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即將成為孤兒的孩子們

正宜
·
·
IPFS
·
只要是身為父母,一定充滿了無論如何都想用自己的手守護兒女長大的心情。父親內心充滿了對兒女的愛,卻必須眼睜睜看他們成為孤兒。這的確是讀來心酸的故事,但絕對不是一本陰暗悲傷的書。

永井隆在病榻上寫下的許多文字當中,包括這本「遺孤人間」。

這是一本父親寫給即將成為孤兒的孩子的書信。


妻子在原爆中喪命,自己也因為原子病倒下,和兩個幼兒住在幾坪大的斗室裡,在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的每一天,他寫下這些文字,留給即將成為孤兒的一雙兒女。


只要是身為父母,一定充滿了無論如何都想用自己的手守護兒女長大的心情,但是這樣的心情對於作者永井隆來說,卻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父親內心充滿了對兒女的愛,卻必須眼睜睜看他們成為孤兒。


這的確是讀來心酸的故事,但絕對不是一本陰暗悲傷的書。


相反地,這些文字讀起來充滿盼望,和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


經歷了原爆,和奪去所有體力的病痛,曾經是運動健將和醫學大學教授的永井隆,書寫著常人難以理解的盼望。


花了幾十年心血累積的研究資料,在原爆中化為烏有,“這對我來說,有如被打落地獄般的絕望。但是這種絕望並未持續超過半天,因為我隨即又懷抱一股全新的希望,”身處在原爆現場,他意識到自己身懷任務,研究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原子彈爆炸症,這是身為科學家責無旁貸的責任。


如此擁有堅定信仰的永井隆,面對兒女即將成為孤兒的現實,也只能感到不知所措。


也許我們沒有任何人夠堅強到,可以只依靠自己去面對人生所有的悲傷。


“並不是倚靠信仰,就能抹平孤兒的孤寂,信仰也無法消除苦痛,更去除不了艱辛悲傷。孤寂將永不間斷!痛苦也到處都是。艱辛悲傷始終還是艱辛悲傷。宗教並非鴉片。”


這讓我想到,信仰並不是使我們活在一個否定痛苦或悲傷的虛偽裡面。並不是營造一個彷彿不再有悲傷或恐懼的假象。信仰並不是讓我們去否認所發生的悲劇,彷彿它們並不是悲劇。不是要我們藏起自己的眼淚,假裝堅強。


永井隆說有母親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在母親的面前可以盡情地哭泣,知道一定會得到安慰。住在在孤兒院裡面的孤兒,不知道這種哭泣的滋味。


耶穌說,“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耶穌在說,一個可以承認悲傷的人是幸福的,他知道自己一定會被安慰,可以在愛他的人面前,袒露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


但我們大多數人卻已經遺忘了這種失去已久的幸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到流淚會暴露自己的軟弱,可能招致嘲笑或攻擊,所以學會了隱藏悲傷的情緒。


難過的時候假裝沒事,這樣就是成熟和堅強,於是我們忘記了孩子時盡情哭泣的感受。


“哭出來的話,可以使心胸豁然開朗,像是驟雨過後天上的皎潔月亮一樣。能在想哭的時候哭出來,心中便不會有所壓抑。小孩們所以那樣天真浪漫,就是藉著一次又一次的哭泣來洗滌內心的緣故。”這位父親這樣寫道。


成年人忘記了這種哭泣,不知不覺內心變成了孤兒,累積的憂鬱情緒不斷地凝結,變成了一個不快樂,卻否認自己不快樂的人。


永井隆對自己的孩子說:我知道你們即將成為孤兒,但是,我希望你們不要成為孤兒心態的人。


希望你們知道,難過的時候可以難過,因為有一位永遠的安慰者,他承諾著一種安慰,要給所有哀慟的人。


我在想,或許就連親生的父親或母親,都無法保證這樣的安慰吧!因為我們沒有人真實瞭解另一個人所經歷的,他人的痛苦對我們來說無法真正體會,我們的同情往往帶著成見和誤解,常常是傲慢傷人的。不管我們怎麼樣盡力想要安慰,頂多也只能盡可能地使那樣的安慰,不至於成為另一種傷害。


我們幻想自己能夠安慰或拯救那些傷心的人,所給予的卻是虛假的幫助,最後還責怪對方不知感恩。為什麼孤兒院裡的孤兒不會因為豐衣足食而感激涕零呢?因為他們所失去的親情,無法被物質上的供應彌補,也無法被任何人的情感替代。對於那些失去珍貴事物的人們,我們無法安慰他們說:你所失去的沒有關係喔,可以被輕易取代喔,彷彿他們所失去的毫無價值。


“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這個安慰不能被勉強給予,也不能被勉強接受,所有那些都令人感覺虛假。真正的安慰只能從應許安慰的那一位而來。我們沒有人能拯救誰,沒有人能給予在哀慟中的人真正的安慰,對於失落了珍貴事物,在悲傷中的人們,我們能做的,或許就只有陪伴而已。


腦海中浮現陽台上初春時節出現的兩隻幼鳥,當親鳥外出覓食時,兩隻互相依偎的可愛模樣。

還未長全的羽毛,連眼睛都還沒有完全睜開,只能無助地、瑟縮地彼此倚靠。等待親鳥而感覺孤獨,或是飢餓難耐時,牠們就更加往彼此靠近,相互取暖,一起往巢外仰望著。


即將離開的父親,留給孩子的就是這樣的話:不是你們要堅強,要努力,而是,「你們要彼此相愛。」


你們不會真的成為孤兒,因為安慰者曾經這樣說過:


“我必不撇下你們為孤兒。”


“你們要彼此相愛,要記得你們是天父的兒女。”


我們雖然無法拯救彼此,但卻能像巢中的幼雛緊緊相依,一心等待父母歸來。

這是永井隆“為了尋找答案,絞盡腦汁不停地思索、祈禱、努力著。我將我思考過的事、孩子們做過的事、告訴過孩子們的事、以及孩子們現在還不懂,事先寫下日後還可以閱讀的事,照實地寫在這本書中。”


神為了祂的孩子們,也留下了同樣的一本書。人在聖經中,是否也會看見一位深愛孩子的父親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正宜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鹿野忠雄之跟著高中生去爬山(上)

花磚的故事—1920年代的浪漫

遺忘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