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39《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21:撞樹自殺也得挑一棵有意義的樹!?

鱷魚把拔
·
·
IPFS
·
撞樹自殺也得挑一棵有意義的樹!?

──────────原文──────────

靈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無衞,故有呂、郤之患。」乃多與公子雍衞。太子母繆嬴日夜抱太子以號泣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盾所,頓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屬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爲靈公。發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趙盾爲將,往撃秦,敗之令狐。先蔑、隨會亡奔秦。秋,齊、宋、衞、鄭、曹、許君皆會趙盾,盟於扈,以靈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晉之郩。六年,秦康公伐晉,取羈馬。晉侯怒,使趙盾、趙穿、郤缺撃秦,大戰河曲,趙穿最有功。七年,晉六卿患隨會之在秦,常爲晉亂,乃詳令魏壽餘反晉降秦。秦使隨會之魏,因執會以歸晉。

八年,周頃王崩,公卿爭權,故不赴。晉使趙盾以車八百乘平周亂而立匡王。是年,楚莊王初卽位。十二年,齊人弒其君懿公。

十四年,靈公壯,侈,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觀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靈公怒,殺宰夫,使婦人持其尸出棄之,過朝。趙盾、隨會前數諫,不聽;已又見死人手,二人前諫。隨會先諫,不聽。靈公患之,使鉏麑刺趙盾。盾閨門開,居處節,鉏麑退,嘆曰:「殺忠臣,棄君命,罪一也。」遂觸樹而死。

──────────翻譯──────────

晉靈公在位第一年四月,「秦康公【秦繆公的兒子,新任秦國國君】」說:「先前晉文公要回國沒有衛士,所以才發生了『呂省』、『郤芮』的發難。」於是,秦國送給公子「雍」很多衛士。

另一方面,太子的母親「繆嬴」日夜抱著太子到朝廷嚎啕大哭說:

「先君有什麼罪?他的繼承人又有什麼罪?捨棄嫡子到外面尋求國君,要把這個太子如何安排呢?」

說完後,繆嬴走出朝廷,就太子抱到「趙盾」的住所,磕頭說:

「先君把這個孩子囑託給您,他曾說『這孩子能成材,我感謝您對他的培養;不能成材,我怨恨您沒有教導到位』。現在先君去世了,他的話還在耳邊響著,您卻想廢掉他,您要怎麼解釋呢?」

趙盾和大夫們都害怕繆嬴的糾纏,而且畏懼被誅殺,於是背棄了本來要迎接的公子「雍」,而擁立太子「夷皋」,這就是「晉靈公」。接著派軍隊抗拒「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由「趙盾」擔任將軍,率軍前去襲擊秦軍,在「令狐(地名)」那裡打敗秦軍。「先蔑」、「隨會」逃奔到秦國。秋天,齊國、宋國、衛國、鄭國、曹國、許國的國君都來拜會「趙盾」,並在「扈(地名)」那裡訂立盟約,這是因為晉靈公剛剛即位的緣故。



晉靈公在位第四年,晉國攻打秦國,奪取了「少梁(地名)」,秦國也奪走了晉國的「殽邑」。

晉靈公在位第六年,秦康公討伐晉國,奪取了「羈馬(地名)」。晉侯惱怒,便派「趙盾」、「趙穿」、「郤缺」進攻秦國,在「河曲」那裡展開大戰,「趙穿」戰功最大。

晉靈公在位第七年,晉國的「六卿」擔心大夫「隨會」留在秦國會經常造成晉國的內亂,就假裝讓大夫「魏壽餘」反叛晉國投降秦國。秦國派「隨會」到「魏邑」時,「魏壽餘」趁機捉住「隨會」送回晉國。

晉靈公在位第八年,周頃王逝世,由於公卿爭權的緣故,所以沒有向各諸侯報喪。晉國派「趙盾」率八百輛戰車平息了周朝的動亂,並擁立「周匡王」即位。這一年,「楚莊王」剛即位。

晉靈公在位第十二年,齊國人殺死他們的國君「齊懿公」。

晉靈公在位第十四年,靈公長大成人,生活奢侈,大量徵收賦稅來雕飾宮牆。他從高台上拿彈弓彈人,用以觀賞人們避開彈丸的情景。廚師燒煮熊掌沒煮熟,晉靈公就發怒,殺死廚師,還讓婦人抬著廚師的屍體出宮扔掉,途中還經過朝堂。「趙盾」、「隨會」上前多次勸諫,晉靈公不聽;後來,他們又看見死人的手,於是兩人又上前去勸諫。「隨會」先去勸諫,他還是不聽。晉靈公害怕他們不斷來勸諫,竟然派出力士「鉏【音除】麑【音尼】」前去刺殺「趙盾」。趙盾的寢室門開著,裡面極其簡樸,鉏麑退出,嘆息著說:

「殺死忠臣與違背君王的命令,罪過都是一樣的。」於是,他撞樹而死。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段的最後,由於晉文公的兒子「晉襄公」在位七年左右去世,他的孩子年紀還太小,因此晉國大夫們認為不太適合擔任國君,打算改擁立晉襄公的弟弟即位。

然而,到底該立哪個弟弟呢?晉國大夫為此分成兩派。考量到當時秦國與晉國關係不太好,所以大夫們想要擁立一個與秦國關係比較好的人來接任。最終,在最有權勢的大夫「趙盾」的拍板定案下,打算擁立公子雍即位,至於另一位身分地位較低的人選擇被否決。

看似這場新國君的人選即將塵埃落定之際,早就被淘汰的晉襄公的兒子,也就是那位年紀太小的太子「夷皋」的母親跳出來抗議,認為無論如何都該讓晉襄公的兒子繼位才對。在這位「太后」的出面下,趙盾等人只好打消了當初的念頭,讓這個年紀很小的太子,也就是「晉靈公」即位。

按照這幾段內容來看,直到晉靈公在位第十四年,才被稱為是「壯」。那麼,幾歲會被稱為是「壯」呢?根據《禮記》的說法來看,三十歲稱為「壯」,因此倒推回去就可以得知晉靈公剛即位時,大約是十六歲左右。換言之,當時晉國大夫們考量到太子才十六歲而已,所以打算改擁立他人!?但其實十六歲的年紀對古代來說,應該不算是很小,甚至已達適婚年齡了。為何晉國大夫們不想用立這個十六歲的太子?反而打算擁立年紀更長的人呢?

從這幾段內容來看,或許是因為這個太子根本就不適任的緣故吧!?即使在位十四年,年滿三十歲了,這位新上任的國君卻滿腦子只想著享樂,不僅花大錢來裝飾宮殿,甚至還不斷戲弄百姓,還曾因為食物沒有煮熟而殺了廚師。為此,大夫們一遍又一遍的勸諫晉靈公,但晉靈公根本就不理會。

藉由這些內容,我認為或許晉國大夫們早已看清晉靈公的不適任,所以才會以年少為由,想改立他人。然而,晉國大夫的想法最終因為「太后」的阻撓下落空,他們只好盡本分地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勸諫。

可惜的是,貪玩的晉靈公根本聽不下任何勸諫,甚至還打算派人刺殺大夫「趙盾」。

接下來,一段匪夷所思的紀錄出現了!這位派去刺殺趙盾的力士,看見趙盾生活簡樸,但他的國君卻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時,他知道完成認為對不起這位賢臣,不完成任務又對不起國君的情況下,選擇撞樹而死。然而,為何這位力士死前的這段話,會被司馬遷記錄下來呢?搜尋了一下資料發現,司馬遷的這段內容與《左傳》相仿,可見司馬遷的資料來源應該是《左傳》。那麼,《左傳》又是如何得知這個應該不可能有人聽到的內容呢?

一直以來,不少人都將這類紀錄視為古代編寫歷史者的「創作」。換言之,就是這些寫史者在揣摩了該人物的心境後,自己假想出來的結果。從前的我,也認為如此。然而,近來每天聽著一位學者的課程後,我有了不一樣的收穫。

這段出自《左傳》的內容裡,司馬遷其實有稍微刪減過內容,根據《左傳》的記載,這位力士「鉏麑」最終是撞槐樹而死的。難道說撞槐樹就會讓這段沒人聽過的內容流傳於世?!其實,還真是如此呢!

有學者指出:力士「鉏麑」撞的樹,並不是趙盾家門口的樹,而是朝堂外的「槐樹」。

相傳「太公請樹槐於王門內,有益者入,無益者距之」,可見在古代,「槐樹」被種在朝堂外,是官員們討論朝政的地方。

整理一下事件先後,當時「鉏麑」被派出刺殺趙盾,但他看到趙盾生活的簡樸後,返回撞死在朝堂外的槐樹下。當下,應該有被其他大臣聽見,最終才會被記錄在史書上的。

因此,很有可能是因為鉏麑對國君的驕奢不滿,但又不想為被國君命令,所以才刻意死在朝堂外的樹下,藉此透過他人之口來勸諫晉靈公。當然,也不能排除這是「趙盾」為了突顯自己的美德而捏造的。至於真相如何,就期待未來有更多資料出現吧!

總之,我漸漸認為史書上有些不可能那麼翔實的紀錄,也許真的是有憑有據,而非個人創作。

言歸正傳,晉國大夫該如何面對這個驕奢又愛玩的國君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滿滿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