塚原卜傳的「一之太刀」
傳說塚原卜傳有次坐船渡河,船上有一名高大魁武的武士在大聲炫耀自己武藝高強、戰功彪炳。
可能聲音太大有點吵,塚原忍不住說道:「我也是從年輕時就習練武藝,不過我至今都不考慮如何勝,只鑽研怎麼樣才不會輸人。」
那武士說道:「你還真是溫柔啊,你什麼流派的?」
塚原在一旁好整以暇的說:「啊,沒有啦,我通常不用動手就贏了(無手勝),自然不會輸人啦。」
武士一聽就火了:「不動手就贏了,那你帶兩把刀要做什麼用!?」
塚原悠悠地說:「刀啊,是為了斬斷自身的傲慢跟惡念用的。」
武士說道:「好!那我們來比一比,看你怎麼不動手就贏我!」
說著就要船家返航回渡口。
塚原看了看船家,說道:「唉啊,回到渡口實在太費事了,前面有個小島,我們到那裡去,我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無手勝流。」
說著又跟同船的旅客說:「今天適逢其會,請大家看一場表演。」
言談間,渡船靠到小島上了。
那武士蹭地一下跳到岸上,馬上佔好位置,拔出刀來就對著塚原大吼「我看你怎麼無手勝!快下來跟我打啊!」
塚原說道「稍等下喔,我們無手勝流講求心靜,我準備一下喔。」
說話間,起身請船家幫忙拿著配刀,慢慢地把袖子用組紐繫好,又把袴提高。隨後拿起船家撐船用的長竿,向著岸邊一撐,渡船便旋即被駛出小島。
武士在島上大喊「你要幹什麼?回來啊!」
渡船離島越來越遠,塚原的聲音從船上遙遙傳來:「我不是說要讓你見識見識嗎?這就是無手勝流啦!」
塚原卜傳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劍客,出身於日本常州塚原(今天的茨城鹿島市),傳說其生平從無敗績。今天的鹿島新當流、卜傳流等古流武術皆以卜傳為流祖。另外據傳塚原曾教授將軍足利義輝、細川藤孝等大名劍術[1],其弟子松岡兵庫助則指導過德川家康。
這類有名的劍豪傳說軼聞總是不少,如前述這一段不戰屈人之兵的故事雖流傳久遠,真假卻有待考究。江戶中期,《擊劍叢談》的作者即曾提到,自己聽到的版本中,這位無手勝流的塚原卜傳出身於土佐(今天的高知一帶),因此評論「這位卜傳莫非是同名同姓?又或是誤傳?」可見江戶時代的人對於當時這類劍豪的誌異傳奇未必全然買帳。
而塚原卜傳最有名的傳說就是「一之太刀」。
唯授一人?
在《武藝小傳》中有談到,卜傳弟子中以北畠具教最為傑出,故獲授「一之太刀」,另外其弟子松岡兵庫助[2]也曾傳授德川家康「一之太刀」,還因此升官加俸[3]。「一之太刀」失傳已久,有趣的是《武藝小傳》中有提到,這一式秘劍「唯授一人」,看來今天這招會失傳八成就是德川家康害的(誤)。
上述這種「唯授一人[4]」的說法其實頗為含混,上文提到北畠具教獲授「一之太刀」,其後又有傳說塚原要自己的兒子去找北畠學這一劍(因為唯授一人)。那松岡又是從哪裡學來的一之太刀呢?總之這些掌故單獨看或許沒有問題,彼此參照卻往往互相矛盾。
酒井利信在研究武術歷史時彙整了「一之太刀」的各種說法,結果卻發現,這招劍法連名稱、發音在各文獻中都有所不同。來歷乃至於創立者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飯篠家體系的天真正傳神道流所傳授的,有說是塚原卜傳在鹿島神宮閉關自悟的,還有說是卜部家(卜傳的本家)代代傳承的鹿島中古流太刀[5]…..
2013年,在一場由吉川常隆(鹿島新當流現任宗家)主講的講座中,又有學者提出「一之太刀」的問題。對此吉川氏直言「又是一之太刀啊,之前那個誰誰誰跟前代宗家已經嘗試考證過了,還是弄不清楚耶…..我想當時(江戶時)應該就已經失傳了吧…..不過我們有某某技術的傳承,某某技術我認為也是卜傳時代發明的…..」[6]總覺得有種「祖先挖坑給我跳」的無奈感。
人們特別願意相信
如此無奈自然是有原因的。如前述酒井利信的研究,有關「一之太刀」的確切描述實在過於缺乏,學者只好從吉川家的傳書與鹿島神宮的歷史傳說進行發想。最後合情合理地推論出「一之太刀」恐怕含有「咒術」成分在內[7]……不論再怎麼神話自家流祖,作為「武術」流派的宗家恐怕也不樂見這種說法吧。
筆者在無刀取相關的文章[8]裡曾談到,柳生家傳的《兵法家傳書》中特別有提到:「無刀取不是一種技藝,不是一定要奪刀…..而是為了手中無刀時應對持刀對手的一種練習…..」後面接著提到「無刀不是奪刀的技藝(很重要所以講三次),而是要能自由使用各種道具…..手上的扇或竹杖…..不論有刀無刀都能應敵,無刀要談的就是這個。」總之,這是一種練習方式,新陰流藉由這種稽古來培養、鍛鍊修習者的特定素質,而不是刻意去教授某項技藝。刻意為之,豈不成了表演嗎?
如同「無刀取」的傳說,人總是想要看到、把握到一樣具體的事物才會承認其價值,也由此會迷信某些「秘技」、「秘劍」的說法。就像在《太閣立志傳V》裡可以領悟「無刀取」一樣,今天有的古流道館也會在網路上演示「無刀取」。嘛…..遊戲裡都只有六成的成功率,看他們玩得倒是百發百中。
「一之太刀」恐怕也是如此。
扯遠了,還是回到「一之太刀」
依照掌故[9],塚原卜傳十七歲時進行迴國武者修行,十年來未逢敗績,之後回到鹿島神宮參籠千日才悟出了「一之太刀」。都全國打過一輪了,如果還要閉關三年來領悟什麼「天下無敵」的劍法,那格局也未免小了點吧。
吉川常隆在講座中提到:由於明治以後社會環境改變,今天鹿島新當流的槍術、拔刀術等皆以亡佚[10]。若說只要得其形式,該流派的圖譜傳書都還在,會失傳的自然是屬於形式以外的事物。
說到這裡筆者想到一件趣事:有次在網路上看到某流派的薙刀型演武影片。該流派薙刀型裡有一動是打太刀要迴轉一圈再出刀。影片下就有人留言發問「為何要特地轉一圈」,該道館一堆學生跳出來回應「這是為了觀察周圍環境」、「這是為了誘敵,也是為了面對複數敵人時轉換對手」,還有人提出專有名詞說「這叫作『山迴』,是為了利用離心力來出下一刀」等等。回頭再看鹿島新當流宗家直承「一之太刀」早已經失傳了這件事。唉啊,流派不同,品味也是有差別的。
【日本武術軼聞】:
註釋:
[1] 塚原卜傳曾教授過足利將軍劍術之事流傳甚廣,然而今村嘉雄曾比對過當時宮廷與幕府的相關文獻紀載,結果並未發現塚原卜傳相關的紀錄。另外與上泉信綱有關的記事則有數則。今村對此並未多做評論。參考今村嘉雄編《日本武道全集》第二卷。
[2] 根據松岡家的新當流傳書〈天真正伝新当流平法伝脈〉松岡則方為卜傳的弟子,且塚原卜傳晚年是在則方家過世的。參考小池直次郎《鹿嶋誌》p71
[3] 參考《本朝武藝小傳》塚原卜傳部分
[4] 下川潮在《剣道の発達》中提到實際上這種「唯授一人」、「一子相傳」的說法都不太可信,往往會因為人情義理或金錢而有例外。說到底,「秘劍」都已經聲名在外了,哪還有隱密可言。參考《本朝武藝小傳》塚原卜傳部分、下川潮《剣道の発達》pp140-142
[5] 參考酒井利信〈鹿島の剣における一の太刀に関する一考察〉
[6] 引自《武道學研究》2014,46-(3)〈鹿島新当流剣術のわざをみる〉,中文部分為筆者自行翻譯。
[7] 參考酒井利信〈鹿島の剣における一の太刀に関する一考察〉
[8] 無刀取相關事宜可參考筆者的另一篇文章〈柳生新陰流的無刀取〉
[9] 參考《武道學研究》2014,46-(3)〈鹿島新当流剣術のわざをみる〉、《本朝武藝小傳》塚原卜傳部分。
[10] 參考《武道學研究》2014,46-(3)〈鹿島新当流剣術のわざをみ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