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好吃的蛋包飯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一樣吧

沒有時間的空間
·
·
IPFS
日子像被摻了水,還是有滋味的,只不過,甜也淡淡的、苦也淡淡的,嚐起來不對勁、不滿意,但沒有差到哪裡去,沒那麼要緊,也就這麼繼續下去。

20221201_〈交換日記〉49

在黑板樹的花落盡之際,冬天總算是來了!

也不是故意拖這麼久的,最近的生活趨於平凡,平凡到說不出好還是不好,不再有強烈的情緒感受。當然一些瑣碎的好與不好也都還是有的,只是沒有「好棒、好開心」或是「好煩~要爆炸啦~」的極端。

日子像被摻了水,還是有滋味的,只不過,甜也淡淡的、苦也淡淡的,所以似乎沒什麼可記錄的,有時在腦海中起了個頭,卻又沒能想清楚說明白,就沒了。

過去兩個月很忙,東奔西走,身與心皆是。做了好多事,有時為了家人,有時為了自己,有時為了Y。

結束為期一年短居南投的奇幻旅程,Y回到台中、回到我身邊了。適應著新的作息、新的時間分配、新的生活方式、還有新的感覺。對於新的舊生活(因為說是新生活不太貼切,雖幾乎是回到原有的樣子,但我倆經過一年也都變得不一樣,所以既不是全新也不是舊有)並不是很滿意,卻也只能暫且如此(這就是人生哪~)對!就是摻了水,有什麼被稀釋了、沖淡了,嚐起來不對勁、不滿意,但沒有差到哪裡去,沒那麼要緊,也就這麼繼續下去。

想在這些不對勁、不滿意、不要緊之中,再多添一些喜歡的滋味,必須自己創造與變化。報名一系列的心理學與哲學課程,讀一些書、看一些電影日劇美劇,找新的店家吃吃喝喝,做些不同的料理,努力推自己去運動......

與Y相處融洽時,想著這樣一直下去也不錯;不融洽時,想著這樣一直下去也不是辦法。有時想著我與家人之間,並沒有那麼多不舒服阿,就算不舒服也只有一下下就會淡去,箇中的融洽與默契究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我和家人的相處方式與我和Y的相處方式是那麼地不同,為什麼我會是這個樣子呢?


最近看了一齣日劇,短短的小品,非常有意思。內容描述一家人父母與三位女兒的際遇與相處,三個女兒都已成人不住在家裡,卻不約而同因為感情上的疑問而三天兩頭回老家。「夫妻是什麼感覺、結婚又什麼感覺?」是小女兒的大哉問,而媽媽卻四兩撥千斤地答出「就和好吃的蛋包飯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一樣吧~」這樣不像答案的答案,類似的聊天劇情最後三個女兒總一臉羨慕地說好希望能有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婚姻。

算是邊緣配角的媽媽其實非常厲害,她懂得如何與固執的爸爸和睦相處,知道爸爸的一切習慣也有應對的方法,例如從睡覺的姿勢知道爸爸今天的心情是開心還是心裡有事。還有,爸爸在外頭喝得大醉回家時,知道怎麼處理不會讓自己徒增麻煩,也知道要用溫柔的語氣講出內心對爸爸喝醉酒不滿的話。以及,在爸爸滔滔不絕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她也懂得「是是是」「對阿對呀」的假裝自己有在聽。不用討好的壓低自己,也不憤憤地爭個輸贏。

其實這個媽媽也曾經把自己逼得很緊,例如腦海裡有一張冰箱地圖,如何完美的善用食材,連一小段蔥都不浪費,甚至曾經因為隔天要倒回收垃圾而把快用完的醬油全用上,結果煮出一鍋太鹹的湯。之後便懂得隨緣、不需要這麼完美、放自己一馬。

劇中的爸爸也是很有意思。他要認同一個人總是從細節看起,例如拿雨傘的方式、吃串燒的方式、是否能珍惜地將配料吃完等等。有次在路上遇到心情不好的二女兒,也沒多說什麼,建議她如果難過就買些蛤蠣煮鍋好喝的湯,如果很難過就買多一點。爸爸常常興之所致有感而發,一副很帥的樣子說出奇怪的話來,聽起來有些奇怪卻又似富含哲理。若正好掉在那個洞裡,這些話就會成為繩子。

「就和好吃的蛋包飯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一樣吧~」而這個答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劇中有一段是媽媽做了蛋包飯,五個人五盤蛋包飯,有的焦了些、有的醜了些、有的蛋皮破了。媽媽一邊輕鬆自在的說「我不是賣蛋包飯的店家,所以做不出完美的蛋包飯,大家就這麼吃吧」一邊拿番茄醬在蛋包飯上隨性地畫上笑臉。

這就是答案吧?

好吃的蛋包飯不是想做就能做出來,但做得不完美也沒關係,就用番茄醬裝飾一下。

劇中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你可以找來看《喂~帥哥!》片名很奇怪,要不是先看到推薦文,不然這片名我是不會點進去的。

最近覺得,我寫字的能力好像也被稀釋了,不知道怎麼好好地連貫地寫了,也不像之前有非寫不可的不吐不快。大概也要有做出不完美的蛋包飯也沒關係的心態,沒有完美地用完冰箱裡的食材也沒關係,字寫不好也沒關係,照片拍不好也沒關係,沒有完美融洽的關係也沒關係......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