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哲學家:關於人?

多奇啃書趣
·
·
IPFS
·
讀傅佩榮《哲學與人生》有感,決定當個一日哲學家,抒發個人淺見。

私以為:人的共性是矛盾 和/或 思慮不周。

  相較於其他生物,人的共性不是「擁有理性」或「特別感性」。凡動物都有感性的一面,人不十分了解其他生物,無法輕易說明人是最感性的;至於理性,要看它如何被定義,基本上多數經濟學派已經推翻了「人有理性」的說法,但部分哲學家仍認為人是理性的。然而,再理性的思想也難免有疏漏,世界上沒有誰的觀點能達到真正的「一體適用」。或許未來的機器人可以。人類,不能。即使是留名青史的哲學家(提出「一以貫之」之觀點的眾多哲學家),仍受到時空的侷限,無法推論出萬用萬能的道理。這是「思慮不周」,人的共性之一。大多數哲學家窮盡一生避免「矛盾」,其中有些人做到了。但,避開矛盾的副作用就是前面提到的「思慮不周」。矛盾並非瑕疵,世界本來就不如我們想得簡單而理所當然。如果堅持避開矛盾,反而會得到自成體系,卻無法反映真實的結果;就好比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是藝術與人文的範疇,而非絕對客觀、毫無偏頗的思想。

  人不可能毫無矛盾,只要不妨礙生存,矛盾就是人必須珍惜的特質之一。心理學「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的含義,並不如字面上那麼負面。它是褒是貶,端看語境(context)。如果某認知偏誤能使心情回歸平穩,何必閃躲它?就某方面而言,「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不也是一種適應社會的好方法嗎?吃不到葡萄卻老想著葡萄甜不難受嗎?跟伴侶分手後還一直想著他/她的好,不累嗎?再者,偏誤不偏誤誰說了算?要聽專家的;多數人的,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人非神,孰能無過?

傅佩榮《哲學與人生》以西方哲學為主,兼談中國哲學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多奇啃書趣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选集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