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冥思

樂馬
·
·
IPFS
·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跟其他眾多愛好一樣,登山也是金錢無底洞。初始抱玩票心態一切隨意,省錢為上,然而一次次有驚無險的經歷告誡寧多花一分錢,也要少一些出錯的機率。當然除了「利其器」,更要健其體,體能跟不上,再好的裝備都沒轍。

天道無親,在大自然面前更顯真理,不管攀爬的是百岳峻嶺,還是平宜郊山,稍有不慎無論擁有多少一切都是浮雲。因此我愛山,亦懼山,愛教會我保護山林,憐惜沿途一草一木;恐懼使我尊重,懂得與自然和諧。

關於為何喜歡爬山,每位山友自有不同想法,而我的回答絕不是想要攻頂看更亮麗的風景,真正吸引我的是在艱辛的路程中我與我自己的深度對話。在城市裡我時常失眠,在深黑的夜因難以捕捉的未來焦慮,腦細胞壓榨似的運轉,沒辦法提供更多空間思考。唯身處山林,屏障消費社會的訊息轟炸,才得以將紅塵繁華棄若敝屣。

若曾走過那崎嶇山路,便知道你的每一步都是為自己,人生難得純粹的只為自己而活。褪去俗世外衣反璞歸真,才能真正思考生命本質,生而為人究竟為何。有時爬著,便忖人汲汲營營一世,難逃年壽時限,莫不成只為拚個大墓碑和好棺材?這麼一想,努力似乎顯得毫無意義。

──不對,這種想法更像是筋疲力盡後的厭世心態,對於思考並無益助。我不在此深思犬儒和斯多葛,因為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會將思想帶入死結,不是經歷這些就能悟得些什麼。蒐集一路獲取的靈思,一點一滴積累,擁有思考的基礎,慢慢從渾沌思維開拓天地。

人生應張弛有度,想的太複雜往往適得其反。登山嘛,該走時走,該休息時休息。紮營,生火,造飯,卸下路途疲憊,浸淫靜謐山色。所以我將登山稱為動態的冥想,負重的瑜珈。

《增廣賢文》裡有句廣為人知的名言:「十年修得同船渡」,那麼眼前一起走過艱難山途的夥伴又得修幾世因緣。當今之世,即便再好的朋友,聚會也時常有科技冷漠的問題,交流很容易因外物渙散,而在變化莫測的山裡必須時時警惕,留心彼此狀況。因此山的魅力不僅於製造自我批判的良好氛圍,亦是與好友在相互協助中加深精神聯繫。

儘管下了山入了塵仍然庸俗如往日,但這本是人生的一部分,自不必為此懊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樂馬在文字中感受生活意義的文字創作者,最喜歡在居酒屋、熱炒店跟朋友喝酒卡唬爛。得過幾個獎,出版與發表長篇小說十餘本,短篇小說及散文、新詩兩百餘篇散見各報章雜誌。很常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繼續寫下去,但我寫故我在,我在故我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礦坑

奇幻山居

短篇小說《二十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