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譯好譯|《酒徒》譯者Charlotte:創造兩種語言文化交會磨合的自立文體

人二譯社
·
(修改过)
·
IPFS
·
或者,有時翻譯的目的很純粹,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看到世界另一端不一樣的文化。

「生銹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裏捉迷藏。」
/《酒徒》劉以鬯

“Another day of rain, on my rusty emotions. My thoughts chase one another in and out of wreaths of smoke.”    
/ translated by Charlotte Chun-lam Yiu, The Drunkard

這是《酒徒》開篇的第一句。「生銹」「落雨天」「煙圈」,短短一句足以令讀者頃刻進入故事主人公的世界,這正是文學大師的修為。我總覺得,優秀的中文文學作品最吸引之處,在於其含蓄而深刻。幾個字,三言兩語,情感的厚度和溫度卻掂量得剛剛好,不多也不少,足以令讀者沉醉其中、反覆細味。

然而,這種不多不少的「留白」,總是在中譯英時最令人頭痛。有些意象,在中文世界裏能牽引某種情感和思緒,但譯成英文後就失去了這種魅力,因此譯者有時不得不試著去解釋,但往往一解釋,「留白」的韻味也就被戳破了。把意象說得通透,有助目標讀者了解外來文化,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是否又剝奪了譯文讀者感受原文語言風格的機會?如何平衡二者,正是譯者永恆的修煉。

回到這句翻譯,作為全書第一句,譯文能否如原文般迅速渲染情緒、引領讀者感受主角的情感?原文幾個重要的意象又如何保留?那種「電影慢鏡」般的緩緩節奏、虛實交錯的風格又能否重現於譯文?如果由你翻譯,又會有何不同的處理手法?

從著手翻譯到譯本出版,總共經歷了八年時間。譯者姚春琳Charlotte在訪問中提到,「既非原創,亦不僅僅臣服於原文,而是創造兩種語言文化交會磨合的自立文體」,是她翻譯的信念。「我是一個沒有權勢的文人,如果可以讓世界看到香港文學,勉強算是為香港盡了一點力吧。」

或者,有時翻譯的目的很純粹,只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看到世界另一端不一樣的文化。


【傳送門】譯者訪問 💬
2020年10月8日,明周文化《【翻譯香港】英譯《酒徒》 土生土長譯者姚春琳:望以外文保存演繹香港文學》: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hong-kong-being-translated-香港文學-翻譯-160639

圖片:《花樣年華》劇照

==========

人二譯社|InBetween Translators’ Collaborative 🏠👯‍♀️

Translation | Transcription|Proofreading | Reviewing
Copyediting|Copywriting | Typesetting

.

Enquiries ✉️: inbetween.trans@gmail.com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inbetween.trans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