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便便的社會現象 給錢就是老大嗎?學生是學習如何服務還是被服務?
傳便便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為使用者準備完善的使用體驗
反映在服務業上 ,講求【立刻】、【馬上】
付錢者最大
當消費者很幸福!
我想這是台灣的軟實力
傳便便的服務
造就學生是學習【如何服務】還是【被服務】?
被服務慣了 ,突然問你有想要服務人家甚麼 志業是甚麼等等的 突然很難回答
像是有個故事是
大學生亂丟垃圾 打掃阿姨 好心提醒
他一臉高高在上說「 付錢給你,你就應該做」(還看過新聞討論 付了學雜費還要打掃 的話題)
當我們習慣用【成績】、用【標準答案】去看待時,很容易陷入既定印象中
故事中的他覺得自己很厲害,把職業跟社經地位做比較
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忘了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社會分工不同。
忘了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用金錢衡量的
從小的教育用很高的標準在看待,速成班,急於讓孩子贏在18歲(把我們教育成員工 而不是老闆)
但澤爸也有說【別用責任當獎勵】,別把孩子的責任做為【有做就提供獎勵】,那他是因為「獎勵」才做的還是「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做呢
切勿養成「付錢的是大爺」以及「賺錢的是老爺」的心態
在外尊重他人,在家尊重另一半,不把他人對我們的善意,視為理所當然,小小的舉動與多說謝謝,都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也更能讓孩子看在眼裡,然後在心中發酵,因為我們是它的一面鏡子
無相關性很高 你會感覺很浪費時間 因此也感覺學用落差 差距越來越大(原來學涯是學涯 職涯是職涯)
努力跟收穫不成正比 現實跟理想的落差
(就像陳炳宏老師講的正在找斜槓的人,要做可疊加好放大的事
一天要做好幾分工 你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台灣社會現象:白天上班晚上跑Uber 沒有任何關係 事跟事無關 很浪費時間
不要脫離你的專業 慢慢去疊加
未來是可以放大的 好複製 更好的..像是被加盟)
原來我的努力是被推進的
學校傳便便的紀律規劃
習慣了他律,而沒有自律
我要換的是另一種學習方式
之前都是傳便便的教育方式等著別人來跟你說下一步是什麼
畢業的學生缺乏:自己發現問題、自主性的作品
繼續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現在要換個思維,要靠自己學東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