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與「食物」的相處之道

Mun Is Writing
·
(edited)
·
IPFS
·
與「食物」的距離,依然隔著「熱量」兩個字,依然學習如何在兩者,以及在人生的某個時刻裡,能留有1張"炫腹"照的期許中取得平衡。

站在早餐店外,靜靜看著點餐櫃檯上方店家那手繪(寫)的菜單,邊默默唸著菜單上玲瑯滿目的各式餐點名稱,邊想著-"今日早餐吃什麼?"、"芋泥油條蛋捲,光聽名字就"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那就決定是...老樣子吧"。

"老闆,要一份燻雞蛋吐司,吐司要換全麥,然後什麼醬都不要塗,豆漿有無糖的嗎?"

心中所唸與口中所點是兩一回事,菜單上「唸」起來讓人垂涎的「美味」總是排在下一次,「芋泥油條蛋捲,光聽名字就"看"起來好好吃」接的下一句也總是"但熱量應該很高吧"


拿著未拆封的那罐「牛乳鮮奶棒」,習慣性地轉至背面,檢視著罐身上的營養標示成份;

「...(1)蛋白質-每份2.5公克、(2)脂肪-每份2.9公克、(3)碳水化合物-每份16.9公克;(4)熱量-每份103.5大卡、本包裝含10份...」

”每份熱量等於103.5大卡,包裝含10份的話,表示整罐的熱量就是103.5大卡乘以10份,等於1035大卡;然後一罐共計有...32支(目測)?,每支熱量就是等於32.3大卡"。

唔,所以每日最多只能吃不超過3支


還有還有...

想吃鹽酥雞的夜晚,從下定決心起-"好,今晚就要來點鹽酥雞",到猶豫不決時-"額...真的要吃嗎?還是點烤肉串好了,非油炸類是不是比較健康?"、最後拍板敲定的卻是-"大夜晚吃宵夜脂肪好像又更容易囤積,還是擇日吧"。

路經麵包剛出爐,麵包香四溢的烘培店外,隔著玻璃落地窗往裡看,想著"好吃的食物熱量卻這麼高會不會有些不公平呢?"。紅豆麵包、乳酪小蛋糕、肉桂卷、司康還有蛋撻...都只能僅止於店門內,人站店外"望包止渴"地吞了吞小口水後轉身離開。

上班日有星X克當下午茶的小確幸時刻,同事朋友們點的多是「焦糖瑪琪朵」、「白巧克力那堤」等大眾選項時,「茶瓦納英式早餐紅茶」是個人選擇。"在星X克點紅茶這樣好嗎?"-不禁會如是想,對星X克紅茶無意見,只是當下想喝的其實是那杯「抹茶奶霜星冰樂」


就這樣,那段曾努力追求所謂「標準」體態的日子,與食物的關係,大致如上,與食物的距離,隔著「熱量」兩個字。

因為「熱量」,總是對想要嚐鮮的美味說"下一次";因為「熱量」,對每份餐點都竭盡所能地計算著所能估算的熱量值,似乎唯有經由確切的「計算」,才能讓自己安心且放心地享用這些餐點。偶爾得以放縱,酒足飯飽一番後,接續演出的會是對自身的「自責」戲碼,"吃太多"、"努力執行的飲食控制都被(自己)浪費"等話語開始在腦中亂竄,隨之而來的就是那「自我否定感」

自詡是「吃貨」那想吃時而吃不得的「自我抑制」常讓人進入「天人交戰」模式,不斷地在「吃與不吃」間說服又推翻自己,耗費心力;真要放開來吃,完食後卻又陷進那「愧疚感」的漩渦裡,處在「對食物克制卻又有所渴望」的焦慮間,來回擺盪。


"這個過程很長,也可能是一輩子的事,真的很靠意志力,如果達標了,那然後呢?"

某日突發地在量測完的身體數據結果標上的空白處寫下這段註記;"是一輩子的事啊,那往後好幾十年(有幸的話)也要與「熱量」打交道,與其斤斤計較直到不曉得哪時候才會消停嗎?"

這才意識,「如果是真想持續這事,那達標後並非代表完事,它可以是一輩子的事」

所謂「真想持續」,是不再為配合體重計上的數值,或迎合社會對體型(態)的審美標準與追求而「持續」;而是某天忽然想體會"有腹可炫"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然後開始去嘗試執行的那種「持續」。前者出發點是他者,後者出發點是自己,出發點不同,目的地也大不相同。

懂得察覺及正視自己的想法與需求,內心始會甘之如飴,也才有真正的「享受感」。


既然「出發點」始於自己,選擇何時開始與結束,決定權也握在自身手裡;允許週末假日裡的開懷吃喝、選擇今日躺平耍廢不進健身館,接受"not perfect(不完美)"的存在;這如真是「一輩子」的事,不會因為某週末的午餐吃了整份大披薩而毀了前面的付出、也不會因為某日在健身館比平常多待兩個小時,就不再有它(運動)的事。

日常生活裡持續進行的事,比等到某個時刻才選擇去執行;前者重要太多了,凡事累積。

節錄及分享一位YouTuber Linda Sun的語錄-

「...so just be kind to yourself, your body, and your mind, because that what you deserve, you deserve to enjoy food, to enjoy exercise, you deserve to live a life that's not revolved around those two things...」


與「食物」的距離,依然隔著「熱量」兩個字,依然學習如何在兩者,以及在人生的某個時刻裡,能留有1張"炫腹"照的期許中取得平衡

但從早餐剛吃了份烤雞腿蛋吐司,也想著待會到星巴克把那張"巧克力可可碎片星冰樂"的兌換卷用掉的安排來看,目前與「食物」的關係,應該是挺不錯的。


餓...就放心吃吧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Mun Is Writing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 Author
  • More

夏旅•東京隨記

2023 馬特市年度問卷_體驗的一年

那場「改變我人生的旅行」座談會 •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