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受困 藝術爆發
「未試過有這麼多機會!」數月前,一個香港八十後藝術家雀躍分享過去三年,一雙眼睛閃爍著喜悅。
齊亮畫廊自2013年創辦以來,一直推介香港藝術家,創辦人鍾臻智今年在Affordable Art Fair忙著招呼參觀者,聽見我問香港藝術家的情況,毫不猶豫用斬釘截鐵的聲線道:「多謝Covid!」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十年辛勞,終於有較明朗的前景。
有人指,通關是對香港藝術家的考驗,要觀察藏家會否重投外國藝術家懷抱。不過,鍾臻智認為,過去三年,多了人認識香港藝術家,他們會繼續留意,例如其畫廊獲邀在北角一個商場辦展覽,和更廣大市民接觸。
此外,通關後畫廊也可以主動帶藝術家去其他地方參展,例如:台北、上海、峇里,有內地人買入畫廊藝術家的作品。今年齊亮畫廊踏入新階段。
「過去,我們集中推介香港藝術家,如今和國際畫廊合作,把我們的藝術家向外國介紹,同時把外國新星帶來香港。」
嚴苛的出入境防疫措施令香港與外面的世界隔絕,外國藝術家不來港、藝展受影響、消閒娛樂場所不准開、博物館關門……困在此城的藝術愛好者,多了造訪城內的畫廊——三年疫情期間,畫廊照常開門——無形中多了時間瞭解本地藝術和藝術家。而本地藝術品價錢較可負擔,一位資深畫廊東主說,香港人把原本用來旅行的錢用來買藝術品。
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是其中一間在疫情期間如常營業的畫廊,Angela Li正是李安姿,開了畫廊十五年。對於香港藝術的蓬勃景像,她指出香港年輕藝術家的水平近年也在提高,而且部分本地藏家有心支持本地藝術家——令我想起香港人慣說的「剛剛遇上啱啱」,各項條件成熟的時機湊巧相若,造就這幾年香港藝術品銷售爆發。李安姿的香港藝術家展覽反應甚佳,有幾次全部作品售出。嘉圖現代藝術和方由美術在今年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展出的香港當代藝術家作品,銷售不俗。
因應市場,香港畫廊和藝展對香港藝術的注視提高。據我觀察,除了近三年的港產初創畫廊,歷史較久的畫廊即使有介紹香港藝術家,多以大師級人馬為主,不然就是大陸或外國藝術家為主力,像嘉圖全心全意推動香港當代藝術的畫廊絕無僅有;惟近年畫廊漸漸多了年輕香港藝術家的名字,甚至過半;或者如畫廊界人士所說,疫情令畫廊東主困在香港,他們因而多了留意本土藝術家和新秀。親民的Affordable Art Fair,獲本地畫廊讚賞支持香港藝術,Art Central也多了突出香港藝術家。
香港畫廊協會早前表示,有見於本地藝術收藏家重現,部分大畫廊擴展空間及活動來滿足藏家,例如Rossi & Rossi、de Sarthe和布朗畫廊(Ben Brown Fine Arts)。布朗畫廊刻下舉辦展覽「浮世」(The Floating World),將首次同台呈獻本地藝術家鄭婷婷、何博欣、李寧、王思遨和忻慧妍的作品,他們不約而同全是九十後。
布朗畫廊表示,這不是首次展出香港藝術家作品,向來一年辦數次香港藝術家展覽,而「浮世」是香港畫廊協會(HKAGA)暑期活動的一部分,旨在連結本地策展人和畫廊,突出本地藝術人才,促進香港藝術界的發展。
負責「浮世」的獨立策展人陳子澂說,香港藝術家一直獲注視,不時在外國有展覽,惟本港藝術學校增多後,包括中大、浸大、香港藝術學院等,人才增加;而且,疫情期間,藝術家在港時間久了,多了互相對話。
另一方面,在外國出生、長大或讀書的藝術家返回香港這個家,豐富了藝術風格和類型。王思遨(Nicole)在香港出生、長大,中學時期已想走創作之路,二零一二年於英國諾丁咸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取得藝術學士學位,是次她參展的作品是”On How to Say Goodbye“,動物標本是創作材料之一,在本地藝術中極為罕見。她的工作室位於火炭。
拍賣價是藝術家身價的指標——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藝術品始終不能避談價錢;躋身拍賣品行列,是一種認同,以前入拍賣之列的香港藝術家是大師級,罕有七、八十後香港人,惟近年屢有年輕臉孔,包括李傑、鄭婷婷、⿈進曦等,部分成績出人意表。⿈進曦一九八六年香港出生、中文大學畢業,去年首度有作品登拍賣場,油畫作品《大東山(從伯公抝到梅窩碼頭)》由香港佳士得去年十二月拍賣,估價十萬至十五萬港元,成交價(連佣金)高達一百零七萬港元,是估價上限的四倍多!此畫原藏家購自安全口畫廊。
移民 帶香港藝術品同行
近年香港劇變,移民潮未止,對舊香港的惦念有增無減,為藝術家製造意想不到的機會,好些香港人買下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燕譽堂負責人蔣美玲說,陶傑持續以獅子山、維多利亞港、離島為主題畫下多幅水墨和素描,吸引不少買家。另一間畫廊也見類似景況,港人移民,買下香港風物的畫作同赴他國;另有些買家是較成熟的港人,收藏不復見的香港。
陶傑(真名:曹捷)二零二一年水墨畫《花園道》,香港蘇富比估價一萬至二萬港元,成交價逾六萬九千港元。
著名詞人林夕雖已移居台灣,但香港人對他的感情甚深,喜歡他的詞,故亦吸引藏家。他二〇二二年作品彩墨紙本《任我行》,香港蘇富比估價二萬至四萬港元,今年二月拍賣成交價十二萬七千元。
回顧歷史,偉大、經典的作品往往誕生於動盪時代,例如畢加索的”Guernica”涉及西班牙內戰。張曉剛的《血緣系列》令人想起中國三十年文革;岳敏君的「擘大口笑臉人」,源於中國九十年代初消費主義興起及經濟改革。有關作品售價最少七位數。
動盪 更觸動創作
藝術家一定敏感,香港處於前所未有的歷史轉變,一定激發香港藝術家的創作,藝術業人士說,藝術家的創作未必直接和政治有關,但一定有想表達的東西和感受,尤其二零一九年社會運動期間就讀大學的藝術家,必定受到很大衝擊。從藝術角度,一九年後的作品受人期待;從投資角度,一九年後的作品誘人,據知已有人留意。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