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30之吴楚之间的比分局

尔乐
·
·
IPFS
“其安易持,其未兆而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一。先说记得不太清楚的。

  • 每日回顾是件有长远利益的事情。

  • 可以记录流去的时间,反思的时候,会对会对浪费的时间,产生一种罪恶和愧疚感,有助于之后的改进。

  • 同样可以对事件本身,有详细的记录,以便以后回顾。也可以记录感触比较深的事情。

反省和回顾的过程:

-首先应该大体客观像、详尽的叙述完事情的全过程。

-然后,分析原因。

-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我今天试了试。嗯。。。果然发现,没什么值得记录的。

还有一项是看完后彻底忘记的,刚才回去翻,才又回想起来的。

当面临别人的批评的时候,把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这样即使在很糟的情况下,也能学习到东西。

但是!这样真的太反人类了。有几个人会在面对别人的指责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不是生气、反击,而是反思啊。剥离掉自己的情绪,站在第三方看自己的事情,真的太难了。。。。。

哦,还有一项。

  • 说的是反思或者说回顾,最好从身体、情绪、思维三个层面出发,去优化和改进自己。

自我反省一下,目前好像只是尽量从思维的角度去出发了。

身体方面真的是太懒了,一时真的是很难改掉。

那就再从情绪上,努努力吧。

Seasons - 德国插画师 Lara Paulussen

二。今天看了一篇论及,吴楚之间战争里诡道的论文。花了我好久啊,但看完还是挺有意思的。

  • 首先,吴楚之间的仇恨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源于楚和秦联合后,造成了秦的敌人,晋的敌意,所以支持发展吴国,以此牵扯楚国。所以敌人的朋友还是敌人。消弱敌人的盟友,上策还是从别处下手,否则被敌人的盟友牵制,一定会直接影响对敌的结局。因此,吴楚相当于秦晋推到身前的排头兵。

但是,交战的次数多了,双方各自都承担过惨重的代价之后。哪怕一开始,只是被动向前的局面,到后来,打出来真火,便没有退路了。

  • 论文里聊到的吴楚之间互有胜负,楚善于诱兵,而吴善于袭击。

楚胜的战争大概有:庸浦之战,舟师之战,长岸之战。

而吴胜的战争大概有:鸡父之战,吴灭巢之战,鹊岸之战,房钟之战,豫章之战。

只是罗列的话,总归是记不住的,但胜负的顺序,有些意思。

  1. 首先呢,是公元前570年,楚去袭击舒鸠,吴拦腰斩断楚军,然后擒住了楚大将邓廖。楚-1

  2. 然后呢,吴又趁者楚共王发丧的时候,攻楚,结果被引诱,败于庸浦。吴-1

  3. 再之后,楚又去打舒鸠,所谓在哪倒下,要在哪站起来。吴去救。所谓招不在老,好用就行,然后吴军又被楚引诱,最后败于舟师。吴-1

  4. 之后,吴王诸樊不甘心,又去攻楚,却阴沟里翻船,在巢被射死。吴-1

按故事的发展来说,吴-3分了,再不涨回来点,不肯定输嘛。

5. 果不然,公元前537-529,吴赢了楚三场:鹊岸之战,房钟之战,豫章之战。把比分追平为 0:-1

那接下去,肯定要楚胜了呀,不然,不就不平衡了嘛

6. 公元前525年,楚大胜吴于长岸之战。俘虏了余皇。吴-1,至此比分拉平。

至此总结来讲,吴是属于学习性国家,从一开始的三连败,到后来的胜利。哪怕最后被找回了一次场子,也预示着吴国属于潜力股。

7. 于是,在公元前519年的时候,吴发挥聪明才智,在鸡父之战中战胜了楚国。

在之后,哪怕只是在驱赶楚平王的途中,都能顺便灭巢,或者事先图谋灭巢报仇。

8. 再再之后,便是公元前506年的伐楚入郢了。

我原以为至此,楚国-2分,得是被灭国了,但后来看好像并不是,因为谁的支持的,并没有覆国。

-所以,笑到最后的,才是笑的最好的。倒也是真的没错,只是端看从哪个节点看了。

再聊一下,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所以如果把这里套在晋国身上合理吗?

晋国的目的,一定是通过削弱秦国的盟友楚国,而达到消弱秦国的目的。

所以他并没有直接派兵去攻打楚国,而是扶持吴国,驱使吴国的士兵,而不是自身参与与之战斗。潜在的拔除楚的城池/秦的势力,而不是硬攻下来。

通过吴楚之间的仇恨,快速的拖住甚至是拖垮楚国。

而省下自己的力气,全力与天下其他与之旗鼓相当的对手,去抗衡。挣得利益最大化。

嗯。。。后来好像有个成语 秦晋之好,那按理说秦晋应该是一边的吧。那以上就纯属胡言乱语。

Vanessa Gillings - 美国插画师 Vanessa Gillings

  • 还看到一个很有意思,又有些不太理解的。

“其安易持,其未兆而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所以便于记忆,可以理解为叛乱吗?

当局面平静安定的时候,于执政者来说,是容易保持的。

但是,同时要随时警惕,居安思危的提防,哪怕是没有苗头的或者小小苗头的叛乱。

趁着,叛乱分子情绪脆弱,实力不够的时候,更容易除去。

至于随从之人,趁着人数不多,太过微小的时候,更容易打散。

从还没有的时候,随时准备着。在还没开始乱的时候,抓紧治理它。

好像古时大部分的治理成功的叛乱,是不是都是大概的步骤啊。

古代帝王,都对谋反者设立严刑,甚至于很多 为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谓之其未兆而谋。

所谓的那些“心慈手软”的,也多半“只究首恶”,放过从者。也不算放过吧,大概就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之类的。

Life on Our Planet - Netflix 纪录片《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就这样吧。。。今天没有特别好看的图片。。。。就不晚安了。。。

因为要去吃夜宵。。。饿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