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 35|盤點市面全部六本中史教科書 89 民運如何寫?

香港紀事
·
·
IPFS
·
初中教育,可能是一代代未經歷八九民運的年輕人,認識六四的起點。當六四變成「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個別日子」,教科書現在是如何教六四?已於市面有售的初中中史科適用書目,全港現有六本,《集誌社》檢視全部書目內容,全在「改革開放」章節提及六四事件,篇幅由最少的 110字、到最多有一頁。有四本教科書引述官方或民間數字,提到當年有傷亡,有兩本教科書則完全沒提及。
《集誌社》盤點市面全部初中中史教科書(中三),看看它們如何寫 89 民運和六四。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陳萃屏

初中教育,可能是一代代未經歷八九民運的年輕人,認識六四的起點。當六四變成「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個別日子」,教科書現在是如何教六四?已於市面有售的初中中史科適用書目,全港現有六本,《集誌社》檢視全部書目內容,全在「改革開放」章節提及六四事件,篇幅由最少的 110字、到最多有一頁。有四本教科書引述官方或民間數字,提到當年有傷亡,有兩本教科書則完全沒提及。

至於香港人有關八九民運或六四的參與,如 89 年 5.28 150 萬人大遊行聲援民運、支聯會舉辦維園燭光集會,六本教科書則完全沒有提及這段香港史。前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質疑,教科書一直「淡化」六四歷史,不將港人參與收錄其中;他憂慮現時香港沒法公開悼念六四,加上教科書輕描淡寫,香港年輕人或步內地後塵「慢慢就唔知呢件事」。

教育局在 2018 年中公布初中中國歷史科修訂課程指引和大綱,中三課程要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發展及改革開放;當年修訂把香港史剔出獨立課題,綱要不提八九六四、六七暴動等重要事件,惹來爭議。時任教育局長楊潤雄指課綱向來毋須將每件歷史事件列出,教科書會自行涵蓋六四等。

現時初中中史書如何描述和教六四?根據教育局教科書適用書目表,初中中史科共有七套印刷教科書,除一套「尚未有印行本」未在市面發售,記者購得其餘六套、下學年仍適用的二手初中中史教科書,比對各出版社涉及八九民運及六四內容。

六教科書篇幅由 110 至 460 字 兩書印解放軍入天安門照片

六套書由四間出版社出版,分別為齡記、教育圖書、雅集、現代教育。四出版社描寫六四事件的篇幅(包括內文、檔案及附註),由最少的 110 字至最多一頁的 460 多字。有關八九民運的訴求和成因,如「反腐敗反官倒」、「學生發悼念胡耀邦逝世」,六本書全部有提及。全部書有提到軍隊在天安門廣場清場,有四本用「武力驅散」、其餘兩本各用「解放軍清場」或「軍隊驅散」;其中現代的兩本書附有六四清晨,「解放軍進入天安門廣場情形」照片。

現代教育的《現代初中中國歷史 (第二版)》附有多幅89民運相片,包括64清晨解放軍進入天安門廣場情形。

兩書引官方文件稱 200 餘人死亡 兩書完全不提傷亡

在描述六四事件傷亡方面,有兩本教科書用「釀成流血傷亡」字眼、兩本寫「釀成傷亡」。這四本書中,一本引述引述官方文件「200餘人死亡」;兩本引述美國哈佛大學學者傅高義撰寫《鄧小平時代》遇害者數字「約 300 至 2600 之間」;一本兼引官方的「200餘人」及「外界認為不少於二千人」。

有兩本書完全無提及事件造成傷亡。分別為教育圖書的《活學中國歷史》、及雅集的《新編中國史旅程》,這兩本書同時沒附有八九民運和六四的任何資料圖片。

書本形容中央出動解放軍「把運動平息」

其中,教育圖書《活學中國歷史》在六本書中,以最少字數的 110 字描述六四,標題為「改革開放的波折及對改革的堅持」。內文提到 80 年代改革開放下衍生貪腐等問題,1989年學生和市民自發悼念逝世的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觸發了反腐敗、反「官倒」民眾運動。之後中央在六四「出動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清場,把運動平息」。書本沒有提到清場造成傷亡,僅指處理手法引來國際社會的猛烈迴響,引發對改革開放的討論。

教育圖書《活學中國歷史》提及中央出動解放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清場,把運動平息」,沒提及傷亡。
雅集的《新編中國史旅程》指「解放軍以武力驅散天安門廣場的群眾」,同樣沒提傷亡情況和數字。

雅集出版社的《新編中國史旅程》,在有關改革開放問題「貪污腐敗嚴重」的段落,用 118 字提及學生和市民悼念胡耀邦病逝,演變成要求民主改革運動,六四「解放軍以武力驅散天安門廣場的群眾」,沒提任何傷亡情況和數字。

至於齡記與現代教育,則各出版 2 套中史書。齡記的《亮點中國史》及《新探索中國史》,形容六四凌晨「軍隊以武力驅散支援學生的群眾釀成流血傷亡」,《亮點》引述官方公布死亡數字為「200 餘人」、外界認為「不少於二千人」;《新探索》則只引述官方數字,又附有當時學生領袖王丹及吾爾開希的現場照片。

齡記的《新探索中國史》附有集會、悼胡耀邦以及學生領袖吾爾開希、王丹在現場的照片。

現代教育的《現代初中中國歷史 (第二版)》及《現代智趣中國歷史》就指「中央政府始終沒正式公布傷亡人數」,引述哈佛大學學者傅高義撰寫的《鄧小平時代》一書所寫遇害者數字,即 300 至 2600 之間;兩套課本均印有「民主女神像」及六四清晨裝甲車進入天安門廣場照片,前者更點名總理李鵬宣布戒嚴,調派軍隊進入北京。

現代教育的《現代初中中國歷史 (第二版)》附有民主女神像、解放軍入廣場等照片。

香港 150 萬人遊行、維園燭光無影蹤

值得留意的是,六套中史書全沒有提及港人參與 89 民運的任何事件,如 89 年 5 月 28 日曾有 150 萬港人參與的「全球華人民主大遊行」、以及自 1990年起由支聯會舉辨的維園燭光集會,所有書本皆隻字不提。

前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批評,香港教科書一直都在「淡化」六四歷史,最事件發生首十年因被指是「剛發生」、沒載入教科書,到事隔十年後也只是輕描淡寫;他又質疑出版社是否因政治敏感,而不收錄港人有關 8964 的參與。蔡耀昌舉例指,如聲援北京學生遊行,有 150 萬人參與是重要的香港歷史,「當時香港人對件事係全民關注」;他又指六四後,香港持續三十年,有十多、二十萬人參與維園燭光集會,應要記載:「每年集會令呢件事 30 年來沒被遺忘,都因為香港的持續參與,令內地嘅新一代知呢件事。」

蔡耀昌指,支聯會舉辦的維園燭光集會持續30年,應被記載;所有中史教科書皆未有提及港人參與 89 民運的任何事件。

蔡耀昌指現時香港民間沒法公開悼念六四,教科書又輕描淡寫,擔心學生日後會不知道 89 民運和六四事件。他回想起十年前回到內地的經驗,指當時內地年輕人已不知六四,憂香港年輕人或會步內地後塵,「慢慢就唔知呢件事」 。


集誌社檔案:中史科課程指引大綱修訂爭議

教育局在 2016 年就初中史科課程修訂展開諮詢,當時有意見認為當局在綱要,刻意刪去「六七暴動」、公屋改革、「六四事件」等重要歷史事件,使香港發展成為中國歷史附庸,課程只強調盛世和民族融和。局方當時反駁指「中史課程自然以國家歷史發展為主線」,又舉例指,六四事件於當時課程指引同樣沒被列出,但教科書一直有涵蓋有關內容。

2017年,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翠華被媒體問到為什麼新課程沒列出「六四」事件和「六七」暴動時,回應指「不會將「雞毛蒜皮」(事件)列入(綱要)」,強調「中華千年歷史難以巨細無遺放進課綱」。到 2018 年課程修訂出爐,香港史被剔出獨立課題惹質疑;時任局長楊潤雄回應指香港史仍維持一成比例、沒政治考慮,很多教科書會自行涵蓋六四事件。

直至2022年,新學年中三中史科使用修訂版教科書。部分傳媒報道和比對出版社書籍,發現有關六七暴動和六四等較大爭議事件篇幅有所改動,如有出版社刪去天安門廣場集會絕食的照片、有書本未提六四死傷人數等。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