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52《史記》卷四十〈楚世家〉03:中原霸主也不敢真的去打的南方之王!?

鱷魚把拔
·
·
IPFS
·
中原霸主也不敢真的去打的南方之王!?
──────────原文──────────

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彊,陵江漢閒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大。十二年,伐鄧,滅之。十三年,卒,子熊艱立,是爲莊敖。

莊敖五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弒莊敖代立,是爲成王。

成王惲元年,初卽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鎭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里。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御之,與桓公盟。桓公數以周之賦不入王室,楚許之,乃去。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許,許君肉袒謝,乃釋之。二十二年,伐黃。二十六年,滅英。三十三年,宋襄公欲爲盟會,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將好往襲辱之。」遂行,至盂,遂執辱宋公,已而歸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敗之泓,射傷宋襄公,襄公遂病創死。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過楚,成王以諸侯客禮饗,而厚送之於秦。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兵以伐齊,楚使申侯將兵伐齊,取穀,置齊桓公子雍焉。齊桓公七子皆奔楚,楚盡以爲上大夫。滅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

──────────翻譯──────────

楚文王在位第二年,楚國攻伐「申國」時經過「鄧國」,鄧人說:「楚王很容易捕獲。」鄧侯沒有答應。

楚文王在位第六年,楚國討伐「蔡國」,俘虜「蔡哀侯」後回國,不久就釋放了。楚國強盛起來,欺凌長江、漢水流域地區的小國,小國都很畏懼楚國。

楚文王在位第十一年,「齊桓公」開始稱霸,楚國也開始強大。

楚文王在位第十二年,楚國討伐「鄧國」,滅亡了它。

楚文王在位第十三年逝世,兒子「熊艱」即位,這是「莊敖」。

莊敖在位第五年,想殺死自己的弟弟「熊惲」,熊惲逃奔到「隨國」,與隨國一起襲擊殺死莊敖,代之即位,這就是「楚成王」。

楚成王「惲」在位第一年,剛剛即位就向百姓布德施惠,結交舊時有好的諸侯。派人向天子獻上禮物,天子賞賜給他祭肉,說:「鎮服你南方的夷、越各族的叛亂,不要侵犯中原國家。」這時,楚國領地達到方圓千里。

楚成王在位第十六年,齊桓公派軍侵犯楚國,抵達「陘山」。楚成王派將軍「屈完」率軍抵禦齊軍,與齊桓公結盟。齊桓公責備楚國沒有向周王室周朝規定的貢品,楚國答應了他,齊軍才離去。

楚成王在位第十八年,成王率軍向北討伐「許國」,許國國君脫去上衣露出胳膊請罪,成王才釋放了他。

楚成王在位第二十二年,楚國討伐「黃國」。

楚成王在位第二十六年,楚國滅亡「英國」。

楚成王在位第三十二年,「宋襄公」想主持諸侯會盟,招呼楚國參加。

楚王惱怒地說:「叫我去,我將以友好的態度前往,趁機襲擊侮辱他。」

於是,楚王前往盟約地點,到達「盂地」,就抓住宋襄公侮辱了一番,不久才放他回國。

楚成王在位第三十四年,「鄭文公」向南去朝拜楚王。楚成王向北攻打宋國,在「泓水」邊打敗宋軍,射傷宋襄公,襄公不久便因創傷而病死。

楚成王在位第三十五年,晉國公子「重耳」經過楚國,成王用接待諸侯的禮節款待了他,並贈給他厚重的禮物,並護送他到秦國去。

楚成王在位第三十九年,「魯僖公」前來請求發兵討伐齊國,楚國派「申侯」率兵討伐齊國,奪下「穀邑」,安置「齊桓公」的兒子「雍」。齊桓公的七個兒子都逃奔到楚國,楚國全都讓他們做上大夫。這年,楚國滅亡了「夔【音魁】國」,因為夔國不祭祀「祝融」與「鬻熊」的緣故。

─────────解說與心得─────────

從上一篇的楚武王開始,楚國使用起了中原地區的諡號。此時的楚國在國力上已日漸強大,雖然仍沒有獲得周王室的官方認可,但從周天子只敢斥責其他小國,而不敢指責楚國來看,除了證明周王室的衰弱之外,也可看出楚國已漸漸成為中原各國的威脅了。

來到楚文王的時代,楚國繼續征服周遭國家,不只擄獲蔡國國君,甚至還滅掉了幾個小國家。此時,也正值「齊桓公」崛起的時代。不過,隨著楚文王的去世,楚國霸業似乎遇到了點小問題。新任的國君死後卻沒有用中原地區的諡號,而是採用原本的南方諡號,被稱為「莊敖」。這是因為「莊敖」本打算殺害弟弟,卻反遭弟弟與隨國聯合擊殺身亡。接著上任的楚成王給了死去的哥哥這種南方的諡號,是為了突顯哥哥當年王位的不正統?還是因為哥哥在位那五年沒有跟中原國家互動,所以才沒有給予中原地區的諡號?無論如何,此時的楚國國君應該都以能被後世用中原地區的諡號稱呼為榮吧!?

來到楚成王的時代,打著「尊王攘夷」的齊桓公率軍來討伐楚國,雙方戰力相當,看來可能會有場惡戰。但最終這場大戰並沒有開打,齊桓公只是訓斥楚國不應該沒有按時繳貢品,希望楚國以後能乖乖繳貢品給周天子,並在得到楚國允諾後,齊桓公就決定撤兵了。由此看來,即使是齊桓公,面對楚國的強大實力也不敢輕舉妄動。

有趣的是,其實當時各國大多都沒有按時繳納貢品給周天子,齊國以這個小事問罪於楚國,應該就是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吧!

後來,打算接替齊桓公霸業的宋襄公,在沒有與楚國抗衡的國力下,兵敗泓水邊,最終因傷去世。在楚國強大的國力下,周遭不少小國也都慘遭滅亡。甚至連魯國有事,都會有求於楚國呢!可見,中原各國眼中的蠻夷之國,此時國力之強,無人能敵。

在楚國攻滅周遭國家之際,有個記載引起我的注意。關於「夔國」,其實它屬於楚國王室的後代,相傳它的先祖「熊摯」是楚國國君「熊繹」的嫡長子。但因為熊摯有病的緣故,所以無法繼承王位,而被封到「夔國」。也因為「夔國」的先祖是個有病之人,無法繼承楚國王位,所以才會決定不要祭祀楚國的「祝融」與「鬻熊」。由於沒有進行對「祝融」與「鬻熊」的祭祀,也就讓楚國有機會興師問罪,最終滅掉了「夔國」。

這些比較詳細的部分,還是得參看《左傳》等書才會知道詳情。看來單看《史記》是不夠的,得參看很多書才能更加瞭解當時的狀況。

讀完這幾段內容,讓我最好奇的點是,楚國國力為何會漸漸強大?從這幾段內容來看,也沒有看到任何政策上的改變,甚至沒有看到任何什麼英雄人物出現,但為何楚國的國力會漸漸超越中原各國呢?

華夏地區那些國家,為何國力會漸漸輸給這個南方的國家呢?同樣是務農,中原地區的技術應該更高於南方才對,為何身處蠻夷地區的楚國,整體國力可以強大到併吞周遭小國呢?

關於楚國的起源,其實至今仍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說楚國先祖來自中原地區,有的人則認為楚國就是南方當地人,更有人說楚國人可能來自更遠方的地區。但我個人還是比較認為,楚國人應該來自中原地區,帶著中原地區的耕作技術,來到楚地開發後,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創造出比地狹人稠的中原地區更多物資下,才漸漸累積如此強大的國力吧!?是否真是如此,就期待有更多史料或考古來證明吧!

那麼,實力日漸強大的楚國是否有機會成為中原的霸主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