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工傷|判罰資料庫 統計五年近200判刑 一條人命最低罰 $4500

香港紀事
·
·
IPFS
·
《集誌社》記者翻查過去五年,共 197 宗致命工傷的判刑紀錄,發現從未判過最高罰款,最低一宗罰款個案涉工人墮樓,承建商只被罰 $4500。統計資料顯示,有十公司屢涉致命意外,其中金門建築被定罪次數最多,有五次被定罪,涉五宗意外,釀五死七傷,共被罰款 52.9 萬元。金門現時被發展局取消投標資格至明年初。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

攝影|梁文熙

前年十月,地盤清潔女工許秀蝶,從工地七米高處意外墮斃。秀蝶的姐姐(許女士)接到電話,馬上乘車趕赴醫院,途中因馬拉松賽事塞車。她緊握電話,凝望車窗外,公路上車龍不見盡頭,「堵得很長很長…」,這一幕,在她腦海縈繞未散。

事隔一年半,至上月 24 日,涉事的承建商「金門建築」和「振輝建築」,被判違反職安例罪成。一條人命,兩間公司分別被罰款八萬元及三萬元。許女士得知裁決結果,哭成淚人,她控訴:「這種家庭,天都塌下來了……政府還判他們那一點點錢?乾脆不用判了!」

立法會在上月通過修訂《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將最高罰則由 50 萬元增至 1000 萬,但新修例在4 月 28 日才刊憲正式生效。秀蝶的個案,仍是以舊罰則判刑,許女士慨嘆,修例為時太晚。

《集誌社》記者翻查過去五年,共 197 宗致命工傷的判刑紀錄,發現從未判過最高罰款,最低一宗罰款個案涉工人墮樓,承建商只被罰 $4500。統計資料顯示,有十公司屢涉致命意外,其中金門建築被定罪次數最多,有五次被定罪,涉五宗意外,釀五死七傷,共被罰款 52.9 萬元。金門現時被發展局取消投標資格至明年初。
圖片來源:集誌社

46 歲清潔女工 七米高墮下亡

2021 年 10 月 24 日,將軍澳工業邨一個建築地盤內,46 歲清潔女工許秀蝶,清理完廢料,按管工指示拍照記錄,她踏上一塊未能受力的防火板,從七米高工作地點墮進空洞致死。

與秀蝶相依多年的姐姐許女士向《集誌社》訴說,當日意外位置沒有安全提示,也沒有防護欄,「就算不是我妹出事,也會是別人出事,只是我妹妹運氣太差。」

許女士與年紀相若的妹妹自小關係甚好,「妹妹上班遇到什麼事,都會打給我講,現在沒人跟我聊天了…。」意外那天,是她人生最漫長一天。她至今未忘,早上接到朋友電話,說妹妹出了意外,她趕到醫院,途中卻遇上馬拉松賽事,塞車塞了很久,「堵得很長很長…這種痛,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

工人許秀蝶 2021 年在建築地盤內,從七米高工作地點墮進空洞致死,兩承建商4月底被判罰各八萬和三萬元。(圖片來源:集誌社)

承建商罰八萬、三萬 家屬:跟沒判一樣

承建商「金門」和「振輝」被控違反職安例,許女士因仍有餘悸,不敢到庭旁聽。案件近日結案,兩個公司分別被罰款八萬元及三萬元,許女士得知裁決結果,多日精神恍惚,慨嘆一條人命僅值數萬元。

「有判跟沒判一樣!」她控訴,意外是工地安全措施不足所致,不滿刑罰太輕。她一再哽咽:「我爸已經八十幾歲,我們一講到她,都是很傷心,白頭人送黑頭人。這種家庭,天都塌下來了……政府還判他們那一點點錢?幹脆不用判了,不用錢了!」

197 裁決平均罰 7.7 萬 金門建築屢犯

《集誌社》記者根據勞工處新聞公布,統計由 2018 年至 2023 年 4 月,致命工業意外的職安例法庭判例。數據顯示過去五年, 共有 197 次致命工傷的法庭裁決,涉 106 宗意外、奪去109 位工人性命,平均每宗判例罰款 $77,406,無一個案被罰款 50 萬元最高刑罰,只有一名僱員曾被判監兩周。

罰款最低的一宗個案,在 2018 年 4 月發生,涉及觀塘樓宇翻新地盤,一名工人在竹棚清理廢料期間墮樓死亡。2019 年,涉事承建商建業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被控一罪 ,罰款 4,500 元。

此外,金門建築捲入五宗致命意外、釀五死七傷,被定罪五次,合共被罰款 52.9 萬元,也無人被判監。「金門」的定罪次數,為各承建商之中最多,而秀蝶的個案,是「金門」最近一次被定罪。

2018年至今每宗致命工傷罰款紀錄-持續更新|集誌社製圖

最高罰款增至1000萬元 家屬嘆為時太晚

超過 20 年未有修訂的職安例,自 2020 年底初次諮詢,經過立法會審議近十個月,終在上月通過修例。修例後罰則提高,嚴重罪行可作公訴,最高罰則由 50 萬元增至 1000 萬元,此金額比最初政府提議的 5000 萬元低。

勞工處回覆查詢表示,修例於 4 月 28日刊憲後生效,無追溯力和寬限期,新罰則不適用於條例刊憲前已接獲告票的被告,以及目前已被提訊、但法庭未作出判刑的職安健案件。

許女士形容,過去罰款數字像說明工人性命「一文不值」,對活著的人來說是傷痛,「根本沒有阻嚇!判頭怎會做好安全?」妹妹的案件,未能趕以新例裁決,她慨嘆,修例「太晚了,真的很晚!」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說 ,判罰數字對家屬如二次傷害,指職安例 20 年來未作修訂,期間工業意外頻生,證明未有阻嚇作用。她認為,承建商較有資源應付訴訟,「見罰得咁低,又再來過」,相信修例後可使承建商更謹慎和重視職安。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指 ,判罰數字對家屬如二次傷害,希望職安例修訂後令承建商更謹慎和重視職安。(圖片來源:集誌社)

十間公司曾重犯 三公司釀 11 死 14 傷

這 197 宗涉及致命意外的裁決,有 148 間公司被定罪,當中 10 間公司曾多於一次被定罪。香港寶嘉建築有限公司和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各被定罪四次,僅次於「金門」,分別被罰款 47.95 萬元及 39.45 萬元 ,當中同涉 2014 年一宗赤鱲角起重橋架系統倒塌意外、以及兩宗港珠澳大橋工程意外。金門、中國港灣、寶嘉三間重犯最多的公司,共涉及十宗意外,釀 11 死 14 傷。

翻查建築署網頁,目前有 59 個由建築署負責執行、興建中的基本工程項目,由 31 個承建商包辦,當中近八成公司( 24 間)有職安例定罪紀錄,分別有 11 間公司涉及致命工業意外,13 間控罪則不涉致命意外、如被指「沒有確保在工作地方提供及/或維修安全進出口」等。

發展局「停賽」規則加辣 「金門」被停投標至明年一月

發展局去年 11 月 23 日更新《承建商管理手冊》,加強規管發生「嚴重事故」,或違反工地安全相關法例而被定罪的認可承建商,包括暫停有關承建商競投工務工程。倘承建商在截標後至批出合約前,被暫停投標資格,其標書將不被接納,並將被規管的承建商及其規管類別,在發展局網頁標示。 

根據《承建商管理手冊》,「嚴重事故」包括指有人喪生、嚴重身體受傷、對附近工程或財產造成損害等,事故後會展開小組研訊,判斷是否「停賽」,停賽期將按責任程度,由 2 個月至 12 個月不等。

現時發展局網頁顯示,有九間公司因嚴重意外或工地安全紀錄欠佳而取消投標資格,例如「金門」被取消建築項目的投標資格至 2024 年 1 月 20 日;另外,涉及去年九月安達臣道天秤意外的精進建築有限公司,亦被取消建築項目和道路及渠務項目的投標資格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發展局回覆《集誌社》查詢表示,由更新《手冊》後至今,曾對八間「認可名冊」上的承建商,因工地發生嚴重事故展開研訊,並已採取規管行動,暫時取消他們的工務工程投標資格,亦已在網頁標示相關資訊。

《集誌社》根據《手冊》生效後的法庭判例及新聞,找到七間承建商曾於地盤發生致命意外或被定罪,但局方網頁未標示停賽。發展局回覆指,該七間承建商當中,勞工處已完成調查的個案,已按機制研訊並已完成規管,其餘的事故則仍在調查和跟進。

兩公營機構跟局方指引 市建局要求承建商交意外紀錄

發展局的「停賽」罰則,其他公營機構又會否仿效?《集誌社》另向六個負責建築項目的機構查詢,市建局指有參考政府發布予業界的最新指引,並自上月起,在工程標書內,列明入標承辦商須提交在過往六個月涉嚴重工地安全意外紀錄,及正進行的工業安全訴訟案件詳情,由市建局詳細審閱。市建局表示,自措施實施以來,未有承建商因工地安全表現不合規格而被開除入圍名單,或標書不獲接納。

圖片來源:集誌社

醫管局表示,已跟隨政府工務技術通告和《承建商管理手冊》,在招標時加入指引,並會就投標承建商與發展局確認其資格。機管局指,會按照既定及嚴謹的採購政策選擇工程承辦商,評核時會考慮投標者有否嚴重事故,或違反工地安全法例而被定罪。

港鐵表示,在甄選工程項目承建商方面具備完善機制,包括將安全表現納入考量,在項目施工期間,港鐵會密切監察承建商的安全表現,確保符合法例及合約要求。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示,十分重視工地安全,工程招標時一向有參考政府的認可承建商和供應商名冊,並支持政府加強規管承建商,以提升工地安全。《集誌社》亦有向房協查詢,未獲回覆。

承建商:停標添經營壓力

發展局認可承建商「德材建築工程」主席、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說,發展局審核投標一向有職安要求,最新規管是重申落標至批出合約期間,如有嚴重事故,即不作考慮標書。至於「停賽」多久才合理,他稱意外成因複雜,難斷定責任誰屬,就算是去年天秤事件,「告票有六十多張,起訴範圍廣泛,正體現各持份者都有責任。」

他說,政府工程規管嚴格,承建商已承受龐大經營壓力,再加上提升職安例罰則,壓力更大。他重申罰則不是「防疫針」,職安不單是承建商責任,須由前線工人、承建商、分判商和設計者一同努力。

有認可承建商認為職安例加重罰則,令業界經營壓力更大,重申新罰則不是「防疫針」。

工權會倡製職安黑名單

蕭倩文估計,因競標公司不多,令屢犯職安例的公司續中標公共工程,形容情況不健康。她表示,政府評核公共工程標書有「扣分制」,會考慮投標者的職安紀錄,但局方未公布職安佔多少分,做法不透明。她促當局清晰交代,並同時規管違規者投標私人發展項目。

她又說,發展局網頁現時會標明曾違規而被規管的公共工程認可承建商,比以往進步。但她指政府「認可承建商」多為「大判」,建議當局製訂供公眾查閱的「黑名單」,列舉近五年曾發生工地意外的所有責任公司,包括二判、三判等,讓求職工友參考。

家屬:停標兩年才會感到痛

嚴重事故承建商可被停賽 2 個月至 12 個月,金門建築現被取消投標至明年一月,許女士感不忿,批評時間太短,「實在太短了,(取消)兩年才會感到痛!」她認為,屢犯者應永不得競標。她擔心,大集團可換以另一子公司名義繼續投標,促政府設法禁止此情況。

許嘆道,一場意外,令整個家庭破碎,而相比大財團,自覺工人聲音微不足道,​​「活著的人,根本都沒有未來了。像那些單親媽媽,其實都沒有人生了,還有我們這些家庭呢?」她說,失去親人已成事實,現只盼落實規管後,能讓意外減少。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