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Write in 7 days: Life Stories with Food · Day 7

七日书第四期|第七天-厨房乱码记忆

於寒嬰
·
(edited)
·
IPFS
·
最后一天,乱写一通,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我的母亲喜欢做菜。写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自己极其无耻。母亲,难道不是被逼进厨房的吗?在与她相处的十多年里,我无数次听她细数自己身上的伤疤:拇指上的伤是小学时切番薯切的,血液喷溅,二年级的她冷静地按住伤口,跑到隔壁邻居家,求他们带自己上卫生所;小拇指的伤是更小的时候挑水,水桶滑落磕到的。

但母亲是一个擅长做菜的人。即便平日里暴力、尖酸、喜怒无常,进了厨房,她却变得耐心而极富创造力。又或许,在被生活撕扯得支离破碎前,厨房里那点耐心与创造力才更像她的本性吧。

十多年前,母亲外向,喜欢交友。当时,我们在镇上租了一间小小的宿舍暂住,没有客厅的老房子,窄窄的厨房连着厕所,像个火柴盒。即便逼仄如此,她仍在许多个日夜,喊来五六七八个朋友,各自带着她们的一二三个孩子,十几二十张嘴吵吵嚷嚷七嘴八舌地塞满老式宿舍。儿时的我性格孤僻,两三岁起便常被独留家中。从那时起,我便经常独坐桌前,不吃不喝,发呆画画三四个钟头,这么安静地消磨掉这段空白的自由。不知是天性如此,抑或是后来我有意地将母亲的性格烙印从自身决绝地剔除,我们的性格完全相反。

邀朋友来家中作客,母亲便要掌勺。除了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炸菜粿炸醋肉,各种禽类炖汤,蒸鱼,炣蚝仔,她还擅长复刻下馆子时吃到的复杂菜式:在猪小肠里塞上莲子,两头扎紧,与芋头一起小火慢煲;或是在猪肚里灌上打好的鸡蛋,用棉线密缝封口,加入养脾散炖一锅汤。处理菜市场买来的内脏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母亲翻出内脏的每一处褶皱,用刷子蘸上白醋,仔细刷洗。在平日里,她喜怒无常,常因莫名其妙的原因大吼大叫,情绪崩溃,对我又踢又打。有几次,甚至从厨房拿出菜刀,砍在我小腿上。在记忆里,她仅有的耐心都匀给了厨房。

在被生活侵吞掉精神以前,她对食物有无限的创造力。闽人不包饺子,但母亲从市场买来饺子皮,包入菠萝与搅碎的香蕉,放进油锅滋滋炸成一道小甜品。小时候,去镇上的甜品店吃热带水果做成的班戟是种奢侈消费。于是,菠萝炸饺便是一道能让我向玩伴夸耀好久的菜。

她在什么时候失去了这仅有的热情和耐心呢?被生活诱逼着堕掉两个孩子的时候吗?发现丈夫与姐姐上床,却无人愿意为自己说一句话的时候吗?本该结束侮辱她、贬低她的婚姻时,却被父兄的贪得无厌,县城面子社会的无耻混沌,一次次逼回那无望家庭的时候吗?在常年因郁结与不解,无意识地家暴羞辱女儿,将女儿推远的时候吗?在终于冒死高龄产下儿子以维系婚姻,却惊觉自己无论如何挣扎,都不过是无依无凭地被吸净血液的时候吗?

我真是怕极了重复母亲的命运。幼时起,便有意将自己雕刻成与她相反的模样。她喜欢交友,我便成为学校最孤僻的小孩;她探索多变的菜式,我便强迫症一样每顿只吃一样的饭菜。做菜是所剩不多的,她向我表达爱意的方式,我便将她的爱拒之门外,或是粗暴地倒进塑料袋,扔进垃圾处理厂:就像她曾经一次又一次深夜将我赶出家门,任由小学的我跪在家门口哭泣,任由我承受来往邻里好事眼神的羞辱;就像她曾经为了让吃饭太慢的我“长长记性”,骑车将我一个人扔在垃圾处理厂。

母亲也恨她自己的母亲,无可奈何地发现,原来我们在这点上是相似的,多么讽刺。她鲜有柔情地说着,在学业被外婆断送时,外公曾陪她绕着村庄慢慢走路、散心。可是,那个嫖妓、出轨成性,造成外婆半生痛苦的外公,明明可以在那时坚决地反对外婆的决策,却只是无能地带着十五岁时绝望的母亲“散散心”罢了。可母亲什么都没有,她只能感念外公这点点垂怜。而我呢?在分别写下父母的故事时,发现自己对母亲始终无法温柔起来:为了看见她的处境,我成了一个陌生人,而不再是她的女儿。因此,我可怜她,却无法爱她。

我们在家庭的捆缚下同分一烟斗亲情的幻觉,这么一点幻觉燃尽了,相视惊觉对方是伥,然不知自己也成了伥。这些饭菜,是幻觉吗?父亲似乎是更可怖的人,他有权力,有资本,可他也确实更愧疚、更爱我许多。对我,无论是物质还是情感,他做的都远超他能给的。他承认了我的痛苦,意味着他承认了自己对我带来的伤害,他深受愧疚折辱。可是,母亲是否连反思的资本都没有呢?她那么孤立无援,甚至在被教育唯一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家庭领域都被彻底地否定,父母利用她,丈夫嫌恶她,孩子恨她,意识到错误是否意味着她连自己这一根稻草都舍弃了呢?反思对她而言,是不是太残酷了,是不是动摇了她四十多年生活的根基?扩散开的病症,一旦彻底不可控了,手术只是徒增烦恼。

每日自己煮饭后,仍有很长一段时间延续着只吃同样菜式的习惯。早午餐贝果,晚餐蒸蛋配炖汤,再加个烫生菜。开始蛋奶素饮食后,为了补充足够的营养,我不得不开始从更多样的食物里摄取营养来源,于是只得绞尽脑汁将那些陌生的食材纳入自己单调的饮食体系:植物籽类,坚果类,发酵豆类。

因着探索新食材与新菜式,我开始愿意感受这纯粹的生活趣味。二十一年,第一次承认原来自己身上也存在一点母亲的印记:我像她一样认真地做饭,为做出新奇而复杂的食物而雀跃不已。其实并未刻意向她靠近,如今,比起我需要一个母亲,她更需要一个孩子,或者说,一个真正会爱她的人。

想起和家庭幸福的友聊天时,她提起自己母亲的脾气也不好,但多是被纵出来的。我想起母亲不得不的暴力倾向,她真是绝望了,不知道自己病了,在求生啊。如果一个人造成的伤害,不过是为了求生,又该怎么办呢?

和家里通完电话,看到弟弟,觉得心碎。看着他才刚刚开始的人生,看着家中所有狼狈不堪的成年人,叹一口气,哭不出来。

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成为母亲的孩子,真的不知道。

(写完这些,去了本市的pride parade,慢慢走在队伍边缘,看到前面推着婴儿车的人举着“free mom”的牌子。觉得很对,是啊,mom也是需要被free的。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free mom hug。去年,看到有人在路边举着free mom hug的牌子,心里一揪,上前拥抱,眼泪便欲流出来。而今年,我已经在酷儿情感里获得很多很多、数不清的hug,而我的mom,还被困在那里。比起现在的我,或许她才是那个更需要hug的人。她给我带来太多疼痛,于是我离开她,可是她的疼痛呢?我拿着钱和资源,去到一个能相对安全地经营酷儿爱情的地方,我冲破这吃女人的范式,可我的母亲呢?甚至连今天这一切,都建立在讨巧父亲,拿到钱花的基础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算计,这么多算计。跟在队伍后面走着,想的却都是这些事情。)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於寒嬰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
  • Author
  • More
抉心自食
3 articles

九月节选

在习惯用英文写日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