支叫「鬻【音育】熊」。鬻熊如同兒子般侍奉周文王,早死。他的兒子叫「熊麗」。熊麗生下「熊狂」,熊狂生下「熊繹」。

熊繹生活在「周成王」的時代,周成王要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後代,於是把熊繹封到「楚蠻」地區,封給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羋」,住在「丹陽(地名)」。楚「子【爵位名】」的「熊繹」和魯「公【爵位名】」的「伯禽」、「衛康叔」的兒子「牟」、晉「侯【爵位名】」燮、齊太公的兒子「呂伋」共同侍奉周成王。

熊繹生下了「熊艾」,熊艾生下了「熊亶【音膽】」,熊亶生下了「熊勝」。熊勝讓弟弟「熊楊」作為繼承者。熊楊生下了「熊渠」。

熊渠有三個兒子。在「周夷王」的時代,周王室衰落,有的諸侯不肯朝覲天子,諸侯間互相攻伐。熊渠很得長江、漢水一帶民眾的擁戴,就出兵攻打「庸國」、「楊粵【百越部落的一支】」,一直打到「鄂地」。

熊渠說:「我是蠻夷人,不用中原國家的名稱諡號。」

於是他就封自己的長子「熊康」為「句【音勾】亶王」,二兒子「熊紅」為「鄂王」,小兒子「熊執疵」擔任「越章王」,都在長江沿岸楚蠻地區。等到「周厲王」在位時,由於厲王暴虐無道,熊渠擔心他來討伐楚國,也就去掉了自己的王號。

─────────解說與心得─────────

結束了〈晉世家〉後,來到了楚國的部分。相較於前幾卷世家的內容而言,這卷〈楚世家〉的開篇看來有點凌亂。

回顧一下前九篇的世家內容:第一篇是〈吳太伯世家〉,講述的是當年周王朝的先祖「季歷」的兄長「太伯」為了讓位而躲避到南方的吳越一帶,在周朝建立後,周天子派人四處探訪下而封為諸侯國的。接下來的〈齊太公世家〉則是封周朝開國功臣「太公」,〈魯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衞康叔世家〉則是封周武王的弟弟們,〈陳杞世家〉是封大禹的後代,〈晉世家〉則是封周成王的同母弟弟。無論如何,這些封賞看起來都有所依據。但楚國的部分,卻顯得有點不清不楚!?

首先,司馬遷說楚國人的祖先是五帝裡的「顓頊」,可以比〈陳杞世家〉提到的大禹還更古老呢!但接著司馬遷又說,後來楚國人的祖先還負責管火,因而被稱為「祝融」,又因為沒有平定「共工」的叛亂,所以遭處死。即便如此,後代仍被稱為「祝融」!?

接著,這個楚國祖先有六個孩子,最小的是「季連」,屬於「羋」姓。其餘的孩子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彭祖」。經過這段內容的描述後,我才知道原來相傳活了八百年的彭祖,很有可能是指「彭祖氏」這個宗族,而不是指某一人。看來彭祖的傳說應該是把活躍時商朝初年,最終亡於商朝末年的「彭祖氏」宗族,當成一個人來看的緣故。

言歸正傳,季連的後裔「鬻熊」因為曾經侍奉過周文王,所以周成王時才會封賞他們。換言之,開篇那一大段有點亂的內容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鬻熊」因為侍奉周文王有功,所以才會受到封賞。根據我所認識的周代封建,它其實就是一種「武裝殖民」的活動,所以周成王把南方楚地封給「鬻熊」,「鬻熊」就得帶著宗族成員前往征服。如果真能成功,那麼這個封賞才算數,如果反遭當地夷狄擊潰,那就會消失在歷史的舞台上。

根據司馬遷寫了那段世系來看,「鬻熊」的後代有在南方站穩下建立政權,但看來也深受南方蠻夷的同化,也因此才會認為「天高皇帝遠」的,不願用中原封賞的稱號,而改用「王」這個稱呼。

有趣的是,楚國國君封了幾個王之後,竟然因為聽說目前的周厲王暴虐無道,所以擔心會受到懲罰,而趕緊把王號拿掉。可見,楚國其實還是很在乎中原國家的。

看完這幾段內容後,又上網搜尋了一下楚國的歷史後,我想當初司馬遷看著這凌亂的楚國起源時,應該也很納悶該採信哪個吧!?結果,司馬遷幾乎把所有楚國可能的傳說都記錄下來,才會出現這篇有點矛盾的開篇。既有顓頊,還有祝融,一下羋姓,一下又是熊氏等等。

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楚國應該是一群對周文王有功的羋姓者,被封在楚地。而這群羋姓中,由熊氏繼承王位,其餘的羋姓都算是楚國的公族。由於跟南方蠻夷文化混合以久的緣故,可能有點自卑,所以把自己的祖先附會到比中原各國更古老的五帝時代,但又不敢挑黃帝,因此退而求其次地選了顓頊吧!?

至於是否真如我的解釋這樣?!就期待更多史料或文物出土來證明吧!楚國接下來還會有什麼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