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戶數的重要性

grace wang
·
·
IPFS
·
少於100戶不要買,多於500戶也不要買,最棒的區間是300戶左右。

以前住公寓不知道,搬到社區住才知道戶數多寡的重要性,朋友新買在新北淡水,戶數約900左右,新成立的管委會,無一不是想搶破頭擠進去想當委員的,戶數多,管理費也多,當然,油水也多。

我住的老社區已經20年了,總戶數不到100戶,是市區少有的一層2戶電梯華廈(僅7層樓),管理費少的可憐(一坪$50),連定存都只有100萬,社區住戶說好每年輪流做委員,但其實就那幾個人在做,有時候想要做點什麼改變,但一想到需要花錢就放棄了。

最要緊的還是社區比較老,有很多東西需要開始修繕,雖然我們電梯每個月都有保養,但是已經20年沒有換過電梯,對講機、監視器也都老舊,但要漲價大家都反對,管委會也很兩難。

新上任的主委做了很多事,被戲稱為「最會花錢的主委」,他認為從他這一任期開始改變,也未雨綢繆想要漲管理費,畢竟現在萬物齊漲,近期開了社區大會,要大家投票決定漲管理費用,結果投票單上只有2個選項(漲20元 或 漲30元),讓大家很不滿,認為沒有「不漲價」的選項,這個作法是很聰明,很可惜出席的人數不到法定的1/2,最後沒有投票就解散,會後,我留下來與主委和財委討論,我認為漲價不是不行,但他們把漲價這件事的原因,寫的太過於籠統,好像只是為了漲而漲,應該要把未來有可能的支出列上去,例如電梯依法規25-30年要更換,我們社區已經20年,一部電梯目前市價約100萬,如果6部電梯都要汰換,等於要有600萬的支出,調漲管理費後,應把每月收到的管理費一部分提撥當作公共基金,我想這樣的做法會得到比較多住戶的支持。

當天開社區大會時,有人一進來就大聲嚷嚷的說,「主委都在亂花錢,亂七八糟」,而那種人就是很會罵,但要他做委員的時候跑的不見蹤影的那種人。

回頭來說,如果當初社區戶數有300戶,每個月收取的管理費,也就不至於那麼少,現在我的朋友要買房子,都一律建議千萬不要買戶數少的,因為有可能連一個像樣的管理員都請不起,連電梯保養都成問題,最後整個社區變的很可怕。

但住戶少還是有好處的,一層二戶皆為中坪數(29-38坪),沒有那種小套房式的租客(現在新房子都是一層7戶,坪數混賣),所以住戶相對單純,也不太會有奇奇怪怪的人混進來社區,有些人甚至在這個社區擁有3-4戶,大部分的住戶皆為退休或是小家庭(小孩都是高中生或大學生),中庭大部分時間都很安靜,不太會吵鬧,所以比起動輒900戶的那種超大型社區來說,還是蠻清淨的。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